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法律问题研究
本文选题:海洋生态环境 切入点:环境损害赔偿 出处:《法律适用》2011年12期
【摘要】:正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公里,拥有和管辖47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1〕丰富的海洋资源为我国发展海洋经济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无疑将成为中国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海域污染程度的日益加剧,海洋生态环境越来越差,如不改变这种状况,一旦海域环境和资源遭到不可恢复的破坏,会给海洋经济发展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
[Abstract]:China is a large maritime country with a coastline of 18000 kilometers. Owns and administers 4.7 million square kilometers of sea area.) the rich marine resources provide a unique condi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arine economy in China. The 21st century is the "ocean century", and the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marine resources. There is no doubt that China will become a new economic growth point. However, with the increasing level of pollution in the sea areas, the marin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getting worse and worse. If this situation is not changed, once the marine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are irreversibly destroyed, It will cause incalculable damage to the development of marine economy.
【作者单位】: 江苏省响水县人民法院;
【分类号】:D922.68;D9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汪新民,王龙胜;环境污染损害赔偿中的民事责任[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2 马晓岚;提起海洋和通海水域污染损害赔偿诉讼主体的几个层面[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3 尹斐;;试论我国船舶油污民事赔偿责任中的法律适用[J];上海海事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4 王秀卫;;论国家在海洋环境污染侵权案件中的民事主体地位[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5 戚道孟;论海洋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纠纷中的诉讼原告[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功臣;建立我国船舶油污损害赔偿机制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5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旭东;;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法律制度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白洋;;国际船源污染防治法的特点和展望[J];东岳论丛;2010年08期
3 张景明;;环境诉讼时效新解[J];法律方法;2009年02期
4 孔祥舵;梅宏;;论海洋生态污染损害赔偿诉讼中原告的主体资格[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6年02期
5 张旭东;;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法律制度研究[J];江汉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6 黄乃哲;;中国船舶油污损害赔偿机制研究[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09年03期
7 韩睿;;试论海洋环境污染损害赔偿诉讼中的适格原告[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年01期
8 张旭东;;环境公益诉讼法律制度研究——以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为中心[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9 王朝辉;;从一起再审案件谈我国环境侵权诉讼模式的选择[J];人民司法;2005年08期
10 张旭东;;环境公益诉讼法律制度研究——以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为中心[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姚慧娥;;论面向新世纪我国海洋法制建设的完善[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2 张景明;;环境污染损害赔偿诉讼时效问题[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玫黎;船舶油污损害赔偿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2 张磊;中国强制责任保险制度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小磊;海上船舶油污生态损害赔偿范围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王慧婷;海上侵权行为法主体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4年
3 杨波;船舶油污侵权责任制度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5年
4 陈益;船舶污染强制责任保险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6年
5 李瑞京;船舶油污损害赔偿举证责任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6年
6 雷海平;建立环境公益民事诉讼制度中若干问题的探讨[D];昆明理工大学;2006年
7 阮志群;试论我国环境侵权的民事责任的完善[D];贵州大学;2006年
8 翁州阳;我国船舶油污损害赔偿问题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6年
9 戴晓琴;我国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赔偿若干法律问题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6年
10 张建华;船舶油污损害赔偿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司玉琢;沿海运输船舶油污损害赔偿法律适用问题研究[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Z1期
2 别涛;;环境公益诉讼的立法构想[J];环境经济;2006年Z1期
3 刘勇,陈华;试论国家作为民事主体[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4 肖建华;寻求独立的诉讼主体地位──当事人概念的再认识[J];现代法学;2000年02期
5 江伟,段厚省;论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J];现代法学;2000年06期
