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合同法论文 >

劳务派遣规制失灵的原因与出路

发布时间:2017-09-02 05:31

  本文关键词:劳务派遣规制失灵的原因与出路


  更多相关文章: 劳务派遣 法律规制 同工同酬 劳务派遣机构


【摘要】:虽然劳动合同法设立专节规制劳务派遣,但法律规制并没有实现立法的预期目的,劳务派遣出现了"规制失灵"。劳务派遣规制失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劳务派遣法律规制内容本身的不足、城乡分割的用工体制以及部分企业二元用工机制的体制障碍,也有执法机制薄弱等方面的原因。因此,解决劳务派遣规制失灵问题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完善劳务派遣规制内容,明确劳务派遣法律关系,特别是确立派遣机构和用工单位"联合雇主"身份,科学设置派遣机构和用工单位的责任;完善执法机制,加强劳务派遣日常监管,完善"同工同酬"实施机制,将"同工同酬"纳入反歧视法的框架;改革现行用工体制机制,创造公平就业环境,为劳务派遣制度的顺利实施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基于以上各种因素,劳务派遣的健康、规范发展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关键词】劳务派遣 法律规制 同工同酬 劳务派遣机构
【分类号】:D922.5
【正文快照】: 劳务派遣因劳务派遣工数量巨大,存在问题较多,一直是劳动法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之一。2007年《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的法律规制并没有实现预期的目的,其背后原因值得反思。近年来关于劳务派遣的研究巳有不少,但是从制度实施的角度,研究制度实施的情况、困境和原因,尤其是从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增毅;;美国劳务派遣的法律规制及对我国立法的启示——兼评我国《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J];比较法研究;2007年06期

2 冯彦君;;同工同酬原则的困惑与反思[J];法商研究;2011年02期

3 张荣芳;;论我国劳务派遣法律规制模式[J];法学评论;2009年06期

4 钱叶芳;;劳务派遣规制强度的国际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J];法治研究;2012年05期

5 王美艳;;《劳动合同法》的实施:问题和对策建议[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6 董保华;劳务派遣的法学思考[J];中国劳动;2005年06期

7 柯菲菲;蒋彦龙;蒋天成;;劳务派遣工主张“同工同酬”的裁判困境分析[J];中国劳动;2011年12期

8 全总劳务派遣问题课题组;;当前我国劳务派遣用工现状调查[J];中国劳动;2012年05期

9 陈文涛;;劳务派遣违反同工同酬应当如何认定[J];中国劳动;2014年01期

10 陈剩勇;曾秋荷;;国有企业“双轨制”用工制度改革:目标与策略[J];学术界;2012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世强;;论劳务派遣用工单位的风险控制与防范——基于《劳动法》的视角[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2 张心淼;赵黎明;;现阶段就业模式与劳动力市场的变化特征研究[J];保定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3 车丽枝;吕静平;刘越表;;论员工派遣制度的法律特征和适用范围[J];包钢科技;2007年06期

4 陈思聪;;劳务派遣用工现状、问题及策略分析——以杭州ZX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为例[J];才智;2011年18期

5 刘焱白;;论劳务派遣中雇主责任的分配[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2年02期

6 俞小芳;;论我国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的缺陷和完善[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4期

7 谭榕;;志愿服务的法律思考[J];福建法学;2010年04期

8 刘翠林;;劳动派遣关系的法律思考[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9 邓旋;;浅析我国的劳务派遣制度[J];法学杂志;2010年S1期

10 黎建飞;;“派遣劳动”应当缓行[J];法学家;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何小勇;;劳动权益保护的坚持或妥协——论对劳动派遣用工的法律规制[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2 毕加艳;蒋仕娇;;劳务派遣相关法律问题分析——胡某诉某啤酒公司劳动纠纷案[A];第五届西部律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李跃利;桑家宁;;论我国劳务派遣制度的法律完善[A];京津冀和谐劳动关系论坛暨河北省法学会劳动法学研究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林卉;吴红列;;论劳务派遣滥用及其法律规制[A];首届江浙沪劳动法论坛论文集[C];2014年

