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合同法》应将损害赔偿规定为违约救济的首要方式
本文选题:《合同法》 + 违约救济 ; 参考:《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摘要】:对于违约案件 ,法院在选择对受害人的救济方式时 ,应首先考虑损害赔偿 ,还是实际履行 ?西方国家多优先适用损害赔偿 ,因为市场主体的交易目的是赢利 ,而损害赔偿能以最快速度填补受害方的利益 ,且无需违约方配合 ,便于法院执行。但我国现行《合同法》却置实际履行于首位 ,损害赔偿于末位 ,这不符合事理、法理和国际惯例 ,应予修正。
[Abstract]:In the case of breach of contract, when the court chooses the way of relief to the victim, should it first consider the compensation for damages or the actual performance? Western countries give priority to the application of damages, because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market is to make a profit, and the damage compensation can fill the interests of the injured party as quickly as possible, and without the cooperation of the defaulting party, it is easy for the court to enforce. But the present contract Law of our country puts the actual performance in the first place and damages in the last place. This is not in line with the principle of law and international practice and should be amended.
【作者单位】: 南昌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3.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小红;论私法的强行性规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2 戚枝淬;合同解除的溯及力和法律后果[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3 孔东菊;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之比较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4 陈宏伟;民法中意思表示错误类型及其救济方式[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5 宋汉林;略论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J];安阳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6 张安毅,郑志军;信赖利益及其保护价值分析[J];安阳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7 李腾宇;论缔约过失责任法律制度[J];安阳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8 李敬从;论不真正连带债务[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S1期
9 罗光飞,陈伟;论违约与精神损害赔偿[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10 龚赛红;论医疗损害责任的竞合[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振中;美国证券法上的民事责任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0年
2 龚赛红;医疗损害赔偿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胡平;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李晓龙;大型机电工程项目索赔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5 周晓唯;经济主体及其权利:资源市场化配置的法学分析[D];西北大学;2003年
6 王宝莅;断了线的等价交换?!——合同的伦理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7 钟志勇;论总行对海外分行存款债务之承担[D];厦门大学;2002年
8 吴清旺;房地产开发中的利益冲突与衡平——以民事权利保障为中心[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9 章礼强;民法本位论[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10 徐菁;论公司法的边界[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龙新华;小额电子资金划拨中的消费者保护——英美法的借鉴与中国相关法制的完善[D];暨南大学;2000年
2 李军;提单仲裁条款效力若干问题的研究[D];上海海运学院;2000年
3 柯敏;违约责任归责原则之比较[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0年
4 李斌;有关合同法中显失公平规则的探讨[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0年
5 吴晓明;行政合同若干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6 何应伟;信用证欺诈犯罪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7 陈健;民事证据适用研究及其价值取向[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1年
8 孔朋;论提单并入条款的法律效力[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1年
9 黄玉清;行政追偿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10 亓述伟;论课予民事责任的主观根据[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汤文平;;瑞士预约制度研究[J];西部法学评论;2011年04期
2 刘廷华;洪叶;;强制履行与减损规则的冲突与协调[J];宜宾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3 于晔;;警惕预付款消费陷阱[J];法庭内外;2011年09期
4 刘超;;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纠纷中损害赔偿方式应注意的问题[J];华章;2011年22期
5 苏号朋;唐慧俊;;论旅游辅助服务者的法律地位及责任承担[J];法学杂志;2011年06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志利;;违约救济的效率性研究:一个综述[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2 刘萍;;论建筑领域的阴阳合同问题[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4年
3 张庆华;;试论建设工程中“阴阳合同”的弊端及防治[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1年
4 王秀锦;;建设工程招投标中“阴阳合同”的效力认定及司法对策[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4年
5 姜丛华;朱宁;;预约研究[A];第四届中国律师论坛百篇优秀论文集[C];2004年
6 孙瑛;;建筑业走出“阴阳合同”困境的法律思考[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5年
7 魏康寿;魏来;;论黑白合同的危害及其处理[A];切实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问题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蔡俊敏;周明达;;我国物流合同的法律性质及法律适用[A];中国律师2005年海商法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杨志利;;强制履行、期待赔偿与最优违约救济[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易民胜;林森才;;合同解除权的若干疑难问题研究[A];第三届中国律师论坛论文集(实务卷)[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朱崇宇;系列合同中的“不得抵消”条款与违约救济手段[N];中国贸易报;2010年
2 凌新;解除合同可请求赔偿可得利益[N];人民法院报;2001年
3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 王静;合同不适宜继续履行若干问题探讨[N];人民法院报;2008年
4 于明丽 李慧东;买受人对所拒收标的物的保管义务[N];人民法院报;2006年
5 冯朝阳 吕进才;民事调解协议不应附条件[N];人民法院报;2004年
6 刘孙丽;公司执照被吊销 合同依法要解除[N];法治快报;2008年
7 张婧;订单农业违约如何救济[N];检察日报;2007年
8 深圳商报记者 于瀛 包力;二手房交易如何避免纠纷[N];深圳商报;2006年
9 山东省莒南县人民法院 王维明;农村公路施工承包合同无效的处理[N];人民法院报;2007年
10 徐福州 王彤 卢仁江;解决电费回收问题的十种法律手段(未完待续)[N];西南电力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贾敬华;不完备合同的经济分析[D];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
2 席志国;契约自由视角下的损害赔偿责任[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3 蒋志明;两岸民事违约责任之比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4 杨志利;违约损害赔偿的经济分析[D];辽宁大学;2008年
5 滕骥;效率违约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晶;论违约救济体系中的实际履行[D];吉林大学;2010年
2 张东亮;违约救济方式适用的比较研究[D];新疆大学;2012年
3 丁诗筠;论实际履行作为国际货物销售合同的违约救济措施[D];复旦大学;2012年
4 李元伟;实际履行在违约救济体系中的定位[D];吉林大学;2010年
5 雷丹丹;论实际履行制度[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6 刘鹏;违约救济中的实际履行[D];山东大学;2009年
7 张志青;效率违约理论的缺陷分析[D];中南大学;2007年
8 姚雪然;实际履行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9 周武;论实际履行在货物买卖违约救济制度中的地位[D];外交学院;2005年
10 金莉;违约责任法律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0163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2016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