6 戚道孟;论海洋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纠纷中的诉讼原告[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7 司玉琢;沿海运输船舶油污损害赔偿若干法律问题研究[J];中国对外贸易;2002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海洋环境保护法》首部配套法规出台——缓解因海洋工程带来的海洋环境污染[J];中国科技信息;2006年20期
2 王文翰,杨坤,王冬;辽宁海洋环境保护与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1年S1期
3 刘霜;张继民;唐伟;;浅议我国填海工程海域使用管理中亟须引入生态补偿机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8年11期
4 杨培举;;海洋工程防污将有法可依——《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解读[J];中国船检;2006年11期
5 牟彩霞;;船舶油污事故中海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范围[J];珠江水运;2007年01期
6 兰红燕;;浅析我国海洋环境污染及防治[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7 付强;史学庆;李博文;;陆源污染物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及防治[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10年01期
8 马明飞;;我国海洋环境公益诉讼研究[J];环境保护;2011年07期
9 伟民;愤怒的海洋——《海洋环境保护法》执法、修定纪实(下)[J];政府法制;2000年07期
10 王文翰,杨坤;保护海洋生态 促进海洋产业经济持续发展[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许建平;;试论科学用海与海洋经济发展[A];“海洋经济研讨会”报告选编[C];2005年
2 孙向阳;单忠献;;试论蓝色经济战略中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A];东方行政论坛(第一辑)[C];2011年
3 ;第五篇 海洋资源与环境保护[A];2009中国海洋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陈惠彬;;海洋生态环境与人类[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5 惠绍棠;;开发利用海洋资源 促进海洋经济和谐发展[A];2005年全国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论坛论文集[C];2005年
6 ;环境损害赔偿问题亟需高度重视[A];2010中国科协科技工作者建议汇编[C];2010年
7 陈兴华;;中国海洋资源产权制度研究[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04年
8 赵英杰;刘乃忠;;我国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措施及立法保障研究[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9 张耀光;韩增林;孙才志;刘桂春;狄乾斌;刘锴;;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特点与可持续发展研究[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10 高健;姜彤;;发展中国海洋渔业—基于生计渔业或商业渔业的思考[A];2008(舟山)中国现代渔业发展暨渔业改革开放三十年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余建斌;海洋环境多了一道“保护闸”[N];人民日报;2006年
2 厦门市海洋与渔业局局长 蔺海清;加强海洋工程管理 全面提升厦门海洋环境质量[N];厦门日报;2006年
3 刘德章;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促进海洋经济发展[N];福建日报;2002年
4 本报记者 向杰;破解海洋环境污染法律难题[N];科技日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孙秀艳;呵护我们的海洋家园[N];人民日报;2006年
6 林妍;我国将严格控制围填海工程[N];中国经济导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蔡岩红;肆意占用任意开发海域现象被遏制[N];法制日报;2008年
8 宁波市海洋与渔业局 练兴常;整治陆源污染 净化海洋环境[N];中国海洋报;2006年
9 记者 卞正和 通讯员 马军;海洋污染损害鉴定机构又添生力军[N];中国海洋报;2006年
10 高振会邋赵蓓;海洋环境污染公益诉讼不容缺位[N];中国海洋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谭映宇;海洋资源、生态和环境承载力研究及其在渤海湾的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孙炳辉;共同开发海洋资源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0年
3 高艳;海洋综合管理的经济学基础研究--兼论海洋综合管理体制创新[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4 王玫黎;船舶油污损害赔偿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5 陈百贤;论船舶污染损害赔偿[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6 刘文剑;环境压力下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7 向云波;区域海洋经济整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徐同道;区域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9 汪炜;航运法律责任制度若干问题及博弈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10 狄乾斌;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方法与实证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莹;我国环境损害赔偿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陈晓环;环境损害赔偿基金法律制度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侯平原;船舶油污损害赔偿范围的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7年
4 肖国圣;我国海洋生态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5 周红占;环境损害赔偿立法模式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6 刘圣林;海洋工程污染海洋环境防治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7 朱丹;构建环境损害立体赔偿模式[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8 尚云斌;海洋环境污染的根源及污染防治的制度创新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9 韩洪蕾;我国防治海岸工程污染海洋环境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10 王秋实;我国海洋资源安全法律制度探析[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6732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1673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