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环境法论文 >

以法律坚守“美丽中国”底线——论环境法视域下生态保护红线如何落地

发布时间:2018-03-10 13:10

  本文选题:生态保护红线 切入点:司法理念 出处:《环境保护》2014年1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有学者将环境问题的解决之道归结为三个方面:"观念、法律、科学"。在环境法视域下探讨生态保护红线如何落地时,可以将这三个方面转化为"司法理念、保障制度、环境标准"——想要将新《环境保护法》修订案明确的生态保护红线落到实处,需要确立以生态文明为导向的司法理念,建立健全生态保护红线的法律保障制度体系,发挥环境标准在生态保护红线中的支撑作用。
[Abstract]:Some scholars have summed up the solution to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 three aspects: "concept, law, science." when discussing how the red line of ecological protection fall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nvironmental law, these three aspects can be transformed into "judicial concept, security system," In order to carry out the clear red line of ecological protection in the revision of the new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Law", 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the judicial concept guided by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establish and perfect the legal protection system of the ecological protection red line. Give play to the role of environmental standards in the ecological protection of red line support.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2.6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王申;理念、法的理念——论司法理念的普遍性[J];法学评论;2005年04期

2 吕忠梅;刘超;;环境标准的规制能力再造——以对健康的保障为中心[J];时代法学;2008年04期

3 曹学章,沈渭寿,唐晓燕;建立我国生态环境标准体系的初步构想[J];农村生态环境;2005年04期

4 饶胜;张强;牟雪洁;;划定生态红线 创新生态系统管理[J];环境经济;2012年06期

5 熊跃辉;;发挥环保标准在生态保护红线中的支撑作用[J];环境保护;2014年Z1期

6 王灿发;江钦辉;;论生态红线的法律制度保障[J];环境保护;2014年Z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阿兰;倪长健;;基于PPDC模型的中国生态环境质量区划[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06年S1期

2 彭本利;;环境健康问题的法律规制[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3 姜涛;;法学通说的文明与法学通说的选择[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4 刘超;罗亚楠;;城市“垃圾围城”的治理规制[J];重庆社会科学;2012年09期

5 刘超;;污水排放标准制度的特定化——以实现“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纳污红线制度为中心[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3年02期

6 雷兴虎;李长兵;;商法理念及其在商事立法和司法中的适用[J];甘肃社会科学;2013年02期

7 张令;;环境红线相关问题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3年11期

8 吴汉东;锁福涛;;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理念与政策[J];当代法学;2013年06期

9 包景岭;张涛;孙贻超;温娟;李燃;;践行生态文明 建设美丽城市[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3年11期

10 吕红迪;万军;王成新;于雷;姜文锦;;城市生态红线体系构建及其与管理制度衔接的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肖攀;;建立以保障健康为中心的环境标准制度[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11年

2 金相灿;王金南;王如松;全浩;田静;张远航;俞学曾;周志中;姜艳萍;路芳;姜霞;;环境科学技术学科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A];2006-2007环境科学技术学科发展报告[C];2006年

3 王金南;宋国君;徐莎;杜蕾;;环境规划与管理学科发展研究报告[A];2006-2007环境科学技术学科发展报告[C];2006年

4 郭婉虹;王志刚;吴颖苗;林石狮;凡宸;;生态总量控制制度初探:以阳江市生态功能区划调整为例[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第一章)[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宋广奇;当代中国反腐模式转换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书清;金融法理念论纲[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3 王冬;税法理念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4 李霞;成年监护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5 郑宇;票据抗辩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庞子渊;我国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法律制度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剑桥;美、日政府绩效评估立法对中国的启示[D];吉林大学;2011年

2 欧东晖;论我国成年监护制度的不足与完善[D];云南财经大学;2011年

3 李晓明;我国环境与健康相关法律法规的评估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1年

4 陈创;论我国环境标准法律功能的完善[D];重庆大学;2011年

5 耿平;现代司法理念与民事司法改革[D];河北大学;2006年

6 周旭;3S支持下喀斯特退化景观生态安全评价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6年

7 赵倩;检察机关现代司法理念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8 韦曼辉;司法裁判中利益衡量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9 姚志峰;教师教育应有的基本理念[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10 徐璐;我国行政评价法探析[D];山东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王申;西方学者眼中的中国司法改革——访美国联邦上诉法院高级公职律师Alan W.Lepp先生[J];法学;2004年10期

2 蔡守秋;论环境标准与环境法的关系[J];环境保护;1995年04期

3 潘家栋,徐兴峰;我国环境标准存在问题及完善对策[J];中国环境管理;1998年05期

4 彭本利;李奇伟;;用“创新”促进“转变”——进一步完善我国环境标准体系[J];环境经济;2006年07期

5 饶胜;张强;牟雪洁;;划定生态红线 创新生态系统管理[J];环境经济;2012年06期

6 周生贤;;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J];环境保护;2013年19期

7 仄林;;牢固树立生态红线观念 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J];浙江林业;2013年06期

