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合同法中的无权处分
本文关键词:论合同法中的无权处分
【摘要】:无处分权的人处分他人财产,经权利人追认或者无处分权的人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的,该合同有效。这是我国首次对无权处分的法律行为作出规定,由于法律规定的比较模糊,但是如何使用《合同法》第51条,在理论界和司法界出现了较大的分歧。在分析我国学界关于无权处分效力各种学说的基础上,论证了效力待定说的合理性,说明效力待定说更符合我国合同法的立法目的,能更好地平衡权利人与第三人之间的利益。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无权处分 法律行为 效力待定 利益均衡
【分类号】:D923.6
【正文快照】: 1不同立法背景下无权处分制度的内涵1.1债权意思主义下的无权处分。债权意思主义,即物债合一,只需要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即可发生物权变动的效果。1.2形式主义下的无权处分制度物权形式主义,它认为债权合同仅发生以物权的产生、变更、消灭为目的的债权和债务,而物权的变动的效力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侯继虎;;经济、民事活动中无权处分价值取向分析[J];商业时代;2010年04期
2 孙鹏;论无权处分行为——兼析《合同法》第51条[J];现代法学;2000年04期
3 王望;;我国民法无权处分制度探析[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4 王利明;论无权处分[J];中国法学;2001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恒;;论物权法中的无权处分[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2 王丹;;从《合同法》的相关规定看我国关于无权处分立法的缺漏[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3 贾盛荣;论无权处分行为的效力与善意取得适用的协调与平衡[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3年03期
4 张庆华;;论无权抵押条件下第三人利益的保护[J];商业研究;2007年10期
5 邱玉成;;房屋买卖合同的效力与物权的变动[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9年03期
6 郑其斌;无权处分行为辨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7 孙鹏;再论无权处分[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8 孙由体,胡方红;冲突与弥合:无权处分遭遇善意取得[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年07期
9 蒋利和;金丹;;对善意取得制度功能的新解[J];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10 宁桂君;;论不动产转租制度的完善——以修正的“租赁权物权说”为视角[J];研究生法学;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蒋光辉;;无权处分合同效力的法经济学分析[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裴桦;夫妻共同财产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黄忠;无效法律行为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3 陈林;推定信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李军;无权处分合同效力与物权变动模式之关联[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鹿楠;动产抵押法律制度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2 冯伟;论无权处分[D];山东大学;2010年
3 魏昀;无权处分的合同的效力和物权效果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馥伶;转租法律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宋阳;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6 牛云;论无权处分与善意取得的冲突与解决[D];西北大学;2011年
7 肖知花;论瑕疵担保责任的独立性[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8 彭玉枝;所有权保留对第三人的效力[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9 张志璐;论拟制信托在我国的法律适用[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10 卢斐颖;论无权处分合同的法律效力[D];兰州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金成;我国合同法上无权处分制度研究[J];当代法学;2002年06期
2 乔平;善意取得与无权处分的法律竞合及适用[J];河北法学;2000年03期
3 王闯;试论出卖他人之物与无权处分──兼释合同法第一百三十二条与第五十一条之间的关系[J];人民司法;2000年11期
4 孙鹏;论无权处分行为——兼析《合同法》第51条[J];现代法学;2000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颖;翟春雷;;无权处分效力问题研究[J];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2 叶伶俐;;论善意取得与无权处分——以善意取得与无权处分的关系为中心[J];菏泽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3 韩强;;浅析我国《合同法》第五十一条[J];法制与社会;2008年30期
4 张豪;汪渊智;;论法律行为效力的根源[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2期
5 陈密亮;;论无权处分[J];经纪人学报;2006年01期
6 征国忠;;无权处分效力论[J];行政与法;2006年08期
7 许泽杨;陶钟太朗;;“效力待定法律行为”效力之辨[J];法制与社会;2010年33期
8 万杨;;以买卖契约为典型分析无权处分合同效力[J];商品与质量;2011年S6期
9 贺建勇;刘德福;;论无权处分行为及其效力归宿[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07年05期
10 李燕;李梦娇;戴然;;浅析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J];青春岁月;2011年1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光辉;;无权处分合同效力的法经济学分析[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C];2008年
2 李琦;郭振忠;;作为法律行为的判决——判决的法理学分析之一[A];依法治国专题研究——司法改革与依法治国理论研讨会、中国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3 候晓丹;;论法律行为的意思表示效力[A];当代法学论坛(二0一一年第三辑)[C];2011年
4 刘小东;;论无权处分行为[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5年
5 赵俊;张天杰;;试析罗马法在法律行为制度产生过程中所起的作用[A];规划·规范·规则——第六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6 徐旅;;侦查行为学初探[A];行为法学在中国的崛起[C];1993年
7 赵荣堂;林山泉;;对一起保证合同纠纷案的分析——兼评最高法院关于保证期间的相关司法解释[A];律师事业与和谐社会——第五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8 马皑;张绍刚;;对当代中国法律心理学学科体系的思考[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9 田保军;孙学亮;;刍议无因管理之“契约”性[A];当代法学论坛(二0一一年第三辑)[C];2011年
10 孙迎;;个体社会化与法律社会化[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凤英;无权处分合同效力待定[N];人民法院报;2004年
2 袁登明;如何复习民法[N];人民法院报;2006年
3 陕西泓瑞律师事务所律师 张媛媛;从保险诉讼纠纷解析消费者的寿险认知[N];中国保险报;2008年
4 戴孟勇;判断公序良俗的形式标准[N];人民法院报;2006年
5 北京联合大学台港澳法研究所所长 刘文忠;台修“法”加重动物饲主责任[N];法制日报;2010年
6 省高级法院 沈明磊;非依法律行为取得的不动产权咋处分[N];江苏法制报;2005年
7 加庚 冬然;相对人基于善意无权处分合同仍然有效[N];江苏经济报;2004年
8 郭旗;合同效力待定情形下工程款能否依约支持[N];建筑时报;2011年
9 高屹 袁长杰;以本案反思《合同法》的效力待定原则[N];山西经济日报;2001年
10 阎筠 温艳萍;天津网通规范企业法律行为[N];人民邮电;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军;无权处分合同效力与物权变动模式之关联[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2 谢鸿飞;法律行为的民法构造:民法科学和立法技术的阐释[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朱涛;自然人行为能力制度之法理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4 曲天明;无效信托行为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5 王洪;合同形式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6 包运成;未成年人财产处分规则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7 吴国U,
本文编号:7323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732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