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合同法论文 >

劳动合同签订前当事人之权利义务分析——兼谈就业协议书的法律性质

发布时间:2018-08-10 22:27
【摘要】:自《劳动法》颁布以来,对于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进行法学分析的文章不少,但是,对于尚处于劳动合同订立阶段的双方当事人享有什么样的权利,承担什么样的义务话题相对较少,能否比照合同法之一般原理,即要约与承诺理论来诠释双方当事人劳动合同签订前之权利义务关系问题值得法学界关注。目前,我国每年400万大学毕业生,不少人签订了就业协议,这样的协议其性质如何,权利义务如何配置,本文借鉴台湾地区"雇佣内定"概念及其他国家劳动合同签订前双方当事人权利义务的理论,对我国劳动合同签订前当事人双方权利义务进行法学分析,并对实践中之就业协议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相应探讨。
[Abstract]:Since the promulgation of the Labor Law, there have been many articles on the legal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ights and obligations of the parties to a labor contract. What kind of obligation topic is relatively few, can compare the general principle of contract law, that is, the theory of offer and acceptance to expla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ights and obligations before the signing of the labor contract between the two parties, it is worth the attention of the legal circles. At present, many of the 4 million university graduates in China have signed employment agreements every year. What is the nature of such agreements, and how are their rights and obligations allocated?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employment internalization" in Taiwan and the theory of the rights and obligations of both parties before the signing of labor contracts in other countries, this paper makes a legal analysis of the rights and obligations of both parties before the signing of labor contracts in China. The related problems of employment agreement in practice are discussed.
【作者单位】: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
【分类号】:D922.5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申卫星;对民事法律关系内容构成的反思[J];比较法研究;2004年01期

2 崔建远;从解释论看物权行为与中国民法[J];比较法研究;2004年02期

3 赵俊劳;论宣告死亡后果与实际死亡后果的冲突与协调——兼论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第36条[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4 张悦;信托若干概念辨析[J];商业研究;2002年07期

5 吴光荣,赵一平;论我国契约型投资基金法律关系的性质[J];商业研究;2002年23期

6 郭长星;;论取得时效[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6年04期

7 苏雄华;论宣告死亡结果在刑事法中的效力[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公共安全研究;2005年04期

8 王晨雁;对知识产权概念的质疑与反思[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9期

9 汤涛,汪建君;劳动争议案件中的精神疾病司法鉴定[J];法医学杂志;2000年01期

10 郑敏;;论宣告死亡与实际后果之法律冲突[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胡平;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李军;法律行为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倪大庆;侵权行为法上的因果关系理论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7年

2 姜亮林;未成年学生伤害事故中学校侵权责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3 张和琼;无意思联络共同侵权行为[D];南昌大学;2008年

4 黄发明;聊天室名誉侵权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5 马学锋;论我国人身损害的私法救济[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6 段绪朝;我国违约责任中的可预见规则之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7 朴吉峰;完善我国域名权法律的设想[D];延边大学;2007年

8 汪明亮;违约损害赔偿范围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9 谭显蓉;情谊行为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10 汪中棋;共同危险行为法律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劳勤敏;;《劳动法》知识问答[J];高校后勤研究;1995年02期

2 梁;;警惕劳动合同的假冒伪劣[J];法制与经济;1996年04期

3 袁德华;;“两加快一协调”为广州劳动保障事业提速[J];创业者;2000年06期

4 夏骏;;农民工也应享受经济补偿[J];百姓;2001年01期

5 左祥琦;公司可对不愿去新工作地点工作的员工除名吗[J];职业;2002年07期

6 秦春华;;从案例式选择题谈劳动合同的解除[J];教学月刊(中学版下);2003年07期

7 ;律师援助[J];现代交际;2005年01期

8 萨日娜;;《劳动法学》期末复习指导[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5年12期

9 康桂珍;;企业客观情况发生变化能否解除劳动合同?[J];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10 邱晨;乐世华;;论我国劳动合同中的保证金[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杨淑岚;;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条件、标准及方法[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徐连跃;;浅析非过失性解除劳动合同[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鲍国荣;;关于下岗协议的思考[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精选(第二辑)[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童爱农;建立与完善企业劳动关系协调机制[N];工人日报;2000年

2 潘庆瑜;劳动权呼唤劳动合同立法[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0年

3 陈晓辉;关于劳动合同订立中的立法问题[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0年

4 浙江慈溪 岑大华;劳动者解除合同可补偿吗?[N];上海金融报;2000年

5 ;解除劳动合同是否要付经济补偿金[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1年

6 刘铁;解雇、辞退、开除区别在哪[N];中国矿业报;2002年

7 ;法律快餐[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8 ;解除劳动合同后如何确定经济补偿额?[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9 ;因患病解除劳动合同能否要求经济补偿[N];法制日报;2002年

10 记者 谢新吾 罗玉林;湖南加大力度规范劳动用工行为[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刘爱戈;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劳动合同订立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2 杨雪梅;劳动合同订立的若干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3 董占军;劳动合同法律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4 徐微;建构劳动合同单方解除的法律体系[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5 郑乃群;论劳动合同的单方解除[D];山东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1763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21763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c53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