8 周生贤;;提高生态文明水平[J];求是;2011年07期

9 万鄂湘;加入WTO与我国司法理念的更新及法制改革[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本报记者 赵娜;[N];中国环境报;2013年

2 记者 江瑜;[N];南京日报;201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炜;;千岛湖小流域生态保护对策研究[J];云南环境科学;2006年S2期

2 徐斌;;转变观念,理清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J];杭州(下旬刊);2010年10期

3 杨朝飞;中国生态危机的挑战与思考[J];中国环境管理;1998年01期

4 归浩;坚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 建设生态城镇[J];环境导报;1999年06期

5 祝光耀;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J];环境保护;2000年05期

6 祝光耀;关于西部开发中生态环境保护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环境管理;2000年02期

7 ;李鹏指出西部开发要实现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的良性循环[J];油气田环境保护;2001年01期

8 杨帆;生态保护的道德诉求[J];绿叶;2005年03期

9 赵建达;;小水电站与环境的结合在欧洲的新近发展[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7年09期

10 李传富;马志远;赵建东;;西藏高原生态安全现状及保护对策[J];中国水土保持;2008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万茂;李志国;;关于耕地生态保护规划的几点思考[A];土地利用与城乡发展——2000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2 王慧敏;;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研究[A];以人为本促进科普场馆协调和持续发展——2004年中国自然博物馆协会海南研讨会论文论文集[C];2004年

3 王敏;;崇明岛生态保护与生态补偿分析[A];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分论坛论文集[C];2004年

4 朱祥明;任梦非;;中国上海滨江郊野公园生态保护、生态恢复的建设实践[A];风景园林 人居环境 小康社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选集(下册)[C];2008年

5 李希昆;黄佳;;西部开发生态保护之环境成本分析[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杨孟雨;;鹤壁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浅议[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7 王立明;;试论生态、社会、经济是小水电开发实现的多赢目标[A];第一届“中国小水电论坛”论文专辑[C];2010年

8 周怀东;李贵宝;;我国水环境与生态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A];中国水利学会200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9 晏晓婧;曹晓凡;;三江并流区民族文化对生态保护的作用探讨[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4年

10 张海玲;;青海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实践探索[A];探索 创新 求实——青海省“十一五”时期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汇编(下)[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尖邋陈清浩;努力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N];南方日报;2008年

2 记者 金涛邋通讯员 鄢祖海;跨区域保护滠水河[N];长江日报;2008年

3 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慧琼;提升市容环境 焕发城市青春[N];深圳特区报;2010年

4 记者 武开义;建立节水农业与生态保护相生相伴的耦合体系 探索祁连山水源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综合治理之路[N];张掖日报;2010年

5 周勇 记者 吴蓉;向海生态保护良性发展[N];吉林日报;2006年

6 记者 达叶;我州“生态保护宣传月”活动拉开帷幕[N];果洛报;2008年

7 通讯员 谭思然;山水田城融一体 阜沙处处皆美景[N];中山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赵书军;旅游就是支持[N];中国旅游报;2009年

9 通讯员 蒋永祥;西乡力促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双赢[N];汉中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叶晨阳 实习生 于梦婷;用统筹理念提高生态保障能力[N];台州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彩红;水源地生态保护成本核算与外溢效益评估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4年

2 葛怀凤;基于生态—水文响应机制的大坝下游生态保护适应性管理研究[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13年

3 刘源;文化生存与生态保护——以长江源头唐乡为例[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4 黄川;三峡水库消落带生态重建模式及健康评价体系构建[D];重庆大学;2006年

5 冯刚;新农村建设中经济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模式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6 马军;基于公共政策视角的内蒙古牧民增收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年

7 陈文;生态物权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8 刘晓莉;生态犯罪立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9 刘红;陶瓷艺术的生态学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年

10 王辉民;环境影响评价中引入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宁天琪;论古代蒙古族习惯法对草原生态的保护[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2 刘涛;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电价及综合评价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3 王斯琴;内蒙古陈巴尔虎草原文化与草原生态保护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4 郑羽钧;当代中国生态保护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5 张丽荣;海南大隆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D];北京林业大学;2004年

6 姚丹;土家族传统文化与生态保护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7 李锦锦;许昌市农民增收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的路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3年

8 庞沙其楞贵;古代蒙古生态保护法律与措施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年

9 胡杰;宝汉高速秦岭段公路建设生态保护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10 刘春莹;我国旅游资源开发的伦理审视[D];中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5934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15934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93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