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合同法论文 >

关于凝聚钢铁企业协力队伍的文化模式探索

发布时间:2018-08-04 11:25
【摘要】:正钢铁企业协力队伍现状协力工是劳务派遣机构向用工单位输送的顶替正式岗位的人员,这种用工形式作为钢铁企业用工制度的有益补充,其作用已日益彰显。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满足了企业的灵活用工需要。劳务派遣协力工这种弹性用工方式可减少人员储备,快速解决企业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岗位的用工问题,以及单位既需要用人但又不能增加编制的问题。二是降低了用人单位的争议风险。劳务单位依照《劳动合同法》与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合
[Abstract]: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cooperative force in iron and steel enterprises is that the labor dispatch agencies take the place of the official posts. As a beneficial supplement to the employment system of iron and steel enterprises, this form of employment has been playing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Main performance in three aspects: first, to meet the flexible employment needs of enterprises. The flexible employment mode of labor dispatch and cooperation can reduce the reserve of personnel, solve the problem of temporary, auxiliary and alternative positions of enterprises quickly, as well as the problem that units need to employ people but can not increase the establishment. The second is to reduce the risk of disputes of employers. A labor service unit shall,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bor contract Law, enter into, perform, change, and dissolve the contract with the laborer.
【作者单位】: 烟台鲁宝钢管有限责任公司党委;
【分类号】:F426.31;F27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爱萍;于娟;;钢铁企业劳务派遣工的激励途径[J];辽宁经济;2010年05期

2 ;钢铁产业规划细则率先出炉“点名”并购重点企业(二)[J];新疆钢铁;2009年01期

3 孙文旭;;中国钢铁业重组的必要性及途径[J];经营管理者;2010年02期

4 陶魄;;我国钢铁企业重组并购策略分析[J];南钢科技与管理;2007年03期

5 高渝纲;;中国钢铁工业必须加快联合重组的步伐[J];中国钢铁业;2006年11期

6 李拥军;;重点统计钢铁企业钢材区域流通情况[J];冶金管理;2009年09期

7 朱文兴,黄卫华;钢铁企业员工绩效考评的新模式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5年24期

8 高渝纲;;我国钢铁工业应加快联合重组的步伐[J];冶金经济与管理;2006年06期

9 戴希忠;熊汉梅;谢律飞;郑昀辉;;钢铁企业营销渠道结构的选择[J];冶金经济与管理;2009年01期

10 兰银;吕亚明;程明;;新时期钢铁企业的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初探[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晓静;;钢铁企业安全管理文化的拓展[A];2009’中国金属学会冶金安全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王维兴;;钢铁企业节水工作的思路和方法[A];河北省钢铁工业发展循环经济高层论坛材料汇编[C];2006年

3 安丰涛;宋振兴;石江;苏威;张海华;;浅谈钢铁企业铁前产销一体化[A];2011年河北省冶金信息化自动化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刘永顺;;关于国内钢铁企业联合采购与开发海外铁矿石的思考[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5 张婧;;钢铁企业MES系统浅析[A];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张和平;;中国钢铁企业空间循环经济模式研究[A];冶金循环经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阮立山;刘昆仑;;钢铁企业节水及用水水质控制[A];中国精细化工协会第一届水处理化学品行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唐钢简介[A];河北省2010年炼钢—连铸—轧钢生产技术与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上)[C];2010年

9 彭九如;;提高钢铁企业技术改造效益的探讨[A];中国金属学会冶金技术经济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1年

10 廖洪强;钱凯;;钢铁企业在城市垃圾综合利用产业领域的发展前景[A];中国金属学会2003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2)[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CUBN实习记者 刘勇;宝钢跨区域整合 钢企将迎整合潮[N];中国联合商报;2007年

2 任思强;国内众多钢铁企业缘何亏损[N];安徽经济报;2006年

3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鞍山钢铁集团公司总经理 张晓刚;关于建设钢铁强国的几个问题[N];鞍山日报 ;2007年

4 商报记者  任思强;中小型钢铁企业被迫升级[N];北京现代商报;2006年

5 朱宝琛;钢铁企业内外兼修直面挑战[N];证券日报;2007年

6 高建锋;四大钢铁巨头海外联合拓矿[N];中国证券报;2007年

7 陈姗姗;中国钢铁业为何在全球并购竞争中失语[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8 记者 郑惠华邋通讯员 庞国志;我省重点钢铁企业节能降耗、挖潜增效交流会召开[N];河北经济日报;2007年

9 丁根;国内钢铁企业着力实施资源战略[N];世界金属导报;2007年

10 郎小山;2007,钢铁企业如何开展“蓝海”战略[N];现代物流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兰刚;钢铁企业生态经济绩效测度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2 崔发婧;基于生产物流的钢铁企业成本核算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3 王宏亮;钢铁企业多粒度分型生产计划管理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4 聂秋平;钢铁企业能源实绩平衡与优化调度策略及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5 孔海宁;钢铁企业副产煤气系统优化调度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6 王建军;钢铁企业物质流、能量流及其相互关系研究与应用[D];东北大学;2008年

7 肖彦;低碳生态经济视角下钢铁企业综合绩效评价[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8 尹向东;我国钢铁企业并购中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9 胡望明;大型钢铁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10 胡凯林;钢铁企业散装原料场运行调度与优化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晓林;武钢员工满意度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2 方永恒;钢铁企业设备管理及其信息化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3 李怡霄;钢铁企业纵向一体化对企业绩效作用机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4 陈珍;中国钢铁企业信息化贡献率研究[D];石家庄经济学院;2009年

5 田建祥;钢铁企业ERP研究与开发[D];河海大学;2004年

6 周伟;钢铁行业网络营销的发展及其对企业营销管理的影响[D];武汉大学;2005年

7 唐娟;用现金流量分析跨国钢铁公司的经营活性[D];武汉科技大学;2005年

8 潘蓉;天津荣程钢铁集团物流成本管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9 胡o,

本文编号:21638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21638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958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