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环境法论文 >

扩展与限制: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之确立

发布时间:2018-03-11 01:32

  本文选题:民事诉讼 切入点:环境公益诉讼 出处:《法学评论》2013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民事诉讼法》第55条确立的民事公益诉讼制度推动了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司法进程,但由于其原告资格规定的模糊及其确立标准与程序的缺失,导致该条款的适用存在着很大的解释空间。国外的环境公益诉讼的私人检察总长理论和环境公共信托理论,以及美国环境公民诉讼、德国环境团体诉讼在公益诉讼起诉资格和规则等方面的实践具有借鉴意义。结合我国建立环境司法的有益探索和实践困境,在剖析法律、机关、有关组织三个要素的基础上,提出采用扩展与限制并重的解释论方法来确定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原告的适格范围。在确立多元化的起诉主体的基础上,明确原告的起诉顺位,确立审查原告资格的标准与程序,并采取措施防止环境民事公益诉权的滥用。
[Abstract]:The civil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 system established in Article 55 of the Civil procedure Law promotes the judicial process of environmental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 in China. However, due to the ambiguity of the qualification of the plaintiff and the lack of the establishment standard and procedure, As a result, there is a lot of room for interpretation in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clause. Private Attorney General's Theory and Environmental Public Trust Theory of Environmental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 abroad, as well as Environmental Citizen Litig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practice of environmental group litigation in Germany in the fields of qualification and rules of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 has reference significance. Combined with the beneficial exploration and practical dilemma of establishing environmental justice in our country,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three elements of law, organ and organiza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method of expending and restricting equally to determine the scope of eligibility of plaintiff in environmental civil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 On the basis of establishing the pluralistic subject of prosecution, the plaintiff's order of action is clear, and the standard and procedure of examining the plaintiff's qualification are established. And take measures to prevent the abuse of environmental civil public interest right.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法学院;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基金】: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环境司法专门化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10YBFX28)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分类号】:D925.1;D922.6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严厚福;;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之确立——扩大“合法权益”的范围还是确立自然物的原告资格[J];北大法律评论;2007年01期

2 蔡虹,梁远;也论行政公益诉讼[J];法学评论;2002年03期

3 杨朝霞;;论环保机关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正当性——以环境权理论为基础的证立[J];法学评论;2011年02期

4 黄锡生;峥嵘;;论资源社会性理念及其立法实现[J];法学评论;2011年03期

5 柯坚;;建立我国生态环境损害多元化法律救济机制——以康菲溢油污染事件为背景[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6 肖建国;;从立法论走向解释论:《民事诉讼法》修改的实务应对[J];法律适用;2012年11期

7 宋宗宇,钱静;环境诉讼中的群体诉讼制度——兼论完善我国环境诉讼中的代表人诉讼制度[J];河北法学;2004年12期

8 齐树洁;李叶丹;;美国公民诉讼的原告资格及其借鉴意义[J];河北法学;2009年09期

9 颜运秋;;公益诉讼:国家所有权保护和救济的新途径[J];环球法律评论;2008年03期

10 王翠敏;;美国环境公益诉讼起诉标准上的回归与启示[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13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冰强;公共信托理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凌代郡;行政公益诉讼初探[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2 李丹宁;;经济法责任探析[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3 栾志荭;;印度公益诉讼制度的特点及其启示[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4 蔡金荣;;略论环境行政公益诉讼[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5 吕文芳;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建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6 叶乐峰;孙畅;;浅谈行政诉讼中的原告资格[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7 张伟,章志远;行政集团诉讼略论——群体性纠纷寻求救济的诉讼模式考量[J];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05期

8 汪燕;;和谐社会与行政公益诉讼——从利益协调视角探讨[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9 峥嵘;;资源社会性理念下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10 孙超;;构建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张海峰;;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研究[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四)[C];2006年

2 宋金玉;;从水污染探析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李卉卉;;我国环境权益群体性诉讼之探析——相关问题的反思与域外借鉴[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晋入勤;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法律制度创新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徐本鑫;“两型社会”建设背景下集体林权流转制度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3 韩中节;国有资本运营的法律治理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4 王新环;公诉权原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5 雍灵;经济法视野中的公平[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6 颜运秋;公益经济诉讼:经济法诉讼体系的构建[D];中南大学;2006年

7 邓一峰;环境诉讼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8 张大海;德国群体诉讼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9 马明生;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10 刘恩媛;国际环境损害赔偿的国际私法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曾珍;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郭克明;论我国客观行政诉讼的构建[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3 廖柏林;气象行政执法若干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4 胡坡;人权保障背景下检察机关开展公益诉讼之理论问题探析[D];山东大学;2010年

5 陈美美;行政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6 任蕴力;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建构[D];河南大学;2011年

7 李丽娟;我国行政诉讼和解制度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8 王静;公益诉讼的社会价值[D];河南大学;2011年

