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碳排放行为的法律规制——以碳中和理念为中心
本文关键词:个人碳排放行为的法律规制——以碳中和理念为中心
【摘要】:全球气候变暖,减排势在必行。个人碳排放虽然在我国碳排放总量中所占比重不大,但鉴于耗散结构的作用和间接排放的影响,个人减排对我国减排目标的实现具有关键意义。在低碳城市建设的背景下,应厘清碳中和理念的内涵,在借鉴国外碳中和经验的基础上,探索我国个人碳排放的法律规制路径,逐步建立包含信息披露、补贴和标准制度在内的碳中和法律制度体系。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2.68;F206;X502
【正文快照】: 罗斯科·庞德曾经说过,“我们大家都需要地球,我们大家都有我们谋求满足的许多愿望和要求。我们有那么许多人,可是地球却只有一个。每个人的愿望不断地和他邻人们的愿望互相冲突或重叠。所以,人们不妨说,这就有了一项巨大的社会工程任务。”[1]39如今,70亿人口对环境容量使用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钟书,翁里;论城市拆迁中社会利益和经济利益的博弈[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2 陈福胜;法治人性基础的三个视域[J];北方论丛;2004年06期
3 李长健;李伟;;和谐语境下农民社会保障权的法律保护[J];北方论丛;2006年05期
4 刘艳红;刑法类型化概念与法治国原则之哲理——兼论开放的构成要件之存在根据[J];比较法研究;2003年03期
5 谢晖;论诠释法律的意义整合[J];比较法研究;2004年02期
6 彭波;李丽娜;;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反思与重构[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7 刘苏;;体育仲裁的目标价值取向探析——对我国体育仲裁立法的原则指引[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8 关玫;司法公信力的结构性要素[J];长春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9 邵俊武;论执行管辖的完善与地方保护主义的遏止[J];当代法学;2001年06期
10 汤尧;对“矫正正义”的正义矫正——司法赔偿公正性的法理学思考[J];当代法学;2003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谢伟;;论环境诉权的价值[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章乐;社会主义法治化初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2 钟爱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政治权力关系[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3 卓泽渊;法的价值总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何玉兴;社会群体沟通平衡问题学理资源探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5 吴小隆;公益诉讼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6 刘丹;利益相关者与公司治理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7 吴丹梅;法治的文化解析[D];黑龙江大学;2003年
8 刘东亮;行政诉讼目的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9 卓翔;网络犯罪若干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10 徐赫喃;刑事诉讼中的国家、社会与个人[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敏娥;国家财政运行法治化的比较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2 王新宇;法律意识之理论探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3 张爱球;诉讼功能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1年
4 廉峰;论法的社会本位[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5 宋青霞;论法律价值理念及其塑造[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6 佘俊臣;论惩罚性法律责任的合理性[D];苏州大学;2002年
7 丁丽丽;论国际私法上的“选购法院”[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8 张晓萍;国家—社会视域下的权利—权力与权利—义务[D];黑龙江大学;2002年
9 孙青平;民事诉讼审前程序论[D];湘潭大学;2002年
10 彭海青;刑事诉讼程序设置研究[D];湘潭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尹晓亮;;世界能源形势与日本新国家能源战略[J];东北亚论坛;2007年05期
2 刘继峰,吕家毅;企业社会责任内涵的扩展与协调[J];法学评论;2004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桂龙;刘云佳;;中国企业自愿减排状况首次披露[J];中国建设信息;2011年13期
2 南开大学百项工程研究组;;试论目前居民生活中最有效的碳减排措施——以天津地区为例[J];资源与人居环境;2011年07期
3 包慧英;;浅谈低碳经济视角下的企业低碳会计[J];财经界(学术版);2011年09期
4 郭雪白;陈海滨;周靖承;刘金涛;;郑州市生活垃圾碳减排潜能初析[J];环境卫生工程;2011年03期
5 王秀波;曹宝;;基于DBOC的碳减排方案研究[J];环境科技;2011年S1期
6 杨长宏;;我国碳减排之浅析[J];群文天地;2011年06期
7 惠聪;;碳减排中的国际政治经济博弈——从《京都议定书》到碳关税[J];北方经济;2011年10期
8 钟锦文;张晓盈;;美国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实践与启示[J];经济研究参考;2011年28期
9 李沛淋;;CCS技术——碳减排的主力军[J];低碳世界;2011年02期
10 刘重;;天津市建设低碳型城市的思考与建议[J];理论与现代化;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景龙;;向碳减排行动建一言[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2 曹宝;罗宏;王秀波;;中国碳减排方案及其推进机制探讨[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3 张真;;对我国未来碳减排推进模式的思考[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4 黄馨;李少睿;;国际碳减排博弈研究[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运作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5 ;水泥技术路线图2009~2050年碳减排目标[A];第三届全国水泥企业总工程师论坛暨全国水泥企业总工程师联合会年会文集[C];2010年
6 竹涛;赵金龙;邰世康;陈旭;方岩;;国际碳减排技术发展趋势分析[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7分会场-实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途径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孙明超;张慧娟;郭家秀;尹华强;;燃煤电厂应对气候变化及碳减排工程技术与创新[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0年
8 王赞信;卢英;武剑;;云南省发展低碳经济的潜力与途径[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9 曾林慧;李光明;黄菊文;杨怀德;;大型活动交通出行的碳排放及碳减排[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10 郭霏;马宗虎;孙亚男;董仁杰;南国良;刘继军;;规模化肉牛场CDM项目碳减排及经济效益估算[A];2010中国牛业进展[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驻堪培拉记者 陈小方;澳洲人不再热衷碳减排[N];光明日报;2008年
2 海蒂;发展电动汽车能否导向碳减排[N];上海科技报;2009年
3 记者 王刘芳;天平汽保 28万元购买8026吨碳减排指标[N];北京日报;2009年
4 记者 卜海涛;国内首单自愿碳减排交易签约[N];中国财经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郭艺s,
本文编号:12773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127739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