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合同法论文 >

论《合同法》不安抗辩权与预期违约制度构造

发布时间:2018-06-06 18:49

  本文选题:预期违约 + 不安抗辩权 ; 参考:《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摘要】:大陆法系的不安抗辩权与英美法系的预期违约制度都是解决在合同履行期到来之前,一方当事人存在不能履行合同义务的可能性时,另一方当事人能够采取什么救济措施以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问题。《合同法》继受了不安抗辩权与预期违约制度,以期对守约方进行更好的保护,但是在适用上却存在着矛盾的地方。因此发现二者在适用上存在矛盾困难的地方,并对预期违约与不安抗辩权二者进行制度构造显得尤为重要。
[Abstract]:The right of uneasy defense in the civil law system and the system of anticipatory breach of contract in the common law system are all questions that the other party can take to safeguard their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when the party is unable to perform the contractual obligations before the arrival of the contract. The system of breach of contract is expected to protect the abiding party better, but there is a contradiction in its application. Therefore, 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contradictions and difficulties i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wo, and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for the two parties to carry out the system construction of the expected breach of contract and the right of uneasy defense.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3.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刘凯湘,聂孝红;论《合同法》预期违约制度适用范围上的缺陷[J];法学杂志;2000年01期

2 张谷;预期违约与不安抗辩之比较[J];法学;1993年04期

3 韩世远;崔建远;;先期违约与中国合同法[J];法学研究;1993年03期

4 王利明;预期违约制度若干问题研究[J];政法论坛;1995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阎武;余华;;简析合同法中的违约制度[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2 许德风;;论合同法上信赖利益的概念及对成本费用的损害赔偿[J];北大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3 申建平;;债权双重让与优先权论[J];比较法研究;2007年03期

4 郑辉;;预期违约制度的比较研究[J];北京仲裁;2010年04期

5 岳业鹏;;中国法语境下的并存债务承担制度[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6 蒯化平;杨春然;;合同无效及标准质疑[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7 张华;党卫星;;人民调解协议的合同效力[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8 张媛媛;;保险合同解除中的权利冲突与协调[J];滨州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9 何再涛;;浅议无效合同的认定[J];才智;2010年32期

10 史新;;违约责任损害赔偿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杨立新;王轶;王竹;王天凡;赵可;;中国民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2 冯克乃;;利益均衡理论及其在民事审判中的运用[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3 程祺;;小议不安抗辩权[A];中国合同法论坛论文汇编[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磊;合同解除权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2 王肃;订单农业运行机制的法律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

3 申建平;债权让与制度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4 张晓阳;民法上的时间[D];吉林大学;2008年

5 姚莹;国际海上货物运输中的权利转让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周力;法律的模糊性分析[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7 程晓燕;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法律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施文泼;合同违约责任制度的经济分析[D];厦门大学;2008年

9 黄忠;无效法律行为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10 杜晨妍;合同解除权行使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娄永;论违约金的调整[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孟志立;论过错责任在合同法中地位与适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孙兵;中英合同解除法律制度比较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许爽;为第三人利益合同论析[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5 孙霁琛;创设船舶用益物权制度之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6 杨万顺;《国际商事合同通则》的新发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张岭;论我国债权人撤销权制度的适用[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8 吴文涛;债权人撤销权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9 林地寿;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10 冯云;劳动合同服务期的相关法律问题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谷;预期违约与不安抗辩之比较[J];法学;1993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雄军;;从一起案件谈诉的利益之定位——兼论预期违约与不安抗辩权之辨[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9年11期

2 苏平;论预期违约制度与不安抗辩权[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3 舒宁;高丽;;简析不安抗辩权与预期违约制度——《合同法》中相关规定的再评价[J];承德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4 李彦博;;预期违约与不安抗辩权之比较[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5 柳慧军;;论预期违约规则与不安抗辩权[J];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20期

6 姜佳;;论比较法视野下的不安抗辩权[J];法制与社会;2008年11期

7 王丹;;浅谈我国合同法中的不安抗辩与预期违约制度[J];当代经理人(下旬刊);2006年01期

8 沈春女;崔艳峰;;论《合同法》预期违约制度的缺陷[J];经济研究导刊;2007年06期

9 李孔斌;;简论预期违约制度[J];合肥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10 王丹;;浅谈我国合同法中的不安抗辩与预期违约制度[J];科技资讯;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程祺;;小议不安抗辩权[A];中国合同法论坛论文汇编[C];2010年

2 李晓蕾;;论不安抗辩权[A];中国合同法论坛论文汇编[C];2010年

3 杨晓东;顾成东;;从制度建构层面解读我国30年的改革开放[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荣成;;论不安抗辩权在供用电合同履行中之运用[A];第三届安徽自然科学学术年会安徽省电机工程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张虎;;国家赔偿之追偿制度研究[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6 施惠玲;;制度与制度建构的人性向度[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六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薛刚凌;;中央地方间程序制度研究[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8 袁达松;;经济法学者的风险与危机意识——关于以经济法律制度防范和化解经济风险与危机的问卷调查[A];城市经济与微区位研究——全国城市经济地理与微区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赖诗攀;;论服务型地方政府的多中心制度建构[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李燕;;现代诚信制度建构的社会人文精神[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五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宗华;浅谈合同法上的预期违约制度[N];江苏经济报;2009年

2 曾玲;关于对合同法中不安抗辩权的认识及意见[N];廊坊日报;2005年

3 蒋 琼 高兰英;完善我国预期违约制度之探讨[N];人民法院报;2002年

4 刘彤燕;浅谈我国合同法中预期违约制度的若干问题[N];金融时报;2005年

5 高欣;预期违约制度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N];宁波日报;2009年

6 马 骞;讲究效益是预期违约制度之精髓[N];人民法院报;2004年

7 孙建平 作者单位 山东省垦利县人民法院;对违约的判定应慎重[N];中国改革报;2005年

8 杜宝柱 李敏;不安抗辩权助企业避免风险[N];检察日报;2001年

9 智广 青稞;银行要用好不安抗辩权[N];金融时报;2002年

10 宋健;此案是否构成不安抗辩权[N];江苏经济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昕;高等教育变革视角下的大学治理[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2 万明国;不完全市场经济与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构[D];武汉大学;2004年

3 姚志坚;司法便利化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4 李丹;环境立法的利益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5 丁东铭;论当代中国政府公共决策路径选择及其制度建构[D];吉林大学;2009年

6 王守宽;公正与效率视野下的我国刑侦体制改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张秀萍;环境保护社会制度建构的理论分析[D];山西大学;2007年

8 张志勇;人与制度的哲学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9 石悦;医疗知情同意的民法阐释与制度建构[D];黑龙江大学;2012年

10 李孝猛;社会变迁与制度建构[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亮;不安抗辩权和预期违约制度比较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2 于媛媛;不安抗辩权与预期违约制度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3年

3 鞠艳凤;论预期违约制度[D];山西大学;2003年

4 魏丹丹;《合同法》不安抗辩权与预期违约制度之辨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5 杨少波;预期违约制度浅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6 程楠;我国预期违约制度之重构[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朱军;论不安抗辩权[D];湘潭大学;2005年

8 王艳;预期违约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9 郭莉娟;预期违约制度的法律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10 韩芳芳;不安抗辩权适用分析[D];内蒙古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9877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19877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5d6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