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合同法论文 >

违法合同的效力判定路径之辨识

发布时间:2018-08-08 11:22
【摘要】:《合同法》第52条第5项及其司法解释对于纠正"违法即无效"的错误认识曾起到了历史性作用。但现有的学说及现行立法在就违法合同效力的判定路径上却存在着方向性的偏差,于司法实践并不具有真正的指导意义:区分民法内的强制规范与民法外的强制规范而异其效力,在我国并不可行;通过语义分析尚难以发现强制规范之所在;而将违法之"法"简单缩限为"法律、行政法规"上的"效力性强制性规定",并不妥当,亦难以操作,且于价值及逻辑层面多有疑问;此外,将违法与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予以并列,在逻辑上也有不合。故应将违法合同的效力判定纳入《合同法》第52条第4项,通过规范目的的发现及利益的衡量来最终确定违法合同的命运。
[Abstract]:Item 5 of Article 52 of the contract Law and its judicial interpretation have played a historic role in correcting the misconception that "illegality is invalid". However, the existing doctrine and current legislation have a directional deviation in judging the validity of illegal contracts. It is not feasible in our country to distinguish between the compulsory norms in civil law and the compulsory norms outside civil law, and it is difficult to find the compulsory norms through semantic analysis. It is not appropriate, difficult to operate and questionable in terms of value and logic to simply confine the illegal "Law" to "mandatory provisions of validity" in laws and administrative regulations. It is also logical to juxtapose the violation of the law and the harm to the public interest. Therefore, the judgment of the validity of illegal contract should be included in item 4 of Article 52 of contract Law, and the fate of illegal contract should be determined through the discovery of normative purpose and the measurement of interests.
【作者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西南政法大学市场交易法律制度研究基地;
【基金】:洪范法律与经济研究所资助项目“企业间相互借贷诸问题研究” 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度青年项目“无效民事行为研究"(08XZ-QN-01)的前期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D923.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应秀良;违反行政法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效力探讨以《房地产管理法》为研究对象[J];法律适用;2004年03期

2 贺少锋;;违反公司法强制性规范行为的效力[J];法律适用;2009年06期

3 孙鹏;;论违反强制性规定行为之效力——兼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52条第5项的理解与适用[J];法商研究;2006年05期

4 许中缘;王利明;;民法强行性规范研究[J];法学家;2009年02期

5 许中缘;;禁止性规范对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影响[J];法学;2010年05期

6 王卫国;论合同无效制度[J];法学研究;1995年03期

7 郑玉敏;从公法和私法的关系看公司法的性质和地位[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8 周峗;;对法律文本中“应当”一词的语义分析[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10期

9 黄忠;;合同自由与公共政策——《第二次合同法重述》对违反公共政策合同效力论的展开[J];环球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10 王轶;民法典的规范配置——以对我国《合同法》规范配置的反思为中心[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黄忠 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洪松;;公司法人格否认:要件解析与类型定位[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2 范婷婷;;略论代位权行使的效力[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3 肖顺武;;试论民法意思自治理念之嬗变——基于民事主体视角之解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4 胡小红;论私法的强行性规范[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5 汪传才,凌艳传;论缔约过程中的告知制度[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6 张颖杰;论国企改制的产权构建[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7 蒋辉宇;;论合作社的法人地位与社员的责任形式——对当前学界有关合作社法人地位研究的反思[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8 鲁忠江;吴向阳;;论保险合同中不利解释原则的适用[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9 许翠霞;;动物真的能够成为法律主体吗?——关于法律主体的前提性说明[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10 陆丹;;论医疗机构在“错误出生”中的法律责任[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立新;王轶;王竹;王天凡;赵可;;中国民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2 张效羽;;隐私权的道德困境及其化解——论公法隐私权与私法隐私权[A];第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韩立余;;中美知识产权案的法治意义[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八)[C];2009年

4 吴勇;王霞;;环境诉讼中的因果关系推定探析[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5 林纯青;;论水资源国家所有权的法律性质[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范家栋;;论环境公益诉讼之性质[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刘长兴;;环境损害的概念[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王思远;黄明健;;林权的物权请求权探析[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9 吴一博;;论我国野生动物资源的物权法保护[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10 玄玉宝;;论能动司法在个案裁判中的实现——从一则公报案例切入[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夏秀渊;拉丁美洲民法典的历史与现实[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夏雪;上市公司关联交易法制演变的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丁宇飞;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法律探索[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徐子良;经济法司法实施之应用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李长坤;刑事涉案财物处理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李国庆;解雇权限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吴一鸣;英美物权法之大陆法解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颜晓闽;美国证券法律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高伟;海洋空间资源性资产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小伟;我国农业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刘金华;期待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赵华;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对外转让程序限制二题[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王镭;商标反向混淆侵权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王庆;预约法律制度演化探究及现有理论之构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张源;专利间接侵权理论在我国适用空间的探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周姚春;论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基础[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陈晓燕;公益征收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唐琳;非典型股东查阅权探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葛春红;我国银行保理业务风险之法律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智勇;私法自治与国家强制——法律强制性规范与无效民事法律行为关系之分析与构建[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2 应秀良;违反行政法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效力探讨以《房地产管理法》为研究对象[J];法律适用;2004年03期

