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环境法论文 >

陕西省府谷县非法采煤催生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9 12:29

  本文关键词:陕西省府谷县非法采煤催生因素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府谷县 非法采煤 犯罪经济学 分析


【摘要】:府谷县位于陕西省最北端,神府-东胜煤田腹部,从上世纪90年代中叶起,该县出现非法采煤犯罪现象。20年来,伴随着政府对非法采煤犯罪监管打击力度的由松到紧的发展变化,非法采煤现象也经历了从刚开始的零星发生到中期的泛滥成灾再到目前的基本控制三个阶段。然而,非法采煤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至今还没有人对其产生发展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过系统的理论性的研究。本文正是着眼于此,期望填补应用理论模型研究非法采煤的空白,并向政府、企业和社会提供可借鉴的有效防控非法采煤的理论依据。 本次研究所应用的理论主要是犯罪经济学和其他相关理论。文章首先对非法采煤和犯罪经济学进行了理论概述。其次介绍了各个相关理论和模型,分析了应用犯罪经济学研究非法采煤现象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接着重点介绍了成本收益模型,并按照非法采煤的具体情况,对应地给出了非法采煤的成本收益模型。最后通过此模型定性地分析了非法采煤的各个催生因素的作用规律,并根据各个催生因素的作用规律,提出了防控非法采煤犯罪的政策建议。文章最后给出了研究结论的适用范围,并进行了研究展望。 本文通过对非法采煤的犯罪经济学分析,得出催生府谷县非法采煤的因素繁多,但最主要的因素是供求关系影响下的煤炭价格的变化和社会防控投入程度变化导致的犯罪惩罚成本的变化。府谷县非法采煤犯罪在前期少量出现的原因是在犯罪的惩罚成本极低的情况下,犯罪收益略大于犯罪成本,从而使犯罪的净收益略高于零;2002年之后非法采煤逐渐泛滥是因为犯罪收益迅速增大而惩罚成本基本不变,导致犯罪的净收益迅速升高;2006年以后非法采煤逐渐被控制的原因是,随着政府和社会防控力度的迅速加大,造成犯罪的惩罚成本迅速升高,犯罪的净收益迅速降低。同时指出,面对其他催生因素基本不可控的现实,防控非法采煤最有效的途径是通过提高防控力度和效率来增大犯罪的惩罚成本。
【关键词】:府谷县 非法采煤 犯罪经济学 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2.67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18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10-12
  • 1.1.1 研究背景10-12
  • 1.1.2 研究目的12
  • 1.1.3 研究意义12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12-16
  • 1.2.1 非法采矿研究概况12-14
  • 1.2.2 犯罪经济学研究概况14-16
  • 1.2.3 国内外研究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16
  •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16-18
  • 1.3.1 研究方法16
  • 1.3.2 研究内容16-18
  •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18-20
  • 2.1 非法采煤催生因素研究中所需的理论18-19
  • 2.1.1 犯罪经济学的理论假设18
  • 2.1.2 犯罪经济学的主要分析理论简介18-19
  • 2.1.3 潜在犯罪行为人行为决策研究19
  • 2.2 成本收益模型分析非法采煤催生因素的可行性和必要性19-20
  • 第3章 府谷县非法采煤催生因素的成本收益模型研究20-36
  • 3.1 府谷县非法采煤现状20-22
  • 3.1.1 非法采煤的概念20
  • 3.1.2 府谷县非法采煤概况20-22
  • 3.2 成本收益模型22-25
  • 3.2.1 犯罪收益及其函数22-23
  • 3.2.2 犯罪成本及其函数23-25
  • 3.2.3 犯罪的成本收益模型25
  • 3.3 基于成本收益模型的府谷县非法采煤催生因素研究25-34
  • 3.3.1 府谷县非法采煤的催生因素26
  • 3.3.2 府谷县非法采煤组织者理性决策的收益项及其研究26-27
  • 3.3.3 府谷县非法采煤组织者理性决策的成本项及其研究27-30
  • 3.3.4 实证研究30-34
  • 3.4 小结34-36
  • 第4章 府谷县防控非法采煤的对策建议36-41
  • 4.1 府谷县非法采煤的防控现状36-37
  • 4.2 府谷县防控非法采煤的对策建议37-40
  • 4.2.1 从降低犯罪收益思路出发的防控对策建议37-38
  • 4.2.2 从提高犯罪成本思路出发的防控政策建议38-40
  • 4.3 小结40-41
  • 第5章 研究结论和不足41-42
  • 5.1 研究结论的适用性41
  • 5.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41-42
  • 致谢42-43
  • 参考文献43-46
  • 附录4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正云;罪犯的犯罪决策的经济分析[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6年06期

2 李娜;姬文清;;涉油犯罪若干问题初探[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3 宋浩波;论犯罪经济学的产生和研究概况[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公共安全研究;2002年04期

4 宋浩波;试论犯罪经济学的原理[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5 郭立文,陈财安;非法采矿对民爆物品安全监管的影响及对策[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6 杜亮;;浅议非法采矿行为[J];法制与社会;2011年04期

7 宋浩波;略论犯罪经济学及其研究发展历程[J];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8 宋浩波;犯罪市场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9 刘继伟;罗芳;;煤炭资源非法开采问题博弈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7年01期

10 梁志娟,宋浩波;未成年人犯罪的经济学分析[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本文编号:10002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10002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d7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