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合同法论文 >

劳务派遣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8-07-13 07:57
【摘要】:正 劳务派遣的用工模式虽系舶来品,但自进人中国后却立即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在该制度以能够促进就业、提高企业用人灵活程度等优势备受用人单位青睐的同时,也因其过于保障资方的利益而受到学者的广泛质疑。应当承认,我国的劳务派遣制度在立法和实际运作均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尽管劳动合同法于2008年1月1日方才生效,但早在2007年底,全国人大法工委就
[Abstract]:Although the employment mode of positive labor dispatch is imported, it has shown strong vitality immediately after entering China. At the same time, the system has been favored by employers because of its advantages such as promoting employment and improving the flexibility of employing enterprises. Also because of its too much protection of the interests of the management and widely questioned by scholars. It should be acknowledged that China's labor dispatch system is not satisfactory both in legislation and in practice. For example, although the Labor contract Law came into effect on January 1, 2008, as early as the end of 2007,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legal work Committee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人民法院;
【分类号】:F24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章子仲;文学画廊的新人形象[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2 郑金;著名经济学家骆耕漠、董辅y=和李泽中等应邀来我院讲学[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3 肖枫;国营工业企业实行自负盈亏势在必行[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1980年04期

4 程祖贻;谈现代教育生产性的几个问题[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1980年04期

5 陈志中;略论生产力的要素[J];求是学刊;1980年01期

6 熊映梧;生产力动态考察论[J];求是学刊;1980年04期

7 吴显昌;论全民所有制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J];求是学刊;1980年04期

8 刘弟久;国营企业的产品是不是商品?[J];人文杂志;1980年03期

9 陈仿平 ,刘纯清;时间经济初探[J];人文杂志;1980年05期

10 唐良海;《茶花赋》是怎样表现主题的?[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魏国芳;;西宁地区劳动力分布及问题[A];西宁市第三产业研究文集[C];1995年

2 钟本丽;;从产业结构的变化看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A];西宁市第三产业研究文集[C];1995年

3 刘文璞;刘霞;;用延安精神塑造一代新人[A];弘扬延安精神振兴青海经济——青海省延安精神与当代中国发展和民族工作实践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选[C];1997年

4 李秋梅;;延安精神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必修课[A];延安精神与中国现代化——延安精神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5 余新;;提高劳动者素质是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A];少数民族史及史料研究(三)——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6 殷荣伍;;振兴我国质量的战略对策[A];全国推行全面质量管理20周年大会论文集[C];1999年

7 黄玲玲;;抓好早期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关键一环[A];’96全国优生科学大会大会学术讲演与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6年

8 张爱爱;;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提高人民文化素质[A];西宁市第三产业研究文集[C];1995年

9 马正录;;延安精神与青海民族教育的发展[A];延安精神与中国现代化——延安精神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10 李俊德;;关于农村教师素质的思考[A];学陶师陶 贵在实践——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第二届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199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刘扬;社区就业将发展 为再就业主渠道[N];北京日报;2000年

2 本报记者 孙兴伟;北京探索社区就业新模式[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0年

3 任树人(作者单位:南宁市劳动服务公司);建立阶段性就业制度 发展弹性就业形式[N];广西日报;2001年

4 ;发展非正规就业刻不容缓[N];人民政协报;2001年

5 宗禾;“4050”人员受特别优待[N];安徽经济报;2002年

6 通讯员沈雪琴;蚌埠市企业用工可以“租赁”[N];安徽日报;2002年

7 记者刘扬;农民也可享受免费职业介绍[N];北京日报;2002年

8 本报记者 刘明中 本报实习记者 刘西涛;就业新天地 社区显生机[N];中国财经报;2002年

9 本报记者 汪瑞林;都是“粗心”惹的祸?[N];中国教育报;2002年

10 郭振纲;公共就业服务 能为职工提供哪些帮助[N];工人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丽英;社会主义与现实[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2 雷霆;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制度与机制创新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3 尹智雄;员工持股制度与国有企业改革[D];浙江大学;2001年

4 赖少英;我国集体所有制产权变革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5 陈志烨;一般社会中的劳动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6 吴要武;制度障碍下的乡城迁移[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7 王金柱;双产权制度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8 王礼力;农村合作经济理论与组织变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9 张晓青;数字就业——基于GIS的区域劳动力市场信息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陈冬梅;保障利益论[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军占;人力资源会计研究[D];长安大学;2000年

2 朱志刚;试论商业个体劳动者职业道德建设[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3 王根贤;我国个人所得税的效应及改革思考[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4 伍晓曦;不同产权制度下企业员工激励问题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5 邱爽;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过程中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6 尚会永;论我国养老保险模式的构建[D];河南大学;2001年

7 肖晖;构建劳资共股的产权制度[D];辽宁师范大学;2001年

8 马淮;建立和完善国有企业产权体系[D];河北大学;2001年

9 张志强;中国国有企业激励机制分析[D];河北大学;2001年

10 王文创;人力资本持股与国有企业改革[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1187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21187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680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