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循环经济发展中资源效率的法律调整
本文关键词: 循环经济 资源效率 法律调整 出处:《中国软科学》2011年S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提高资源效率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核心,在《循环经济促进法》保障下我国的循环经济已有发展,但囿于配套法律与制度体系不完善,市场机制与激励措施不够,执法权威与公众参与不充分等因素,我国的资源效率发挥有限。文章在分析循环经济与资源效率相互关系的基础上,从我国当下资源效率低下的原因入手,归纳国外发展循环经济与提高资源效率的经验,从法律理念、法律与制度体系、法律与市场激励机制以及执法权威和公众参与等方面作出及时的法律调整,以保证资源效率价值的实现。
[Abstract]: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resources is the core of developing circular economy. Under the guarantee of the Circular economy Promotion Law, China's circular economy has been developed, but limited by the imperfect system of supporting laws and systems, the market mechanism and incentive measures are not enough. The resource efficiency of our country is limited because of the insufficient law enforcement authority and public participat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ircular economy and resource efficiency, the paper starts with the reason of the low resource efficiency in our country.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experience of foreign countries in developing circular economy and improving resource efficiency, and makes timely legal adjustments from the aspects of legal concept, legal and institutional system, legal and market incentive mechanism, law enforcement authority and public participation. To ensure the realization of resource efficiency value.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2.6;F205
【正文快照】: 提高资源效率的问题已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十倍数俱乐部1997年呼吁各国政府、产业界、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把能源和资源的效率提高十倍作为战略目标。循环经济理念肇始于20世纪90年代,尔后引人我国开始流行。目前学界对此基本上达成了如下共识:“3R”为循环经济的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诸大建,朱远;生态效率与循环经济[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晓力;比较法的力量与弱点何在——《比较法的力量与弱点》第十二章读后[J];比较法研究;1996年01期
2 张海峰;新制度经济学的方法论特色[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3 黄敬宝;解析“科斯定理”[J];商业研究;2005年14期
4 林民书;资本—劳动利益摩擦与中小企业的产业分布[J];财经科学;2001年06期
5 张松;论制度及制度分析——透视新制度经济学的演进[J];财经科学;2003年S1期
6 陈正旭,王志强;独立董事制度的本土化[J];财经科学;2005年02期
7 刘定国,王德忠;降低交易费用:推进工业化进程的驱动力[J];财经科学;2005年03期
8 何大安;企业体制变动中的投资选择规则[J];财经论丛;2003年03期
9 胡振鹏;汪勤峰;张孝锋;;循环经济园区发展的技术经济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年02期
10 杨志勇;新制度经济学的兴起与公共财政论的发展[J];财经问题研究;1999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克信;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的管理重组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2 范世涛;技术创新的制度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1年
3 胡筱舟;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4 宋亦平;分工、协作和企业演进[D];复旦大学;2003年
5 李品媛;论企业核心竞争力[D];东北财经大学;2002年
6 郑江绥;控制权、融资结构与公司治理[D];西北大学;2003年
7 程军;电子交易市场的形成原因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8 陈新跃;现代企业集团结构复杂性及其成长机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9 顾保国;企业集团协同经济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10 张军;企业成长的系统控制论[D];四川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乐渭;服务行政理论与实践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2 高锁平;新疆兵团国有农业企业资产重组问题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0年
3 安青松;上市公司治理结构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1年
4 宋龙;工程承包联营体管理研究[D];重庆大学;2001年
5 杨立斌;中国上市分司关联交易现象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6 王国栋;公共政策中的公众参与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7 李明;税收筹划的理论与实务探讨[D];中南大学;2002年
8 聂华;中国农民收入问题的产权解释[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9 金燕;中意电器集团公司体制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2年
10 周巍;基于公司治理结构的经营者人力资本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诸大建,朱远;生态效率与循环经济[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雷如桥,陈继祥,刘芹;基于模块化的组织模式及其效率比较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10期
3 陆钟武;关于循环经济几个问题的分析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03年05期
4 张萍,傅小华;大规模定制生产及其实现机制研究[J];机械制造;2003年04期
5 诸大建;上海建设循环经济型国际大都市的思考[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鲜;;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律保障[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1年04期
2 赵惊涛;;发展循环经济与环境法律制度创新[J];环境资源法论丛;2007年00期
3 王作全;;对构建我国循环经济法律体系的思考——以日本循环型社会建设法律体系为视角[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张建伟;段兆昌;王寅清;;由番禺垃圾焚烧场选址事件引发的法学思考[J];公民与法(法学版);2011年05期
5 朱阿丽;;我国低碳经济法律政策分析[J];企业经济;2011年08期
6 胡榕;童华军;;我国“限塑令”的经济法律思考[J];水工业市场;2011年06期
7 ;2011年地方立法计划比较[J];领导决策信息;2011年14期
8 ;简讯[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1年06期
9 张立;;青海省资源利用与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刘变叶;;企业低碳责任及法律实现[J];菏泽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蓉;;学习循环经济促进法心得[A];贯彻循环经济促进法开发固体废物资源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张天柱;;对循环经济促进法的认识[A];《中国的绿色的发展道路——节能、减排、循环经济》专家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刘维;;我国循环经济的制度现状检视和创新路径[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5年
4 王旭;刘满福;;循环经济与法律绿色化[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上册)[C];2005年
5 程平;蓝华生;;浅论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立法对策[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一册)[C];2005年
6 刘光峰;;试论我国循环经济法制建设[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5年
7 冯之浚;;循环经济与立法研究[A];生态健康与循环经济——第二届中国生态健康论坛文集[C];2005年
8 窦玉珍;冯琳;;构建我国循环经济法律体系[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5年
9 田义文;贺书霞;杨静;;循环经济的法律保障机制研究[A];“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张辉;;浅析循环经济中的行政指导法律手段[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李斌;我国将为“循环经济”立法[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2 孙书博;发改委官员:循环经济配套法规近期公布[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3 记者 王晓红;靳善忠率省人大《循环经济促进法》执法检查组在我市检查指导[N];长治日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郭锦辉;《循环经济促进法》的落实有三个薄弱环节[N];中国经济时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公欣;循环经济:保驾有法律,护航缺政策[N];中国经济导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谭思敏;孙佑海:循环经济配套法规有待进一步完善[N];机电商报;2011年
7 记者 朱园园;加强循环经济立法工作[N];柴达木日报;2011年
8 记者 毛翠香;省人大常委会《循环经济促进法》执法检查组强调 贯彻实施循环经济促进法着力推进可持续发展[N];青海日报;2011年
9 记者 吴镝;岳阳循环经济走出特色之路[N];岳阳晚报;2011年
10 钟合;循环经济立法在地方破题[N];中国改革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陶伦康;循环经济立法理念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2 任庆;中国循环型社会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3 周启梁;论我国资源循环利用的立法模式选择[D];重庆大学;2007年
4 夏凌;环境法的法典化[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5 左佳;完善中国环境规制法律体系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6 贾甲;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法律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红萍;循环经济理念与环境法制度创新[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2 乌兰;再生资源产业化的法律规制[D];西北民族大学;2007年
3 林晖;循环经济下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于华;我国废物交换法律制度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7年
5 张辉;循环经济法律调整机制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6 晏晓婧;西部民族地区发展循环经济中的法律问题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6年
7 陈勇;循环经济理念下我国环境保护立法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唐为;我国生活垃圾污染防治的法律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9 王培君;论我国循环经济法制的构建[D];华侨大学;2006年
10 郑世语;环境安全法律制度探析[D];福州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4674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1467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