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环境法论文 >

破坏自然资源犯罪的实证分析

发布时间:2017-10-09 14:12

  本文关键词:破坏自然资源犯罪的实证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破坏自然资源犯罪 司法判决 刑事立法 刑事司法


【摘要】:破坏自然资源犯罪,是指违反环境保护法和自然资源法的规定,造成土地、森林、矿产、渔业、野生动植物等资源的破坏,情节严重或者数量较大的行为。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所面临的环境压力日趋突出。与此同时,破坏环境要素——自然资源的行为也层出不穷,这就需要国家采取各种手段进行遏制,强化自然资源的法律保护自然成为一个重要的选择。但是,司法实践却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破坏自然资源案件频发,但能够进入司法程序并最终定罪的比例却不高。这表明在司法实践中对于惩治破坏自然资源犯罪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通过对破坏自然资源犯罪已审判决的统计和分析可知,司法实践中处理破坏自然资源犯罪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司法介入此类犯罪的广度不够、罚金数额相差较大、较少惩罚单位犯罪和渎职犯罪、刑罚辅助措施运用不足等等。这些问题的产生不仅有环境刑事立法上的原因,也有司法和执法上的不足,如在立法体例、罪名体系、刑罚设置上存在不足,以及司法程序、司法解释和执法等方面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刑事立法上,应确立科学的破坏自然资源犯罪刑法立法体例和罪名体系,完善刑法规制的范围和刑罚适用。刑事司法上,要坚持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完善破坏自然资源犯罪的司法程序,重视对单位犯罪和渎职犯罪的处罚,完善罚金刑和刑罚辅助措施的运用。
【关键词】:破坏自然资源犯罪 司法判决 刑事立法 刑事司法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24;D922.68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绪论9-15
  • 1.1 研究背景9-10
  • 1.2 课题研究现状及水平10-13
  • 1.3 研究方法13-15
  • 2 破坏自然资源犯罪概述15-19
  • 2.1 破坏自然资源犯罪的概念15-17
  • 2.1.1 自然资源的概念15-16
  • 2.1.2 破坏自然资源犯罪的概念16-17
  • 2.2 破坏自然资源犯罪产生的原因17-18
  • 2.3 对破坏自然资源犯罪进行实证分析的意义18-19
  • 3 破坏自然资源犯罪判决的分析蓝本——以湖南省破坏自然资源犯罪案件的判决为研究对象19-27
  • 3.1 湖南省破坏自然资源犯罪判决情况19-24
  • 3.2 破坏自然资源犯罪司法判决的特点24-27
  • 4 破坏自然资源犯罪案件判决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原因27-39
  • 4.1 破坏自然资源犯罪案件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27-31
  • 4.1.1 刑事司法介入集中于几种犯罪类型,介入的广度不够27
  • 4.1.2 个别案件的判决罪责刑不相适应27-28
  • 4.1.3 存在同案不同判的现象,罚金数额相差悬殊28-29
  • 4.1.4 单位处罚缺位29-30
  • 4.1.5 整体来看刑罚辅助措施运用较少、种类单一30-31
  • 4.1.6 惩处与破坏自然资源犯罪相关的渎职行为的力度不够31
  • 4.2 破坏自然资源案件司法实践存在问题的原因31-39
  • 4.2.1 立法方面的原因31-35
  • 4.2.1.1 破坏自然资源犯罪的刑法立法体例存在问题32
  • 4.2.1.2 破坏自然资源犯罪罪名体系存在漏洞32-33
  • 4.2.1.3 对破坏自然资源犯罪的刑事责任规定存在不足33-35
  • 4.2.2 司法方面的原因35-39
  • 4.2.2.1 司法程序不具有特殊性导致破坏自然资源的行为入罪困难35-36
  • 4.2.2.2 破坏自然资源犯罪司法解释不完善36-37
  • 4.2.2.3 存在环境刑事司法权受制于行政权的情况37-39
  • 5 完善自然资源刑事保护的建议39-49
  • 5.1 刑事立法方面39-43
  • 5.1.1 确立科学的破坏自然资源犯罪刑法立法体例39
  • 5.1.2 完善破坏自然资源犯罪的罪名体系和刑事责任39-42
  • 5.1.3 扩张破坏自然资源犯罪对象的范围和危害行为的类型42-43
  • 5.2 刑事司法方面43-49
  • 5.2.1 完善破坏自然资源犯罪的司法程序43
  • 5.2.2 坚持罪责刑相适应原则43-44
  • 5.2.3 重视对单位犯罪和渎职犯罪的处罚44-45
  • 5.2.4 完善罚金刑和刑罚辅助措施的运用45-49
  • 结语49-51
  • 参考文献51-55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55-57
  • 致谢5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妍;皮艳红;;环境犯罪原因及其预防对策[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2 陈晟;周珂;;论环境犯罪的刑事处罚[J];东南学术;2009年01期

3 向泽选;危害环境罪的概念及行政从属性[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7年06期

4 颜九红;;环境犯罪罪名体系之科学构建[J];法学杂志;2009年09期

5 汪建成;论刑事诉讼程序[J];法学评论;2000年02期

6 杜晓静;;论刑罚辅助措施在环境犯罪中的适用空间[J];法制与社会;2009年23期

7 舒子贵;;环境犯罪适用非刑罚措施探析[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8 邵道萍;中国环境犯罪立法模式之构想[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9 周艳;;对我国环境刑事司法制度的认识与思考——以渤海溢油事件为例[J];北方经贸;2012年08期

10 刘洋;陈凯;;从经济视角探析我国罚金刑的完善[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米宣霖;我国水污染犯罪判决的实证分析[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1年

2 张静;同案不同判的原因及其应对[D];苏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0006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10006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176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