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环境法论文 >

法权意义上的生态人格

发布时间:2018-02-01 02:16

  本文关键词: 人格 法权 生态人格 出处:《法学杂志》2011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法权意义上的生态人格是指环境法上的权利和义务所归属的主体所具有的维护环境权益的尊严、价值取向和品格。这种人格的取向体现了对环境法的价值认同与对环境权的尊重;这种人格的确立不仅是我国环境保护法治社会形成的基础,更是实现公民个人全面自由发展的前提;这种人格的培育必须通过实行政府生态责任运行机制,不断完善环境立法,制定完善环境经济政策,推动绿色司法,加强环境法律教育,培养生态保护法律意识等路径来塑造。
[Abstract]:The ecological personality in the sense of legal right refers to the dignity of environmental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the subject to which the rights and obligations in environmental law belong. Value orientation and character. This personality orientation embodies the value identity of environmental law and respect for environmental rights. The establishment of this personality is not only the foundation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society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rule of law, but also the premise of realizing the comprehensive and free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 citizens. The cultivation of this personality must be carried out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government ecological responsibility operating mechanism, constantly improve environmental legislation, formulate and improve environmental economic policies, promote green justice, and strengthen environmental law education. Cultivate the ecological protection of the legal awareness and other ways to shape.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
【基金】:200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我国生态文明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编号:07&ZD020)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12.6;D911
【正文快照】: 一、法权意义生态人格的内涵人格是人的特质,或人之为人的“资格”或标准。但它既不是那种纯生物学强调的自然特质,也不是那种超越现实的抽象的“观念”或“意志”,更不是单纯的社会关系的反映,而是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人与社会关系的反映,即表现为人在处理和调节人与自然、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爱年,彭本利;环境权应成为环境法体系的重心[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04期

2 刘爱良;;浏阳河水污染事件应催生环保法庭[J];生态经济;2009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志鹏;;法的和谐价值:可持续发展时期的新要求[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1期

2 强昌文;范德安;;底线伦理与权利[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3 刘少军;;通过正当程序实现实体正义[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4 何志鹏;;“自然的权利”与权利理论的发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5 赵坤;;论移植宪法的权威性[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6 李青松;关于对建立我国刑事强制措施司法审查制度的思考[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7 马生安;行政强制执行制度价值论纲[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8 王乐夫,张富;公共行政的价值范畴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9 高新华;论以人为本司法观的理论基础——从新宪法修正案谈起[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10 侯艳芳;;治理商业贿赂:深度、限度、力度与广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韩起祥;;公平正义法治理念的生成及在检察工作中的体现[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黄文艾;;检察机关派员列席审委会制度的反思与建构[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白云;;和谐社会下我国公民法治精神的培育[A];创新思想·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黑龙江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08年

4 马建文;黄淑娥;张未东;;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下的公安警务改革[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赵一强;;法律伦理主要问题研究简述[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6 刘茂林;;村民自治权之规范求证及解题[A];新农村建设的制度保障[C];2005年

7 彭涛;;公开还是不公开?——对《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十四条第四款的理解[A];第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曹明德;王凤远;;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以南水北调中线库区水源区(河南部分)为例[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陈德敏;杜辉;;关于《物权法》中水资源权属制度合理性的评介[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刘湘溶;王彬辉;;环境法学权利研究方法论[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晋入勤;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法律制度创新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李长坤;刑事涉案财物处理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李国庆;解雇权限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张雪樵;经济行政权法律监督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袁日新;经营者集中救济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6 宋桂霞;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收入分配差距调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忠春;清代无讼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蒋润婷;行政法视阈下的行政参与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史根洪;嵌入视角下司法信任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10 赵双阁;政治文明视阈下舆论监督法治建设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江婷;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姜海;我国高校经济风险防范与化解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于大伟;我国转基因种子市场规制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张念明;形式法治下的实质课税主义[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侯成智;国际环境非政府组织与国际环境法的发展:参与·创新·推动[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6 郭琳;我国矿区地下水资源的法律保护[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蒋士锋;跨界环境损害法律责任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8 徐晓影;论行政诉讼简易程序[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9 周晓郁;论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建构[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10 徐伟;广西地理标志产品开发及其特色产业培植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灵;;环境权与环境法制创新[J];法学家;1997年03期

