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合同法中的可预见规则
本文选题:可预见规则 + 损害赔偿 ; 参考:《河北经贸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摘要】:该论文对合同法领域的可预见规则做了一定程度的研究。所谓可预见规则,是指合同的当事人一方因为违约给另一方当事人造成损害时,违约方只需要在其缔约时能够预见到的损害的范围内承担赔偿责任,超出预见范围的损失一般情形下不予赔偿。可预见规则防止了因果关系链条的无限扩大,是对合同法完全赔偿原则的一种限制。 文章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中,主要是对可预见规则的一般问题进行介绍,主要对可预见规则的界定,以及理论基础进行了分析,并且对可预见规则的发展做了历史梳理重点介绍了可预见规则在法国法中的确立过程及其在英国法中的发展与成熟。第二部分主要对可预见规则的基本构造作了研究。从预见的主体、预见的时间、预见的内容、判断预见的标准四个方面进行探讨,在分析比较已存研究成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比较,做出了自己的判断。第三部分主要是归纳和分析了可预见规则在适用中的制约因素。对可预规则的根本制约是因果关系,可预见规则存在和适用都是以因果关系为基础和前提的,因此首先是对因果关系和可预见规则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其次是对法律规定中以及实际适用中关于可预见规则的限制进行了总结,对排除可预见规则适用的情形进行了归纳和分析。第四部分主要探讨了应当如何发展与完善我国合同法上的可预见规则,这部分是本文研究的重点,主要介绍我国可预见规则的不足之处,以及立法的完善建议。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foreseeable rules in the field of contract law are studied to a certain extent. The so-called foreseeable rule means that when one of the parties to a contract causes damage to the other party as a result of breach of contract, the breaching party is only required to assume liability for compensation within the scope of the damage foreseen by the party at the time of the conclusion of the contract. Losses beyond anticipated limits are generally not compensable. The foreseeable rule prevents the unlimited expansion of the chain of causality and is a limitation to the principle of complete compensation in contract law. The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In the first part, it mainly introduces the general problems of the foreseeable rules, mainly analyzes the definition of the foreseeable rules and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ules of foresight mainly introduces the establishment process of the rules in French law and the development and maturity of the rules in the English law. The second part mainly studies the basic structure of the predictable rule.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subject of foresight, the time of foresight, the content of foresight and the criterion of judging foresight.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and comparing the existing research results, the author makes his own judgment. The third part is to summarize and analyze the constraints of the application of foreseeable rules. The causality is the basic restriction to the preset rule, and the existence and application of the foreseeable rule is based on the causality. Theref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usality and foreseeable rule is discussed first. Secondly, it summarizes the limitations of the foreseeable rules in the legal provisions and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and sums up and analyzes the circumstances of excluding the application of the foreseeable rules. The fourth part mainly discusses how to develop and perfect the foreseeable rules in the contract law of our country. This part is the focus of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deficiencies of the foreseeable rules in our country, as well as the suggestions to perfect the legislation.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923.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亚明;黄健;;民事执行裁决权配置略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2 王亚明;;房产新政案件裁判新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3 徐彪;;刑事侦查正当程序论——兼从效益观的角度进行分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4 叶金强;;论违约导致的精神损害的赔偿[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5 翟继光;;经济法责任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02期
6 孙鹏;陈树森;;论意思自治——兼论从近代民法到现代民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7 张娟;;行政诉讼简易程序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8 叶明;吴太轩;;医疗损害之惩罚性赔偿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9 陈彤;;管制抑或竞争:选择权应该交给谁?——探析“州政府行为豁免原则”背后的问题意识[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1期
10 张洪松;;公司法人格否认:要件解析与类型定位[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秀娟;;专利侵权诉讼中实际损失之确定标准——美国的经验[A];专利法研究(2010)[C];2011年
2 杨铁军;;消费者合同中信息均衡性实现研究——以民法为视角[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3 戴治勇;;信息与法律[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应飞虎;吴锦宇;;事实的推导、预测与发现——经济人假设作为一种信息的限度与陷阱[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周林彬;李胜兰;;法律经济学课程设计比较研究(研究报告)[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周旭亮;;法律产品的经济分析[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胡凯;;论法经济学的两条研究路径[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康纪田;;限制财产权行使的法治取向[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廖建求;;浅谈法经济学的学科定位[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曲振涛;周旭亮;周正;;政府采购法的经济学分析——从博弈的视角谈政府招标采购的经济效率[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岩;职业体育联盟的经济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丁茂中;反垄断法实施中的相关市场界定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邓继好;程序正义理论在西方的历史演进[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徐子良;经济法司法实施之应用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李国庆;解雇权限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江翔宇;公司型基金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陈玲;背信犯罪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沈强;TRIPS协议与商业秘密民事救济制度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谢银玲;上市公司对外资敌意并购之反收购对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颜晓闽;美国证券法律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廉靖;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村矛盾化解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卞晓伟;新时期我国农村纠纷的多元化解决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陈志科;我国农村集体土地征收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杜国宏;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农业投资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张兵;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于大伟;我国转基因种子市场规制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吴薇;鄱阳湖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8 张雄;土地使用权征用法经济学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9 刘芳;我国经济性裁员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10 朱宇卿;经营者集中反垄断规制的效率抗辩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1068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2106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