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环境团体诉讼的嬗变及对我国的启示
本文关键词: 环境团体诉讼 保护规范理论 个人主观权利 客观诉讼 出处:《现代法学》201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德国环境团体诉讼的发展一直受制于德国传统法律理论的影响,经过不断修法后才赋予并扩大了环保团体的诉讼权能,以实现其保护环境公益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对保护规范理论的突破,让德国利他型环境团体诉讼从主观诉讼转向了客观诉讼。这一转变既是由于德国国内多年来环境运动和政治绿色化的压力,又是由于欧盟法转化和欧洲法院一系列判例的影响。德国的实践与中国的实践既有相同之处,具体情形又有不同。中国应当借鉴德国发展中的经验和教训,有意识地推动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完善。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al group litigation in Germany has been subject to the influence of the traditional German legal theory. After continuous revision of the law, it has given and expanded the power of litigation of environmental groups. In order to achieve its goal of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al public good, in this process, the breakthrough of the theory of protection norms. The altruistic environmental group litigation in Germany has changed from subjective litigation to objective litigation. This change is due to the pressure of environmental movement and political greening in Germany for many years. It is also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European Union law and a series of cases of the European Court of Justice. The practice of Germany is similar to that of China, and the concrete situation is different. China should learn from the experiences and lessons in the development of Germany. Consciously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environmental administrative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 system.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
【基金】: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环境分配正义:邻避设施选址纠纷的法律应对机制研究”(13YJC820081)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武汉大学自主科研(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环境公益诉讼比较研究:欧盟的经验”“2011计划”司法文明 国家协同创新中心项目
【分类号】:D951.6;DD912.6
【正文快照】: 自2007年在贵州清镇建立起中国第一个环境法庭以来,环境司法专门化在中国的发展可谓突飞猛进。至2015年,从最高人民法院到各地基层人民法院,共有550多个环境法庭被组建起来。与此同时,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也随着《民事诉讼法》和《环境保护法》的修订而确立。2015年全年,各地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若彦;关于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分析与设想[J];科技广场;2005年09期
2 张平;赖成美;;浅谈建立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J];天府新论;2005年S2期
3 李俊林;;环境公益诉讼的经济分析[J];晋中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4 陈先年;;环境公益诉讼[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5 郭相春;;关于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思考[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年04期
6 别涛;;中国环境公益诉讼的立法建议[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7 王艳;;论建构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必要性[J];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8 郑冬渝;陈少红;;关于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构建的思考[J];学术探索;2006年06期
9 ;环境公益诉讼[J];世界环境;2007年01期
10 王黎;;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J];北京农业;2007年1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宁;杨芳纳;;浅议我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杨春梅;;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研究[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周琪雪;许玲;高勤琴;;构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李卫国;;关于构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思考[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3辑)[C];2009年
5 曲妍;;环境公益诉讼主体问题探析[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3辑)[C];2009年
6 王亚男;;能动司法与环境公益诉讼的推进[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7 张捍卫;;新形势下建立健全环境公益诉讼的思考[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8 程守太;;浅论环境公益诉讼制度[A];环境公益诉讼开展与律师的作用——2005年全国律协环境与资源法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郭小东;;环境公益诉讼的法律问题[A];环境公益诉讼开展与律师的作用——2005年全国律协环境与资源法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田红梅;;试论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A];环境保护法制建设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集(上)[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郄建荣;环境公益诉讼扳倒洛城头号污染源[N];法制日报;2009年
2 ;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N];团结报;2009年
3 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NRDC中国项目律师 高洁;环境公益诉讼与环保法庭的生命力[N];人民法院报;2010年
4 杨建学;谁应成为环境公益诉讼的主力军[N];法制日报;2010年
5 记者 李严;环境公益诉讼案最高获20万元救济[N];昆明日报;2010年
6 胡娜;首次明确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六大主体[N];人民法院报;2011年
7 孙秀英 胡娜;海南明确环境公益诉讼主体[N];中国环境报;2011年
8 记者 徐珊珊 通讯员 张泽彪;推动我省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建设[N];海南日报;2011年
9 许平飞 曲永生;海南设立环境公益诉讼资金保护蓝天碧海[N];人民法院报;2011年
10 记者 傅勇涛;海南设立“省级环境公益诉讼资金”[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孙洪坤;环境公益诉讼立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陈冬;环境公益诉讼研究——以美国环境公民诉讼为中心[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3 胡中华;论环境保护之为普遍义务[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黎群英;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D];贵州大学;2008年
2 陈建华;构建中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3 徐国创;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研探[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4 马莹;我国环保NGO参与环境公益诉讼之法律探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5 任权;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构建[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6 余乐;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初探[D];兰州大学;2009年
7 马晓媛;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9年
8 周立坤;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基本问题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0年
9 骆丽莉;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10 王海涛;浅议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建构[D];河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4673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1467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