2 韦联春;环境权的立法保护[J];法学;1994年06期

3 林萍;关于环境权设置的初步构想[J];环境保护;2002年01期

4 蔡守秋;论环境权[J];金陵法律评论;2002年01期

5 唐澍敏;论环境权[J];求索;2002年01期

6 伊媛媛;论健全我国公民环境权保护法律体系[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7 大须贺明,林浩;环境权的法理[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8 陈茂云;论公民环境权[J];政法论坛;1990年06期

9 张力刚,沈晓蕾;公民环境权的宪法学考察[J];政治与法律;2002年01期

10 李艳芳;论环境权及其与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关系[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丰果;;环境权新探[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2 毛原;对我国环境法制建设的几点思考[J];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1999年05期

3 查立新;公民与环境法[J];环境导报;1994年05期

4 蔡守秋;;当代环境法的“经济化”[J];环境;1998年08期

5 宋洁;;环境法中公众参与的缺失及其完善[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6 李彩虹;;环境公平的实现——以环境法修改为契机[J];环境保护;2007年18期

7 蔡守秋;环境法学理论的要点和意义[J];现代法学;2001年04期

8 常纪文;再论环境法的调整对象——评“法只调整社会关系”的传统法观点[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2年04期

9 宿晓;可持续发展观及其对环境法发展的影响[J];行政与法;2005年09期

10 熊缨;苏志刚;;推动环境教育深入开展需要法制化的保障[J];资源与人居环境;2010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艾利娜;;论环境法中的公众参与制度[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7年

2 万劲波;;推进环境立法的综合化[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三册)[C];2005年

3 黄锡生;段小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环境法律制度的历史性变革[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胡静;;环境安全和环境法的价值追求[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5 刘国涛;;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环境法体系创新[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04年

6 周岚;;也谈环境法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4年

7 陈泉生;宋婧;;论环境法的国家干预原则[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四)[C];2006年

8 谢芳成;;环境法的价值取向——生态整体[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四)[C];2006年

9 王晓辉;;瑞典的环境法实施机制及其借鉴意义[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10 张瑞珍;奥田进一;;日本环境法的制定与实施对循环型经济社会形成的影响[A];2006年度内蒙古生态经济学会年会暨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金林;环境法的施行需要环保理念支撑[N];检察日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陈媛媛 丁品;好汉王灿发[N];中国环境报;2005年

3 陈东;“地球代言人”王灿发与环保的半生缘[N];国际商报;2009年

4 邓海峰;环境法不能片面依赖行政强制机制[N];检察日报;2004年

5 本报记者张伟杰;以环境法保障生态发展[N];工人日报;2002年

6 韦文洁;河北东光“黑”湖十年[N];法制日报;2007年

7 记者 严运涛;“保湖法”15年屡提未立[N];湖北日报;2010年

8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环境法的现代取向[N];光明日报;2004年

9 吴长军;经济法与环境法的平衡协调机制探究[N];国际商报;2009年

10 福州大学法学院教授 肖剑鸣;为“人类中心主义”一辩[N];社会科学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时军;环境教育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2 李爱年;环境法的伦理审视[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宋联江;民族复兴视域中的人民军队价值认同史论[D];南京大学;2011年

4 尹志军;美国环境法史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5 吴椒军;论公司的环境责任[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6 巩固;环境伦理学的法学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7 雷芸;环境税正义论[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8 梅宏;生态损害预防的法理[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9 周尚君;《巴黎手稿》的法哲学问题[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10 王小钢;追寻中国环境法律发展之新理论[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传朋;论中国环境法的非法典化[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胡文;环境立法的法理问题及其价值选择[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3 熊燕琼;项目融资环境法律制度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4 叶晨;中美矿山土地复垦立法的比较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5 郭晓雷;论环境权[D];山东大学;2006年

6 徐凤侠;山东省循环经济立法结构模式和内容选择[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姜津津;论环境法的区域控制原则[D];武汉大学;2004年

8 陈明;论污染者负担费用原则[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9 王民海;中日环境法调整方法之比较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10 陈梦源;环境法中的公众参与制度及其完善[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4806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14806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39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