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合同法论文 >

论无权处分合同的法律效力及后果

发布时间:2017-09-05 00:03

  本文关键词:论无权处分合同的法律效力及后果


  更多相关文章: 无权处分 处分行为 负担行为 返还财产 赔偿损失


【摘要】:《合同法》旨在通过制定详细的规则促进法律主体之间的交易,实现物的流通,维护物“动的安全”或“静的安全”,最终促使经济得到发展。而交易的完成是物上权利变动的过程,行使可以是占有、使用、受益或者处分。而上述中对主体权利要求最严格的就是处分权。也即转移物之所有权的前提是权利人对标的物具有处分权。因此,处分权如何界定变得尤为重要。无权处分问题被台湾著名学者王泽鉴教授称为“法学上的精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我国对于处分的含义却并不明确具体,仅仅规定在《合同法》51条,也并没有对负担行为与处分行为进行区分。而处分的外延的大小也没有进行明确的界定。本文主张《合同法》第五十一条所规定的“处分”是指法律上的处分,该观点明确区分“处分行为”与“负担行为”同时又认为,对负担行为和处分行为一体把握,认为标的物所有权变动是买卖合同直接发生的效果,即买卖合同的效力包括了标的物所有权的转移,并不要求在买卖合同之外,再有关于所有权转移的合意,因此该处分行为既包含负担行为也包含处分行为。文章也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论述。本文还结合德国物权独立性与无因性理论,物权变动模式等理论对该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在债权形式主义前提下进行论证。明确了无权处分与无权处分合同的联系与区别、无权处分的构成要件。明确无权处分合同的法律效力为效力待定。而在完善理论的同时指出法律规定存在的问题,对法律规定较为模糊的无权处分合同的法律后果如何适用及其于善意取得制度的关系进行了论述。最后提出完善的建议以及我国未来发展的路径,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无权处分 处分行为 负担行为 返还财产 赔偿损失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3.6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1 绪论8-9
  • 2 无权处分概述9-21
  • 2.1 无权处分及无权处分合同的含义9-12
  • 2.2 三种物权变动模式下的无权处分行为12-16
  • 2.3 无权处分合同与无权处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16-17
  • 2.4 我国无权处分的构成的要件17-21
  • 3 无权处分合同的法律效力21-24
  • 3.1 物权行为模式下的无权处分合同效力问题21
  • 3.2 非物权行为模式下的无权处分合同效力问题21
  • 3.3 我国法律中对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问题21-24
  • 3.3.1 无效说21-22
  • 3.3.2 效力待定说22-23
  • 3.3.3 有效说23-24
  • 4 无权处分合同被确认无效的法律后果24-31
  • 4.1 无权处分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与善意取得之间的联系24-26
  • 4.2 无权处分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之返还财产26-29
  • 4.2.1 所有物返还请求权28-29
  • 4.2.2 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29
  • 4.3 无权处分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之赔偿损失29-31
  • 5 无权处分制度在中国的发展路向31-33
  • 5.1 无权处分制度在中国构建探析31-32
  • 5.2 无权处分行为制度的完善32-33
  • 结论33-34
  • 参考文献34-36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36-37
  • 致谢3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琴声;论无权处分[J];当代法学;2003年04期

2 崔建远;关于恢复原状、返还财产的辨析[J];当代法学;2005年01期

3 邹海林;不当得利请求权与其他请求权的竞合[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4 许慧菁;;违法合同无效之后的返还财产请求权[J];法制博览(中旬刊);2012年11期

5 丁文联;;无权处分与合同效力——合同法第51条的理解与适用[J];南京大学法律评论;1999年02期

6 韩旭至;;无权处分的合同效力探析[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7 王利明;关于无效合同确认的若干问题[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2年05期

8 姜凤武;贾宏斌;;不动产交易中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兼评买卖合同司法解释第3条[J];人民司法;2012年1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祖坤;合同无效的司法处理[D];吉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7946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7946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638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