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环境法论文 >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环境法学理论体系

发布时间:2017-12-11 05:03

  本文关键词: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环境法学理论体系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环境法 支架性理论 体系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环境法学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其主要由"生态文明理论、环境立法目的及调整对象理论、环境正义与环境利益分析理论、环境权理论、环境责任理论、环境司法理论"六个支架性理论构成。其中"生态文明理论"是理论渊源、"环境立法目的及调整对象理论"是本体命题、"环境正义与环境利益分析理论"是理念主线、"环境权理论"是基石范畴、"环境侵权与环境责任理论"是核心元素、"环境司法理论"是关键环节;这些理论彼此交织与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环境法学理论体系的完善与发展。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温州医科大学;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民本视域下国家环境义务”(13AFX023);“科学发展观与知识产权战略法治保障”(08CFX033)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项目(NCET-12-1270)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新时期环境保护体制机制改革与环境法律制度变革”(11JJD820001) 台达环境与教育基金会中达环境法学者计划资助
【分类号】:D922.68
【正文快照】: 作为一个有着深厚文化特质与底蕴的文明古国,一个政治、经济、人口、环境大国,一个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少、经济环境协调、区域平衡等任务繁重的最大发展中国家;在“科学发展、建立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等国家发展战略引领下,我国环境法学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明远;;论环境权诉讼——通过私人诉讼维护环境公益[J];比较法研究;2008年03期

2 王小钢;;对“环境立法目的二元论”的反思——试论当前中国复杂社会背景下环境立法的目的[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3 吴国贵;环境权的概念、属性——张力维度的探讨[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4 杨素娟;论环境侵权诉讼中的因果关系推定[J];法学评论;2003年04期

5 吴卫星;环境权内容之辨析[J];法学评论;2005年02期

6 钭晓东;;论环境法的利益调整功能[J];法学评论;2009年06期

7 徐祥民,张锋;质疑公民环境权[J];法学;2004年02期

8 李挚萍;;外国环境司法专门化的经验及挑战[J];法学杂志;2012年11期

9 金瑞林;;环境法的适用范围、目的与作用[J];环境管理;1982年02期

10 蔡守秋;论环境权[J];金陵法律评论;2002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斐;;构建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法理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1期

2 何志鹏;;法的和谐价值:可持续发展时期的新要求[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1期

3 李勇军;高利红;;从国外发展状况看我国环境损害赔偿因果关系的认定[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02期

4 何志鹏;;可持续发展与国家主权原则的新视野[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5 杨兴;;国际环境法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刍议[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6 张辉;;是非环境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7 姚闯;栾敬东;;排污权交易制度的经济学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16期

8 陆维福;;论环境行政补偿[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9 陆维福;蒋艳红;;论环境资源行政管理中公众参与的实现[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10 江晓华;;环境发展的社区治理制度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睿;美国清洁空气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贾欣;海洋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石欣;海洋环境监测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杨凡;北极生态保护法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宋俊荣;应对气候变化的贸易措施与WTO规则:冲突与协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张雪樵;经济行政权法律监督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付璐;欧盟温室气体排放交易机制的立法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9 贾晓晴;古莲河露天煤矿环境影响与景观变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10 金正九;东北亚海域环境污染防治的国际合作[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小伟;我国农业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吴薇;鄱阳湖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董海宁;环境侵权损害赔偿社会化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丁丽;后京都气候变化协议的构建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程红丹;国际环境法中的差别待遇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6 侯成智;国际环境非政府组织与国际环境法的发展:参与·创新·推动[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郭琳;我国矿区地下水资源的法律保护[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8 高华;我国矿区土地复垦制度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9 刘园园;环境法律政策的执行机制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10 蒋士锋;跨界环境损害法律责任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群;日本环境基本法的发展及我国对其的借鉴[J];比较法研究;2002年04期

2 周训芳;欧洲发达国家公民环境权的发展趋势[J];比较法研究;2004年05期

3 王小钢;;近25年来的中国公民环境权理论述评[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4 朱谦;环境权问题:一种新的探讨路径[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5 李艳芳;环境权若干问题探究[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4年06期

6 潘剑锋;论证明的相对性[J];法学评论;2000年04期

7 吴卫星;环境权内容之辨析[J];法学评论;2005年02期

8 李挚萍;;环境公益保护视野下的巴西检察机构之环境司法[J];法学评论;2010年03期

9 李挚萍;略论政府在环境保护中的主导地位[J];法学评论;1999年03期

10 陈泉生;环境时代与宪法环境权的创设[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义松;吴国振;;论环境法学研究的当代任务[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2 陈德敏;杜辉;;环境法学研究范式变革的基础与导向[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3 陈懿;;环境法与环境法学研究专题[J];研究生法学;2009年03期

4 吕忠梅;刘超;;戴上眼镜读书、摘下眼镜对话——师生共评汪劲教授的《环境法学》[J];人大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5 巩固;;加强高校环境法学教育 切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J];环境教育;2011年03期

6 秘明杰,黄明健;法律上环境概念探析[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7 马波;关于环境法学研究方法的几点看法[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8 周永;环境法学的理念初探[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9 林晓梅;环境法学的理念[J];学会;2004年07期

10 高利红;环境法学的核心理念——可持续发展[J];法商研究;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泉生;;环境法学认识论——生态整体论初探[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1年

2 王树义;汪再祥;;中国环境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3 周珂;侯佳儒;;环境法学与民法学的范式整合[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6年

4 李义松;吴国振;;论环境法学研究的当代任务[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刘湘溶;王彬辉;;环境法学权利研究方法论[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杜万平;;解读生态法学[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三册)[C];2005年

7 晋海;;美国环境正义运动及其对我国环境法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启示[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丁岩林;;论环境法的调整对象——人与自然关系说的逻辑分析[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9 陈德敏;杜辉;;环境法范式变革的哲学思辨——从认识论迈向实践论[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1年

10 朱晓燕;;浅析OUC环境法学科建设[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贵州大学法学院 方印 徐鹏飞;发挥大数据作用 研究环境法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2 周珂;“天”“地”“人”与人大的环境法[N];法制日报;2010年

3 王树义 1953年生,湖北武汉人。现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所长。;需要就是选择[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4 西南政法大学应用法学院 张光君;环境法学的情怀[N];检察日报;2010年

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所长 王树义;蓬勃发展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N];光明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彬辉;论环境法的逻辑嬗变[D];武汉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杜辉;环境法学研究范式变革的基础与导向[D];重庆大学;2009年

2 陈程;论后现代主义哲学下环境法学研究方法[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3 李萱;环境法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困境及出路[D];清华大学;2003年

4 王民海;中日环境法调整方法之比较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5 白雨;环境法学方法论研究路径初探[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6 张付利;论合法排污者集体负担原则[D];山东科技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2772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12772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69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