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农业环境法视域的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构建研究
本文关键词: 农业环境 生态补偿 生态文明 出处:《学术交流》2013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农业环境法是发挥环境法体系整体效能的需要,它对促进农业生态良性循环、保证农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前中国农业环境的突出问题是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这当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农业生态补偿制度的缺失。为了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平衡环境、社会和经济多元利益,必须寻求先进的法律机制来调节平衡,开展农业生态补偿是实现相关方利益公平的关键所在。但我国缺乏农业生态补偿立法和相应的制度安排。为此,本文基于农业环境法律视角探讨农业生态补偿,总结国外农业生态补偿方面的成功经验并加以借鉴,以期对中国农业生态补偿的推进和进一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所帮助。
[Abstract]:Agricultural environmental law is the need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efficiency of environmental law system. It can promote the benign cycle of agricultural ecology, ensure the sustainable and st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economy, and protect and improve the living environment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protect human health. At present, the prominent problem of agricultural environment in China i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ecological destruction. One of the important reasons is the absence of agricultural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system. State environment.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balance the interests of the environment, social and economic diversity, we must seek advanced legal mechanisms to adjust the balance. Agricultural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is the key to realize the equity of the interests of relevant parties. However, there is a lack of legislation and corresponding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for agricultural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in China. Therefore,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agricultural environmental law, this paper discusses agricultural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s of agricultural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abroad are summarized and used for reference in order to help the promotion of agricultural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in China.
【作者单位】: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
【基金】:黑龙江省社科基金项目(12D096) 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12512210)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22.68
【正文快照】: 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而生态环境保护在一定区域、一定时间内会限制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如果没有有效的调节方式,就会导致生态保护区与生态受益区域之间发展机会越来越不平等,发展差距越来越大。[1]为了使生态环境保护得以长久发展,协调生态利益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张燕;庞标丹;马越;;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制度之探讨[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李长健;邵江婷;阮晓毅;;完善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制度——以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为契机[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3 李茂春;;生态文明视野下的生态补偿法律制度探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11期
4 周晓虹;正当性、合理性和现实性——世贸组织法中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和差别待遇[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2年04期
5 陶建格;;生态补偿理论研究现状与进展[J];生态环境学报;2012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海艳;李凤博;方福平;徐春春;周锡跃;;梯田水稻生态补偿机制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8期
2 胡志斌;马友华;;农业生态环境补偿中法律惩戒制度的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5期
3 刘尊梅;韩学平;;基于生态补偿的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构建[J];商业研究;2010年10期
4 李长健;邵江婷;董芳芳;;农民权益保护视角下的农业生态补偿法律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5 陈少晖;黄娇蕊;陈南青;;福建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运行的实证分析——以南平市延平区为例[J];福州党校学报;2010年04期
6 郭碧銮;李双凤;;农业生态补偿机制初探——基于外部性理论的视角[J];福州党校学报;2010年04期
7 李长健;李伟;易小芳;;新农村建设中农业补贴的正当性、合理性和现实性[J];甘肃社会科学;2007年02期
8 胡波;;“法的正当性”语义考辨[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9 陈海军;陈刚;;近十年来国内关于农业生态补偿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3年05期
10 彭辉安;;漓江保护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及其消解[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宿丽霞;宿丽;金玉芬;;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实施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A];2012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2年专刊(一)[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贾欣;海洋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陈丽华;WTO与中国外资法问题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3 胡朝阳;论知识产权的正当性[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4 胡波;专利法的伦理基础[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5 丁长琴;中国有机农业发展保障体系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6 卢艳丽;生态脆弱地区的区域外部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阮晓毅;我国柑橘产业化中的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邵江婷;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王丹丹;土地资源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4 李宝岚;我国农业生态补偿融资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5 丛横;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1年
6 韩茜;河北省农业生态环境补偿问题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2年