5 曹艳春;张扬;;劳务派遣中的工伤损害赔偿责任研究[A];首届江浙沪劳动法论坛论文集[C];2014年

6 钱叶芳;;劳务派遣中的政府管制[A];首届江浙沪劳动法论坛论文集[C];2014年

7 王全兴;杨浩楠;;试论劳务派遣中的同工同酬——兼评2012年《劳动合同法修正案》[A];首届江浙沪劳动法论坛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亚男;外派船员人身伤亡损害赔偿法律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2 孙冰心;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沈同仙;劳动力派遣中的政府规制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4 王东昱;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过程中的工会作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5 李娜;退休再就业法律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6 李南沉;农民工劳动合作社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丽华;“三性”原则视角下我国劳务派遣立法发展方向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吴松恩;雇主责任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郭玢;对我国劳务派遣管制问题的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张亚琦;论劳务派遣用工中若干实践问题及制度完善[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5 曲智;完善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的若干思考[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6 王艳军;我国劳务派遣法律制度的缺陷与完善[D];湘潭大学;2010年

7 袁利玲;中国移动梅州公司优化劳务用工策略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8 沈巍静;外企代表处劳动派遣的市场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沈石怡;劳务派遣用工方式对事业单位劳务工群体影响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戴广龙;劳务派遣中雇主责任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奇轩;;劳务派遣范围的法律限制——对《劳动合同法》第六十六条的反思[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2 谢增毅;;美国劳务派遣的法律规制及对我国立法的启示——兼评我国《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J];比较法研究;2007年06期

3 蔡跃进;劳务派遣中的问题与对策[J];劳动保障通讯;2004年07期

4 冯彦君;;同工同酬原则的困惑与反思[J];法商研究;2011年02期

5 伍劲松;;美国两性工作平等制度研究[J];法学家;2004年03期

6 郑尚元;;不当劳务派遣及其管制[J];法学家;2008年02期

7 张荣芳;;论我国劳务派遣法律规制模式[J];法学评论;2009年06期

8 钱叶芳;;非标准就业的经济分析与法律调整[J];法学;2011年03期

9 蔡f ,王美艳;“民工荒”现象的经济学分析——珠江三角洲调查研究[J];广东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10 王美艳;蔡f ;;户籍制度改革的历程与展望[J];广东社会科学;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本报记者 郑莉 王娇萍;[N];工人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许浩;[N];中国经营报;201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世强;;对我国劳务派遣机构的立法规制研究[J];宿州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黄谟媛;;浅谈广西劳务派遣机构的市场准入问题[J];当代广西;2012年01期

3 关凤荣;;《劳动合同法》与劳务派遣机构的法律规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4 ;上海人才服务行业协会成立劳务派遣分会[J];上海企业;2011年09期

5 梅丁;;从野蛮生长到规范生存[J];人力资源;2014年02期

6 李玉江;王霄阳;;关于劳务派遣热的思考[J];山东劳动保障;2009年07期

7 黄谟媛;;广西劳务派遣机构的市场准入与运营问题探析[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8 虞健;;浅析劳务派遣机构的财务风险和应对策略[J];现代经济信息;2012年18期

9 肖强;刘锋;云鹏;;民营劳务派遣的发展现状——以武汉某民营劳务派遣机构为个案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3年01期

10 欧成中;;大力规范劳务派遣纠正滥用乱象[J];经济界;2012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梦辉;“触角”伸向劳务派遣机构[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4年

2 记者 周建越;高新区对劳务派遣机构念“紧箍咒”[N];苏州日报;2013年

3 高云;国际劳务派遣机构分类[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4年

4 王文静 上海厂长经理人才有限公司高级人力资源顾问;企业用工趋势之劳务派遣[N];组织人事报;2012年

5 中国劳动法学研究会理事:张治金;劳务派遣机构应当取缔[N];经济参考报;2005年

6 谢薇;劳务派遣企业也要用工登记[N];福州日报;2007年

7 记者 胡兴军 通讯员 杨学锋 张国才;我市规范劳务派遣机构管理[N];宜昌日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刘福生 通讯员 何军;地区一季度开发岗位6000余个[N];阿克苏日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陆占奇;劳务派遣:把握发展契机 管理需要规范[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5年

10 一言;民工纳入“劳务派遣用工体系”值得期待[N];中国社会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汝华琴;论劳务派遣发展中的政府指导[D];苏州大学;2011年

2 吴俊;论我国劳务派遣法律制度的完善[D];昆明理工大学;2014年

3 张轶;论我国劳务派遣法律制度的问题与完善[D];安徽大学;2010年

4 邓鞠;促进我国劳务派遣发展的研究与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7766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7766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3d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