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无效之“恶意串通”法律研究
本文关键词:合同无效之“恶意串通”法律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恶意串通 第三人利益 通谋虚伪表示 隐藏行为
【摘要】: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的利益是合同法中认定合同无效的情形之一,与民法上的通谋虚伪表示和虚假行为在构成要件和效力方面都有相似之处,难以区分,也成为实践中许多法学工作者探讨的重点与难点,如何区分恶意串通与相似法律概念并准确把握其真实内涵,以及在具体案件中利用恶意串通来判定合同无效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均是当今法学界的热点问题。
【作者单位】: 长春理工大学法学院;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关键词】: 恶意串通 第三人利益 通谋虚伪表示 隐藏行为
【分类号】:D923.6
【正文快照】: 无效合同制度因直接否定了当事人为确定双方在某一事项上的权利与义务而签订的相关协议,使其将不能发生在合同成立时当事人就已约定好的合同所应发生的效力,从一方面来讲,判定一个合同无效主要是因为其内容损害了国家、集体、第三人的利益或者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违反了法律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朱建农;;论民法上恶意串通行为之效力[J];当代法学;2007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建东;曾见;;情谊行为还是法律行为——德国联邦最高法院“女方停服避孕药”案评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2 范婷婷;;略论代位权行使的效力[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3 汪传才,凌艳传;论缔约过程中的告知制度[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4 张颖杰;论国企改制的产权构建[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5 蒋辉宇;;论合作社的法人地位与社员的责任形式——对当前学界有关合作社法人地位研究的反思[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6 鲁忠江;吴向阳;;论保险合同中不利解释原则的适用[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7 许翠霞;;动物真的能够成为法律主体吗?——关于法律主体的前提性说明[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8 郑晓剑;陶伯进;;侵权责任能力视域内《侵权责任法》第32条与第33条之解释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9 陆丹;;论医疗机构在“错误出生”中的法律责任[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10 张蓉;试析民事法律行为制度与意思自治的关系[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美根;;论专利默示许可——以对专利产品合理期待使用为目标[A];专利法研究(2010)[C];2011年
2 杨铁军;;消费者合同中信息均衡性实现研究——以民法为视角[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3 蒋光辉;;无权处分合同效力的法经济学分析[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C];2008年
4 李晨;;法律经济分析的规则视角问题及其实践应用[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C];2008年
5 张效羽;;隐私权的道德困境及其化解——论公法隐私权与私法隐私权[A];第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王思远;黄明健;;林权的物权请求权探析[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7 吴一博;;论我国野生动物资源的物权法保护[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8 玄玉宝;;论能动司法在个案裁判中的实现——从一则公报案例切入[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9 田保军;孙学亮;;刍议无因管理之“契约”性[A];当代法学论坛(二0一一年第三辑)[C];2011年
10 陈历幸;;同时遇难的死亡时间推定问题研究[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宇飞;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法律探索[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李国庆;解雇权限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吴一鸣;英美物权法之大陆法解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邬先江;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制度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6 方兴顺;TRIPS协定下地理标志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张伟强;法律制度的信息费用问题[D];山东大学;2010年
8 魏树发;论我国成年监护制度改革[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田园;侵权行为客观归责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陈晓敏;大陆法系所有权模式的历史变迁[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金华;期待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张源;专利间接侵权理论在我国适用空间的探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周姚春;论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基础[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唐琳;非典型股东查阅权探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曹雅晶;带有施惠意图的买卖与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周阿求;婚约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王智敏;论我国现行立法下动产附合制度的构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姚洁;公司经营范围的法律属性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顾洁璐;论承租人优先购买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吴志强;论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设立[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秀清;中国移植苏联民法模式考[J];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璐;;恶意串通行为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8年05期
2 刘峰;孔娜;;恶意串通行为研究[J];中外企业家;2009年10期
3 侯文博;;对民法上恶意串通的探讨[J];法制与社会;2012年29期
4 ;是恶意串通进行欺诈,还是地方保护主义作崇?[J];法学;1993年03期
5 朱建农;;论民法上恶意串通行为之效力[J];当代法学;2007年06期
6 iJ洪逵;;瑞南公司诉香港万事通公司等恶意串通共同借款到期不还案[J];中国法律;2000年01期
7 邹艳娥;;恶意串通合同探析[J];企业家天地;2010年02期
8 熊o勖,
本文编号:9229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922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