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工程承包中的合同风险管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5-07-14 17:22
随着“走出去”战略的深入实施,国际承包工程事业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在不同的国家开展国际工程承包,我国对外工程承包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所占的比例逐年大幅增长,我国对外承包企业的整体国际影响力也逐步增大。然而我国对外承包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并未随之跟进。 国际工程承包是一项高风险事业,与一般国内工程项目相比,国际工程具有合同金额大、项目之间差异性大、合作范围广、管理过程复杂、对人才和项目管理能力要求较高等特点。我们必须清楚的看到国际工程承包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风险因素。如果对这些风险因素估计不足,就会给企业带来重大的损失。世界项目管理大会把对项目的风险管理作为大会的四大主题之一,以及各种期刊上有关项目风险管理论文的不断增加,都表明人们已极为重视对项目风险管理理论的研究。而合同管理作为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企业的利益紧密相连,已经越来越受到我国对外承包企业的重视。合同风险分析与风险管理的水平高低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对合同风险管理的成功与否,已经成为决定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因此如何对合同风险进行全面的管理和控制,已经成为国际工程承包企业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思路及方法
2 理论概述
2.1 风险管理概论
2.1.1 风险的含义
2.1.2 合同风险
2.1.3 工程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2.2 国际工程承包合同
2.2.1 国际工程承包合同的概念
2.2.2 国际工程承包合同的特点
2.2.3 FIDIC 合同条件
2.3 主要合同关系及其体系
2.3.1 主要合同关系
2.3.2 建设工程合同体系的国内外比较
3 合同风险的识别与分析
3.1 合同风险的识别
3.2 风险识别的方法
3.3 风险分类
3.3.1 客观性合同风险
3.3.2 主观性合同风险
4 合同风险评价
4.1 国际工程风险评价及方法
4.2 合同风险评价使用的工具——层次分析法
4.3 AHP 法的优缺点
5 合同风险应对
5.1 风险应对措施
5.1.1 风险回避
5.1.2 风险转移
5.1.3 风险控制
5.1.4 风险自留
5.2 合同风险应对应注意的问题
5.2.1 提高全员风险意识
5.2.2 建立健全合同管理的组织机构
5.2.3 掌握合同文件优先权顺序
5.2.4 重视合同变更
5.2.5 提高汇率风险规避意识
6 案例分析
6.1 工程概况
6.2 项目面临的主要合同风险因素
6.2.1 客观性风险分析
6.2.2 主观性风险分析
6.3 合同风险应对策略
6.4 本项目的经验与教训
6.4.1 合同谈判成功
6.4.2 成立专门的合同管理组织机构
6.4.3 诚信履约
6.4.4 重视索赔
6.4.5 不适应工程量清单计量方式
7 全文总结
7.1 总结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发表的学术论文
本文编号:4057371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思路及方法
2 理论概述
2.1 风险管理概论
2.1.1 风险的含义
2.1.2 合同风险
2.1.3 工程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2.2 国际工程承包合同
2.2.1 国际工程承包合同的概念
2.2.2 国际工程承包合同的特点
2.2.3 FIDIC 合同条件
2.3 主要合同关系及其体系
2.3.1 主要合同关系
2.3.2 建设工程合同体系的国内外比较
3 合同风险的识别与分析
3.1 合同风险的识别
3.2 风险识别的方法
3.3 风险分类
3.3.1 客观性合同风险
3.3.2 主观性合同风险
4 合同风险评价
4.1 国际工程风险评价及方法
4.2 合同风险评价使用的工具——层次分析法
4.3 AHP 法的优缺点
5 合同风险应对
5.1 风险应对措施
5.1.1 风险回避
5.1.2 风险转移
5.1.3 风险控制
5.1.4 风险自留
5.2 合同风险应对应注意的问题
5.2.1 提高全员风险意识
5.2.2 建立健全合同管理的组织机构
5.2.3 掌握合同文件优先权顺序
5.2.4 重视合同变更
5.2.5 提高汇率风险规避意识
6 案例分析
6.1 工程概况
6.2 项目面临的主要合同风险因素
6.2.1 客观性风险分析
6.2.2 主观性风险分析
6.3 合同风险应对策略
6.4 本项目的经验与教训
6.4.1 合同谈判成功
6.4.2 成立专门的合同管理组织机构
6.4.3 诚信履约
6.4.4 重视索赔
6.4.5 不适应工程量清单计量方式
7 全文总结
7.1 总结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发表的学术论文
本文编号:40573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4057371.html
上一篇:ATM机限定下的银行存款合同附随义务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