7 姜旭阳;世界贸易组织法律体系中SDT条款的可执行性研究[D];苏州大学;2003年
8 孙灿;SDT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9 焦君义;世界贸易组织中发展中成员差别与优惠待遇的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10 侯哲;论欧盟对华反倾销的替代国制度[D];吉林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华建,童存泉,赵颖南,王守华;德国有机农业的考察及其启示[J];安徽农学通报;2002年01期
2 杨云彦;石智雷;;南水北调与区域利益分配——基于水资源社会经济协调度的分析[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曹明德;;对建立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的再思考[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4 吴晓青,陀正阳,杨春明,洪尚群,曾广权,夏丰,陈国谦,叶文虎,段昌群;我国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探讨[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2年02期
5 徐德成,倪玉乐,毕可阳;论生态环境补偿费的征收依据[J];山东环境;1998年03期
6 洪尚群,马丕京,郭慧光;生态补偿制度的探索[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1年05期
7 胡熠;黎元生;;论生态资本经营与生态服务补偿机制构建[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8 刘春江;薛惠锋;王海燕;杨养锋;;生态补偿研究现状与进展[J];环境保护科学;2009年01期
9 郑海霞;张陆彪;;流域生态服务补偿定量标准研究[J];环境保护;2006年01期
10 崔广平;;我国流域生态补偿立法思考[J];环境保护;2011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兴友;山东省第二期农业环境保护干部训练班在泰安结业[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1983年02期
2 段武德;全国农业环境保护科研计划会议在沪召开[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1983年02期
3 郭士勤,鲁继平;农业环境保护法制建设的目标和任务[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1990年03期
4 黄振管;谈谈农业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的关系[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1982年01期
5 焦家声;全国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站长座谈会在哈尔滨市召开[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1982年04期
6 刘雅儒;;推荐农业环境保护新书《农业环境的化学污染》[J];农业环境与发展;1986年01期
7 ;中国农业环境保护协会在蓟县召开常务理事扩大会议[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1988年03期
8 彭守约;试论建立农业环境保护法体系[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1991年05期
9 本刊编辑部;;致读者[J];农业环境与发展;1993年01期
10 ;学大寨搞好农业环境保护[J];环境保护;197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建胜;;简论生态文明立法[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11年
2 宁清同;;生态文明需要生态法治的支撑[A];生态文明·绿色崛起——中国生态前沿报告[C];2010年
3 王如松;刘晶茹;;复合生态与生态文明[A];三生共赢论坛·2009北京会议会议材料[C];2009年
4 纪艳彬;;建设生态文明的路径探析[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5 张明国;;生态文明的技术哲学视阈[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0分会场-生态文明视域中的城市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王蓉;;生态文明——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A];生态文明·绿色崛起——中国生态前沿报告[C];2010年
7 文祯中;;生态文明与黄河流域生态建设[A];黄河流域资源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交流材料[C];2011年
8 孙芬;;生态文明视阈下中国生态制度建设的路径选择[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樊浩;;“生态文明”的道德哲学形态[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10 韩庆祥;;人学视野中的生态文明[A];“以人为本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人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共洱源县委书记 许云川;用科学发展观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N];大理日报(汉);2008年
2 中共重庆市北碚区委书记 黄波;秉持生态文明理念 努力建设生态北碚[N];重庆日报;2008年
3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杨通进;生态公民:生态文明的主体基础[N];光明日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鲜晓荻;让生态文明理念深入心灵[N];贵阳日报;2008年
5 记者 周华俊邋鄢鸣;龙泉3.5万名学生成为“生态文明”传播使者[N];丽水日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张宏平;生态文明:论坛聚焦的大课题[N];四川日报;2008年
7 中共珠海市委政研室 黄洪波;生态文明与珠海发展道路的选择[N];珠海特区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王兵 杨筱X 赵国梁;“生态文明——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引起强烈反响[N];贵州日报;2008年
9 海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执笔 王明初;加快海南生态文明示范省建设[N];海南日报;2008年
10 黄茂华;走科学发展之路 创生态文明霍山[N];江淮时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连芳;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态文明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12年
2 徐海红;生态劳动视域中的生态文明[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吴明红;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发展态势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4 包双叶;当前中国社会转型条件下的生态文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刘会齐;环境利益论[D];复旦大学;2009年
6 张剑;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7 余维海;生态危机的困境与消解[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8 崔达;全球环境问题与当代国际政治[D];苏州大学;2008年
9 张敏;论生态文明及其当代价值[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10 杨卫军;马克思的自然观及当代价值[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晓娜;生态文明素养测评体系的构建与检验[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2 任艺;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探析[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3 戴凤霞;生态文明视域下环境伦理价值观的建构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1年
4 陈光宇;试论生态文明的主体问题[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5 林晓磊;生态文明视域下的生态危机及其对策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6 张凌娟;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农村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王丽娜;我国农村生态文明与环境法治建设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宋笑飞;生态文明观浅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9 魏宁;生态文明视野下的环境教育立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薛蓉莉;我国生态文明与生态城市建设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4704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1470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