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环境法论文 >

侵权责任法与环境法的对话:环境侵权责任最新发展——兼评《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八章

发布时间:2018-03-09 22:14

  本文选题:侵权行为 切入点:环境侵权 出处:《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责任社会化不是解决生态损害救济唯一路径,对于生态损害,强化环境法的预防功能固然重要,但侵权责任法的二次规范作用不可或缺。违法性不能成为环境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侵权责任法》继续沿用《民法通则》环境侵权违法性标准是错误的。对于环境共同侵权行为人,原则上应负连带责任;如果行为人能够证明自己的行为对损害的作用程度较轻的话,可以按照该程度承担分割责任。
[Abstract]:Socialization of responsibility is not the only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ecological damage relief. It is important to strengthen the preventive function of environmental law for ecological damage. However, the second normative function of tort liability law is indispensable. Illegality cannot be the constituent element of environmental tort. It is wrong to continue to use the standard of environmental tort illegality in Tort liability Law. The tortfeasor of frontier joint tort, In principle, joint and several liability should be borne; if the perpetrator could prove that his act had a lesser effect on the damage, he could bear the split responsibility according to that degree.
【作者单位】: 江西理工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中心;广东商学院法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08JA820015) 2008年度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研究项目([2008]3号)
【分类号】:D923;D922.6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利明;;侵权行为概念之研究[J];法学家;2003年03期

2 徐祥民;邓一峰;;环境侵权与环境侵害——兼论环境法的使命[J];法学论坛;2006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劲松;注册商标使用许可情形下的侵权问题[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2 吴坚;侵权行为法上的因果关系[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3 余利亚;叶海平;刘云;;生命权私法救济浅谈[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4 蔡守秋,海燕;也谈对环境的损害——欧盟《预防和补救环境损害的环境责任指令》的启示[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5年04期

5 曲道凯;陆志明;叶轶;;论石漠化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及法律对策[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年01期

6 彭俊瑜;;论环境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的“社会化”趋势[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7 龚赛红;关于过错与违法性的再探讨——兼论医疗损害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8 龚赛红;论医疗损害责任的竞合[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9 孙明娟,安喜厌;论环境侵害救济的社会化[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10 尹志强;侵权行为概念分析[J];比较法研究;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郭萍;;海上人身伤亡损害赔偿主体问题研究[A];2007年海商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龚赛红;医疗损害赔偿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黄晖;商标权利范围的比较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胡平;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李爱年;环境法的伦理审视[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司坡森;论国家补偿[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6 郑少华;从对峙走向和谐:循环型社会法的形成[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7 李晓辉;信息权利推理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8 陈冬;环境公益诉讼研究——以美国环境公民诉讼为中心[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9 刘锐;《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重构[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10 金YТ,

本文编号:15905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15905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95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