9 陈世寅;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理论困境[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10 范晨辉;论检察机关的行政公诉权[D];暨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建华;群体诉讼与我国代表人诉讼的比较研究[J];比较法研究;1999年02期

2 宋伟轩;朱喜钢;吴启焰;;城市滨水空间公共权益的规划保护[J];城市规划;2010年10期

3 徐祥民;;从环境侵害看环境法的使命[J];城乡建设;2006年01期

4 罗丽;;日本环境权理论和实践的新展开[J];当代法学;2007年03期

5 江伟;徐继军;;将“公益诉讼制度”写入《民事诉讼法》的若干基本问题的探讨[J];中国司法;2006年06期

6 朱谦;环境权问题:一种新的探讨路径[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7 黄锡生;夏梓耀;;论环境污染侵权中的环境损害[J];海峡法学;2011年01期

8 朱艳艳;;论我国建立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应然性——从理论与现实双重角度分析[J];法学杂志;2010年07期

9 李扬;;日本著作权间接侵害的典型案例、学说及其评析[J];法学家;2010年06期

10 傅郁林;;中国民事诉讼立案程序的功能与结构[J];法学家;2011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刘武俊;[N];法制日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胡中华;论环境保护之为普遍义务[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3 吴真;公共信托原则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巩固;环境伦理学的法学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5 许继芳;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中的政府环境责任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马允;美国公共信托理论评介[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2 尹贵斌;环境保护及对人类行为的反思[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范亚东;论美国的环境保护运动[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丹;论环境损害赔偿立法中的环境公益保护——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角度[J];法学论坛;2005年05期

2 李淑文;;中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建构——以中国一起重大水体污染案件为例[J];环境保护;2009年04期

3 陈阳;赵晶晶;;论环境公益诉讼在法律中的突破[J];公民与法(法学版);2010年02期

4 李劲;;环境公益诉讼新探[J];法学杂志;2008年05期

5 孙佑海;;关于建立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几个问题[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6 张琳;;环境公益诉讼中的原告起诉资格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1年04期

7 高美艳;;论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J];法制与社会;2009年05期

8 张祖妍;;环境公益诉讼原告的立法缺陷与完善[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年03期

9 高美艳;;论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J];经济师;2010年12期

10 王灿发;;中国环境公益诉讼的主体及其争议[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亚男;;能动司法与环境公益诉讼的推进[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2 张百灵;;环境公益诉讼的理论解读[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3 杨春梅;;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研究[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郭英华;李庆华;;试论环境公益诉讼适格原告[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04年

5 蔡守秋;;针对“有组织的不负责任”,建立健全防治环境风险的法律机制[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11年

6 张式军;田捷;;环境公益诉讼基本概念、范围的界定与原告类型的设定[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何立慧;王根命;;环境公益诉讼几个基本问题探讨——理论基础、指导思想、诉讼程序和实施路径[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周琪雪;许玲;高勤琴;;构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曹明德;王凤远;;ENGO环境公益诉讼的理论依据——兼论中国ENGO环境公益诉讼的必要性及主要困境[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刘加尧;王秀科;;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可行性研究[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崔立勇;环境公益诉讼在中国的进程加速[N];中国经济导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张涛;环境公益诉讼为啥这么难[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刘晓燕 张慧鹏 本报通讯员 林劲标 罗春;环境公益诉讼:为了碧水蓝天[N];人民法院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李远方;环境公益诉讼艰难推进[N];中国商报;2011年

5 尹卫国;环境公益诉讼你我有责[N];中国环境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郄建荣;借鉴美国模式切忌囫囵吞枣[N];法制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汪志球;环保官司成本高,谁来埋单?[N];人民日报;2011年

8 武汉大学法学院环境法研究所 秦天宝;浅论环境公益诉讼构建中的五大关系[N];中国环境报;2008年

9 孙瑞灼;环境公益诉讼应提上法律议程[N];人民法院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曹小武 通讯员 欧阳晶;环境公益诉讼路有多远?[N];江西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懿;环境司法正义论[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2 张式军;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3 胡中华;论环境保护之为普遍义务[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4 欧阳帆;中国环境跨域治理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5 香杰新;东莞市环境公民社会建设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6 王开宇;生态权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7 李雪梅;基于多中心理论的环境治理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8 杜辉;环境治理的制度逻辑与模式转变[D];重庆大学;2012年

9 马生军;我国西部地区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法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李华;环境刑事诉讼启动程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沈玲玲;构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之探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彪;环境公益诉讼原告适格问题的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3 王庆峰;我国环境公益诉讼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3年

4 杨妮娜;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构建之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5 曹英妲;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破冰”案之法律分析[D];兰州大学;2011年

6 贾璧鸿;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构建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7 黄利明;建立我国资源管理环境公益诉讼的路径[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8 许鑫;环境公益诉讼原告主体资格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3年

9 杨莉;我国环境公益诉讼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10 王s,

本文编号:15960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15960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e1d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