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权利基础与立法完善
本文选题:公众参与 切入点:环境权利 出处:《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人民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权、公众环境监督权、环境知情权、环境立法参与权、环境影响评价参与权、环境决策参与权和环境诉权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提供了丰厚的权利基础,但我国现行法制对这些权利的规定很不完善,有关环境诉权的规定几乎处于空白状态。为了保障和推动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发展,我国立法应明确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效力,更加重视公众环境决策参与权的实现,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Abstract]:The people's right to administer state and social affairs, the right of public environmental supervision, the right to know about the environment, the right to participate in environmental legislation, the right to participate in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The right to participate in environmental decision-making and the right to environmental litigation provide a rich right basis for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ut the current legal system of our country is not perfect for these rights. In order to ensure and promote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ctivities, our legislation should make clear the effectiveness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an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realization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environmental decision-making. To construct the environmental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 system in line with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作者单位】: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基金】:2009年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生态城市建设中的公众参与问题研究”(B712)中期成果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课题“河南省城市公众环境政治参与研究”(09C12)中期成果
【分类号】:D922.68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冉庆凯;栾胜基;;环境影响评价有效性的制度特征分析[J];环境保护;2005年13期
2 陈冬;;公众参与:环境法的基本原则[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3 马绍峰;美中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比较研究——兼评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J];科技与法律;2004年03期
4 吴凯,雷海平,李希昆;论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法律机制的缺陷与完善[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5 刘芳,李慧明;论循环型社会的法律制度[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6 陈昶屹;论"促进型立法"的形成背景[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7 高丽;;文化语境下的公众参与——以环境法为视角[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6年04期
8 梅宏;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问题与对策[J];亚太经济;2005年04期
9 刘芳,李慧明;建立循环型社会法律制度,推动循环经济发展[J];中国发展;2005年02期
10 李春燕;;公众参与的功能及其实现条件初探[J];兰州学刊;2006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刘芳;李慧明;;论循环型社会的法律制度[A];发展循环经济 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林慧;鞠美庭;刘伟;王大为;;论环境管理中的公众参与[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精选[C];2006年
3 田阳光;聂英姿;;加强战略环评,促进可持续发展[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4 彭俊;;我国循环经济法律制度的立法完善[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7年
5 徐华;;浅论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不足及完善的建议[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7年
6 彭秀坤;;关于建立地方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的立法构想[A];环境保护法制建设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集(上)[C];2007年
7 肖建华;邓集文;;生态环境危机与多中心合作治理[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阎魁;城市规划与人的主体论[D];同济大学;2006年
2 张雄;西部大开发与西部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论纲[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3 马彩华;中国特色的环境管理公众参与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4 梅宏;生态损害预防的法理[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5 熊鹰;政府环境管制、公众参与对企业污染行为的影响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的法律责任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2 郑合光;论环境法的公众参与原则[D];河海大学;2005年
3 王欢;水权优先权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4 朴晓英;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5 张小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法理分析[D];武汉大学;2005年
6 王来华;论环境行政执法中的公众参与机制[D];福州大学;2006年
7 张佳刚;科技应用引发生态负效应的制度性对策研究[D];福州大学;2006年
8 樊英;论公司环境责任及其实现机制[D];福州大学;2006年
9 王玉春;房地产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10 张雪琴;论我国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洁;;环境法中公众参与的缺失及其完善[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2 秦小茅;;我国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问题浅谈[J];山西能源与节能;2007年02期
3 杜仕菊;;论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公民环境权保护[J];理论学习与探索;2008年06期
4 雷润琴;徐善衍;;环境监测全民皆可为“兵”——透视宁波市镇海区“环保民情日记”[J];环境保护;2009年16期
5 舒冰;论我国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制度[J];内蒙古环境保护;2004年02期
6 肖曼,邹宁华;北美自由贸易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对我国的启示[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7 祝真旭;王民;;非正规环境教育之基本内容探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年S1期
8 唐钊;秦党红;;遏制污染转移应加强公众参与[J];行政与法;2010年06期
9 林志刚,卜春祥,张楠;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初探[J];山东环境;2001年04期
10 周珂,王小龙;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的公众参与[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魏素芳;檀翠玲;程丹丹;张维;;浅谈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A];恶臭污染管理与防治技术进展[C];2009年
2 吕楠;向鹏;周天源;;浅析我国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A];当代法学论坛(二0一一年第三辑)[C];2011年
3 王雅静;;浅析建设和谐社会过程中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制度的完善[A];《河北环境科学》-华北五省市环境科学学会第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郑丽香;;环境事件中的公众参与——南京梧桐树事件调查报告[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一)[C];2011年
5 周葵;贾姗;朱莉;;可持续发展实践中的公众参与——来自基层公民环境意识调查的观察[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一)[C];2011年
6 李志杰;;滇池保护公众参与机制研究[A];2009-2010昆明市社会科学院成果选集[C];2011年
7 邹朝望;徐少军;;江汉湖群现状及治理对策[A];河湖水生态水环境专题论坛论文集[C];2011年
8 李永林;;政府环境信息主动公开机制的实践检讨[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11年
9 谢伟;;珠江流域生态补偿制度初探[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1年
10 林璐;;我国突发环境污染事件法制问题探析[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丽君;明确环境权是公众参与的前提[N];中国信息报;2007年
2 林培;推动公众参与 共创生态文明[N];中国建设报;2009年
3 盛刚;公众参与是环保的治本之策[N];中国老年报;2006年
4 王桥;环保投诉热线期盼公众参与[N];贵州日报;2007年
5 记者 蔡成刚 刘禹兵;建立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机制[N];今日信息报;2007年
6 武卫政;公众参与需“握指成拳”[N];人民日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施琛耀;环保有奖举报:以奖促惩推进公众参与[N];江苏法制报;2009年
8 本报通讯员 冯涛;邯郸县鼓励公众参与执法[N];中国环境报;2009年
9 程伟平 蒋朝晖;云南多渠道动员公众参与环保[N];中国环境报;2010年
10 博乐市环境保护局 管静;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N];博尔塔拉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葛俊杰;利益均衡视角下的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机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2 陈昕;基于有效管理模型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有效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马彩华;中国特色的环境管理公众参与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4 熊鹰;政府环境管制、公众参与对企业污染行为的影响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5 王凤;公众参与环保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6 王国平;中国农村环境保护社区机制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7 唐萌;迈向互动式公众参与理念[D];吉林大学;2009年
8 洪富艳;中国生态功能区治理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9 王潜;县域生态市建设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10 杨洪刚;中国环境政策工具的实施效果及其选择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安喜厌;论环境保护公众参与与民间环保社会团体[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2 吴敬涛;论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D];河南大学;2008年
3 张艳娇;论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构建[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4 王芳;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理论与实践[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5 张紫宜;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D];吉林大学;2005年
6 徐文君;我国环境事务中的公众参与及其完善[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7 李巧玲;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8 陈艳;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及其完善[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9 李晓巍;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有效性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瞿莹华;湿地保护中的公众参与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405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1640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