3 王轶;;《物权法》的任意性规范及其适用[J];法律适用;2007年05期

4 王轶;物权法的规范设计[J];法商研究;2002年05期

5 孙鹏;;论违反强制性规定行为之效力——兼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52条第5项的理解与适用[J];法商研究;2006年05期

6 顾明;;经济合同法是保障国家计划执行的有力工具[J];法学杂志;1982年03期

7 金彭年;吴德昌;;以强制性和禁止性规范为视角透视法律规避制度[J];法学家;2006年03期

8 杨立新,张少锋;关于制定统一合同法中的几个问题──’95中国法学会民法经济法研究会年会暨海南学术研讨会讨论制定统一合同法中值得注意的问题述评[J];河北法学;1996年03期

9 梁慧星;靠什么制约公权力的滥用?[J];时代法学;2004年03期

10 罗格·I.鲁茨 ,刘呈芸;法律的“乌龙”:公共政策的意外后果[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5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薛文成(清华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N];人民法院报;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卢海君;;论版权的淡化[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2 葛现琴;论知识产权领域的私权保护与社会公共利益博弈[J];理论学刊;2005年09期

3 褚红军;;利益衡量在公司诉讼中的把握和运用——从一起股东会决议撤销案谈起[J];中国审判;2010年10期

4 黄洋洋;;强制规范与法律行为的效力——以无证房屋买卖纠纷为视角[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5 荷风;;无效合同与当事人的法律责任[J];苏南乡镇企业;1994年08期

6 倪业群;论无效合同[J];社会科学家;1998年S2期

7 黄英;彭怀峰;;布莱泽顿VS.易兹:谁该获胜?——论利益衡量方法在审判中的运用[J];山东审判;2008年02期

8 崔剑平;无效合同原理新探[J];法学;1993年12期

9 廖亚平;;论无效合同及其过错处罚责任[J];四川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10 焦彦;董晓龙;;论数字图书馆建设中著作权纠纷的解决——以利益衡量为方法论基础[J];科技与法律;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庆华;;无效合同按有效处理的法理缺陷及适用注意问题[A];中国合同法论坛论文汇编[C];2010年

2 梁仲明;;社会公共利益的需求与供给——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另一种形式和途径[A];“三个代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与未来”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王志刚;;第三部门免税资格认定之理论探讨[A];城市经济与微区位研究——全国城市经济地理与微区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万俊;;浅析环境危害的排除[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4年

5 马波;;论我国在国际河流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法律对策[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邢翔;;从美国城市规划管理引发的几点法律思考[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7 杜健勋;;环境利益论纲[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李瑞钦;;利益衡量方法在行政审判中之运用——以行政确认违法判决为例[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9 黄利红;;从乙肝检测存废之争看乙肝患者隐私权的保护[A];第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赵学增;;马克思的廉价政府理论[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3次学术研讨会代表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福才 刘国禹;无效合同的处理[N];人民法院报;2003年

2 李克才;无效合同的处理与诉讼请求[N];上海金融报;2004年

3 本报记者傅春荣;不看售房资质 签出无效合同[N];中华工商时报;2003年

4 肖文峰;一纸无效合同引发一起“糊涂案”[N];经理日报;2003年

5 陶恒河(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无效合同中管辖条款的效力[N];人民法院报;2001年

6 肖天存(常州市戚墅堰区法院);无效合同纠纷如何确定地域管辖[N];江苏法制报;2000年

7 天和证券经纪有限公司 方铁道;包养协议系无效合同[N];人民法院报;2006年

8 本报法律顾问;“生死状”纯属无效合同[N];人民公安报;2002年

9 唐奇英 包伟凯;无效合同与合同无效[N];江苏经济报;2004年

10 孙青;第三人能否成为无效合同起诉主体[N];江苏经济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金虎;司法过程中的利益衡量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黄忠;无效法律行为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3 张斌;现代立法中的利益衡量[D];吉林大学;2005年

4 闫尔宝;行政法诚实信用原则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5 张莉;论隐私权的法律保护[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6 彭支援;集体维权的法理学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7 闫鹏;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县人民政府行政执行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庞正;法治视阈下的非政府组织功能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9 杨军;诉的利益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10 王虹霞;司法过程中的利益衡量[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菁;无效合同的认定标准与范围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2 蒯化平;论无效合同及其补正[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3 王月清;违法性合同的效力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8年

4 刘元珍;论无效合同的补救[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5 李志杰;论无效合同的认定[D];内蒙古大学;2011年

6 张俊扬;无效合同法律后果研究[D];宁波大学;2011年

7 黄丹峰;无效合同认定之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8 于明;同的认定标准[D];华侨大学;2011年

9 汪贻江;无效合同的认定与处理[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10 纪静宣;利益衡量的理论概述及应用[D];河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1716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21716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1e9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