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利益衡平视域下生态补偿规则的法律形塑
本文关键词:论利益衡平视域下生态补偿规则的法律形塑
【摘要】:生态补偿是以环境损益补偿为形式,以利益诉求的全面协调与重新配置为内容的政策工具集,其本质在于通过公平分配权义达致利益衡平,实现环境时代生态利益增益和利益冲突最小化。由于政府治理与有效激励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拒斥与冲突,当前我国政府主导的生态补偿制度在形成和运行中遭遇了诸多现实困境。参与主体的单极化、激励机制的缺位和实施结果的公平性缺失,导致利益失衡与博弈失序进而引发社会公正议题。以权义平衡与协调为目标,通过完善生态补偿立法和政策决策机制、社会参与机制、激励制度等方式,可以实现对利益相关者的正向激励,彰显生态补偿的社会正义价值。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法学院;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我国流域生态补偿法律制度建设研究”(12AFX01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环境法制研究”(13CFX095) 吉首大学博士科研资助经费研究项目:“区域水事纠纷解决机制研究”(jsdxxcfxbskyxm201202)
【分类号】:D922.6
【正文快照】: 环境问题不仅是与资源性、生态性、功能性、经济性相关联的技术性议题,亦是社会建构的、寓于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之中的社会性问题。在此意义上,生态补偿不只是环境保护的经济手段,更是以公共决策为形式和公共利益为旨归的利益分配与共享的社会性措施。进而言之,生态补偿的功能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周雪光;;基层政府间的“共谋现象”——一个政府行为的制度逻辑[J];社会学研究;2008年06期
2 吴云;西方激励理论的历史演进及其启示[J];学习与探索;1996年06期
3 周光辉;;当代中国决策体制的形成与变革[J];中国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健强;;苏丹诉案对《罗马规约》第13条(b)的整合解释[J];刑法论丛;2007年02期
2 宋健强;;司法正义vs.政治妥协:谁来保佑持久和平?[J];刑法论丛;2010年01期
3 熊建明;;基于刑法原则体系性视角之累犯透析[J];刑法论丛;2012年02期
4 刘占峰;陈丽;;集体道德责任研究的当代论争[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综合版);2009年03期
5 刘锋;;基本神学、诠释学和意义[J];欧美文学论丛;2007年00期
6 马秀贞;;协调利益关系:西方收入分配理论的合理内核及其借鉴[J];攀登;2007年06期
7 资金星;;论改革开放以来法价值取向的历史流变与发展趋势[J];攀登;2009年02期
8 苗贵安;王云骏;;从群体性突发事件看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路径选择[J];攀登;2009年04期
9 彭国胜;;青年农民工就业质量问题的实证研究——以长沙市为例[J];攀登;2009年04期
10 来君;;当代中国公民法治意识探析[J];攀登;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全林;;坚持科学发展观,正视大学发展创新的代价[A];安徽省第五届“兴皖之光”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交叉学科卷)[C];2005年
2 邱国良;郑延恒;;论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民主沟通[A];2009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高峰;;社会秩序何以可能?——基于存在论的研究视角[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李阳;;我国检察官职业道德建设之应然路径与实然选择——以制度建设和检察文化建设为视角[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白云;;和谐社会下我国公民法治精神的培育[A];创新思想·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黑龙江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08年
6 刘月岭;;康德意志自由的三重境界[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7 张燕;;异种角膜移植的伦理考量[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8 柯华庆;;法律经济学的思维方式[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王雷;;效率与激励视角下公民财产权与国家征收权的均衡——来自城市房屋征收个案的法与经济学分析[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杨恺钧;黄坡;;法律规制实施中合谋的经济分析[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晋入勤;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法律制度创新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5 周秋君;中国与欧盟:一种集体身份动态系统的建构主义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红峰;大学组织变革中的博弈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龙耀;国家保障与社会支持:中国高校学生生存路径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8 彭国华;我国高校理工科博士生科研激励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9 顾远飞;市场化环境下的大学运行逻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阮晓毅;我国柑橘产业化中的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邵江婷;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董芳芳;湖北省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胡纯;基于社区发展的农村劳动力教育培训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王小青;乡村政治精英与公共服务供给[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陈姝媛;再犯罪人员特殊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责任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张丽;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运行中的公正问题探讨[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8 曾焕平;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公平的实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9 朱汉明;基于农民权益的植物新品种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10 张磊;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献生;;中国参政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J];政治学研究;2010年02期
2 周飞舟;;从汲取型政权到“悬浮型”政权——税费改革对国家与农民关系之影响[J];社会学研究;2006年03期
3 杜群;生态补偿的法律关系及其发展现状和问题[J];现代法学;2005年03期
4 曹明德;森林资源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简论[J];政法论坛;2005年01期
5 刘桂环;张惠远;万军;王金南;;京津冀北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初探[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年04期
6 徐琳瑜;杨志峰;帅磊;鱼京善;刘世梁;;基于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水库工程生态补偿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年04期
7 郑海霞;张陆彪;封志明;;金华江流域生态服务补偿机制及其政策建议[J];资源科学;2006年05期
8 陶然,徐志刚,徐晋涛;退耕还林,粮食政策与可持续发展[J];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06期
9 周雪光;“逆向软预算约束”:一个政府行为的组织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10 高小平;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强生态行政管理[J];中国行政管理;2004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秀丽;税收成本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2599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1259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