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环境权困境的反思与重新考量
本文关键词:对环境权困境的反思与重新考量 出处:《湖南社会科学》2013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环境权随着环境问题的提出而提出,但其在法律上的证成却可能是错误的,因为首先环境权的定义存在权利与义务相混同的模糊性,同时当下的定义对环境问题的考虑欠缺完整性,人类对自然环境也不存在真正的支配问题,支配的只是人自身的身体。在法律上具体构造环境权所面临的问题在于主体不可能是个人,也不可是社会或者国家、人类,所以环境权成为无主之权利。在司法实践中,环境权亦无法成为真正的权利,因为关于环境的权利的条文无法进入实践领域,而司法能动性也只是学者的浪漫主义主张,对待环境,应该要将之与人类对等看待,强调履行人类的义务。
[Abstract]:Environmental right has been put forward with environmental problems , but it may be wrong in law , because the definition of environmental right has the vague nature of rights and obligations . At the same time , the definition of environmental right has no real dominant problem . At the same time , human has no real power to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 In judicial practice , the environment right cannot be the real right . In judicial practice , the environment right can not enter the practice field , but the judicial activism is only the scholar ' s romantic proposition , and the treatment environment should be treated with human being and so on , and emphasizes the human ' s obligations .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12.6
【正文快照】: 20世纪60年代开始,环境权进入人类的视野,改善环境成为人类的共同事业。环境权一经提出,即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环境法学界开始了对环境权问题的探讨,现今,对环境权的研究可以说已成为我国环境法学中的“显学”,然而,环境权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依然未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朱谦;环境权问题:一种新的探讨路径[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2 李辉;;司法能动主义与司法克制主义的比较分析[J];法律方法;2009年00期
3 王蓉;;论环境权主体和客体[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4 徐祥民;环境权论——人权发展历史分期的视角[J];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左正强;张永任;;环境权与环境资源产权的比较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9期
2 钱继磊;;《反思中国法学界的“权利话语”》之反思[J];北方法学;2009年05期
3 黄豹;;达马斯卡权力模式下欠薪入罪现象分析——以《刑法修正案(八)》第41条为切入点[J];长江论坛;2012年01期
4 叶知年;邓丹;;环境权的私法规制初探[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5 张一粟;;论环境权的内容要素[J];研究生法学;2006年03期
6 杨朝霞;;论环境权研究的困境与出路——兼谈中国环境法学向何处去[J];研究生法学;2009年03期
7 王小钢;;近25年来的中国公民环境权理论述评[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8 陈海嵩;;环境法学方法论的问题划分与实践运用——以“环境权入宪”为例[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9 刘卫先;;对魏伊丝代际公平说的几点质疑[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10 王灿发;傅学良;;论我国《环境保护法》的修改[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王树义;汪再祥;;中国环境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2 孟庆垒;;主流环境权理论的错位与出路[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07年
3 闵浩;王宇红;;权利抑或义务:环境保护的理念重构与入宪路径选择——以排污权制度的引入为例[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4 许伟煌;;浅析环境权的界定和性质[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5 郭蕾;;环境权基本人权属性的法理学分析[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饶世权;鞠廷英;;城市建设中公众生态环境风险的法律防范研究[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11年
7 刘卫先;;对后代人环境权论的几点质疑[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经济法、国际环境法分册[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石欣;海洋环境监测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崔雪丽;美国宪法解释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胡中华;论环境保护之为普遍义务[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5 陈文;生态物权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6 马晶;环境正义的法哲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7 吴椒军;论公司的环境责任[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8 于忠春;人权视角下的环境权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9 李海滢;国际犯罪的基设性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10 田其云;海洋生态法体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春阳;司法能动抑或司法克制——“洛克纳案”之辩[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章烽;论司法能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吴伟生;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4 王晓晴;论环境人格权的法定化[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梁莹;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1年
6 张磊;论环境人权的困境[D];吉林大学;2011年
7 李进;司法改革背景下的“能动司法”:语义与实践[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8 马冬;论环境权的国内法保护[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9 肖攀;我国矿业用地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1年
10 朱玉焕;论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中的原告资格问题[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房绍坤,,叶军;论物权法的基本原则[J];安徽大学学报;1996年04期
2 曹明德;对建立我国生态补偿制度的思考[J];法学;2004年03期
3 陈泉生;环境时代与宪法环境权的创设[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4 林萍;关于环境权设置的初步构想[J];环境保护;2002年01期
5 张庆椿;环境权初探[J];环境导报;1999年04期
6 朱谦;论环境行政权与公众环境权关系[J];中国环境管理;2001年06期
7 徐兴峰;环境权──环境法学的基石[J];环境与开发;1996年02期
8 吕忠梅;论公民环境权[J];法学研究;1995年06期
9 吕忠梅;再论公民环境权[J];法学研究;2000年06期
10 冯忠秋,尤俊生;环境权探析及环境侵权的民事救济[J];上海环境科学;1997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鹏崇;;“排污权”权利主体论[J];内蒙古环境科学;2009年06期
2 秘明杰;;法律上环境权范畴的界定[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3 李青;论我国环境权实现的障碍及法律对策[J];东南亚纵横;2003年04期
4 刘芳,楼晓;环境权法律制度的确立与我国民族经济的可持续发展[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7期
5 刘莉;浅析环境权产生的基础[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6 张昌明;环境权法律属性刍议[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7 张忠潮;再论环境权主体[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8 钟娟;公民环境权探析[J];学术界;1997年05期
9 陈开琦;论环境权及其立法问题[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10 毛润琳;公民环境权的实现[J];襄樊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卢晓莉;;浅析动物能否成为环境权的主体[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4年
2 徐道德;;反思公民环境权的民法保护——读吕忠梅的《沟通与协调之途—论公民环境权的民法保护》有感[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何立慧;王根命;;环境公益诉讼几个基本问题探讨——理论基础、指导思想、诉讼程序和实施路径[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杨海林;吕勇;;环境规划中的公众参与浅析[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下册)[C];2005年
5 张海峰;;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研究[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四)[C];2006年
6 朱洁;赵文喜;田野;吴r
本文编号:13812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1381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