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合同法律制度述评
本文选题:印度合同法 + 印度宗教法 ; 参考:《环球法律评论》2013年01期
【摘要】:1872年《印度合同法》是普通法系第一部成文合同法,它早于英国《买卖法》21年制定。印度合同法选择了成文法的形式,弥补了判例法的缺陷,也更容易为未经系统法学教育的法官所掌握。英国以该法为基础,在印度建立了统一的交易秩序。在《印度合同法》颁布之时,普通法的精神已经由英国法官建立的判例法和英国在印度的法学教育渗透进了印度社会。虽然印度本土宗教法中已经出现了合同法的要素,但最终还是在移植英国法的基础上,建立了现代合同制度,建立了现代交易所需要的"公平、正义和良知"的价值体系。印度合同法也对英国传统的合同制度进行了变革,最典型的表现为对价、要约与承诺和主体资格三个方面。这些变革吸收了英国合同法在理论上的发展成果,但部分内容在逻辑性上存在缺陷,使相应的制度效能受到了制约。
[Abstract]:The Indian contract Law of 1872 was the first written contract law in common law system, which was enacted earlier than the British Trade Act in 21 years. India's contract law chooses the form of statutory law, makes up for the defects of case law, and is easier to master by judges who are not educated in systematic law. On the basis of the Act, Britain established a unified trading order in India. By the time the Indian contract Law was promulgated, the spirit of common law had been permeated into Indian society by the case law established by English judges and the English legal education in India. Although the elements of contract law have appeared in India's native religious law, the modern contract system and the value system of "fairness, justice and conscience" needed by modern exchanges have been established on the basis of transplanting English law. The contract law of India has also changed the traditional contract system in Britain,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consideration, offer and acceptance, and subject qualification. These changes absorb the theoretical development of British contract law, but some of the contents have defects in logic, which restrict the corresponding institutional effectiveness.
【作者单位】: 云南财经大学印度洋研究中心;云南财经大学国际工商学院;
【分类号】:D935.1;DD9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云霞;印度社会的法律改革[J];比较法研究;2000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帆;;论我国定罪司法解释的标准[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2 刘志峰;;传统政治文化对我国行政审判制度的影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3 韦志明;刘明翠;;和谐视野下的农村非讼解纷方式——以桂东南农村农民法律意识调查为进路[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2期
4 王永东,曾中秋;我国民法法典化的条件准备[J];安康师专学报;1999年04期
5 骆绪刚;王荣利;;论农民法律信仰的缺失与培植[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6 张立荣;论礼法[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7 吕明;;国家能力不足:中国法治进程的障碍[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8 王生智;;甘地新闻思想述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9 刘永存;;民法典对民法文化发展的消极影响及其克服[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10 沈岿;;制度变迁与法官的规则选择——立足刘燕文案的初步探索[J];北大法律评论;200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百灵;;环境公益诉讼的理论解读[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2 高军;;宪政视野中的当代中国环境危机[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8年
3 吴俊明;;法律思维的转型与法治建设[A];第十四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4 刘宪权;吴允锋;;改革开放的深入与刑法新理念的建立[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年度主题卷)[C];2008年
5 张磊;;关于国际法渊源内涵和外延的重新审视[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6 李青春;;董必武的人民司法观与司法解决纠纷机制在农村社会中的现实困境及运作进路——以民事司法为基点[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七辑)[C];2008年
7 刘蜜;;也论程序法是法治的核心——董必武法治思想探讨[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七辑)[C];2008年
8 龚恒超;;提高司法判决可接受性需要更多“揆情度理”——学习董必武法学思想的思考[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九辑)[C];2009年
9 杨海坤;;善治视野下服务型政府的塑造——以国务院制定的《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条例》为例[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10 朱庆;;“商人”本质的反思:一个身份的视角——兼论我国制定“商事通则”的必要性[A];中国商法年刊(2007):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商法建设[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夏秀渊;拉丁美洲民法典的历史与现实[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解锟;英国慈善信托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郑现U,
本文编号:21185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21185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