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可持续发展对我国环境法制建设的影响
本文选题:可持续发展 切入点:环境法制 出处:《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摘要】: 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环境问题在我国尤为突出。为了解决环境问题,我们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需要环境法制作保障。环境问题是人与环境的关系问题,是人类在传统发展观的指导下,不当地处理人与环境的关系所产生的认识问题和实践问题。由于我国面对日益严重的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生态破坏问题,亟需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建立起可持续发展法律体系。可持续发展观对我国各个领域都有重大影响,尤其在环境法制建设方面表现最为突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关系到社会进步和人类生存,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而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完善环境立法、严格环境执法。并且,我国的环境法制建设要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而不断更新、发展。中国环境法制建设面临的困境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异常尖锐,回旋余地小,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低,经济发展的需求高。地方政府保护环境的积极性低,环境法律制度、环境行政管理体制不适应环境保护的需要。我国环境法制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具体是立法转型滞后、执法行政主导局限性、司法功能偏差、法律监督力度不够。可持续发展观强调生态伦理道德和生态价值,将环境与发展、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有机地统一起来,是环境保护唯一正确的选择。确立“生态利益优先”的环境立法原则,推动环境基本法律制度改革、创新和完善、增强环境法的实施能力和提高执法效率,建立公众参与机制是促进我国环境保护事业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可靠保证。 本文总结了中国在环境法制建设所取得的成就,指出经过20多年的努力,中国已经基本形成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法律体系。分析了当前环境法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原因。可持续发展理念要达到普及化和规范化的目的,必将最终纳入法制建设的轨道。法制建设在逐步完善的过程中,也必须吸收可持续发展理念。强调要通过加强前期调研,不断提高立法质量,强化环境行政执法。依法严厉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严厉打击环境犯罪,并通过建立举报制度,完善公众参与环境执法的监督机制。
[Abstract]:The environmental problem is one of the major problems facing mankind. The environmental problem is especially prominent in our country. In order to solve the environmental problem, we must implement the strateg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rateg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al problem is the relation between human being and environment, and it is human being under the guidance of traditional development view. Improper handling of cognitive and practical problems arising fro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beings and the environment. Due to the growing shortage of resources,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and ecological destruction in China, It is urgent to establish the legal system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view, which has great influence on every field of our country. Especiall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environmental legal system, the implementa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is related to social progress and human survival, is the inevitable choice of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in China. To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e must improve environmental legislation. Strict environmental law enforcement. Moreover, the construction of environmental legal system in our country should be constantly updated and developed with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market economy. The dilemma facing the construction of environmental legal system in China is that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s extremely sharp, and there is little room for manoeuvre. People have low requirements for environmental quality, high demand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low enthusiasm of local governments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nvironmental legal system, The environmental administrative system can not meet the need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e main problems facing the construction of environmental legal system in China are the lag of legislative transformation, the limitation of law enforcement and the deviation of judicial functi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view emphasizes the ecological ethics and the ecological value, organically unifies the environment and the development, the present benefit and the long-term benefit. It is the only correct choice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the principle of "ecological interests first", to promote the reform, innovation and perfection of the basic environmental legal system, to strengthen the enforcement capacity of environmental law and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law enforcement. The establishment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mechanism is a reliable guarantee to promote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in China.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achievements China has mad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nvironmental legal system, and points out that after more than 20 years of efforts, China has basically formed a socialist market economic system.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minent problems and their causes in the environmental legal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idea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hould be popularized and standardized. It will eventually be brought into the track of legal construction. In the process of gradual improvement of legal construction,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ust also be absorbed. We should strengthen environmental administrative law enforcement, strictly investigate and deal with all kinds of environmental illegal acts according to law, severely crack down on environmental crimes, and improve the supervision mechanism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environmental law enforcement by establishing a reporting system.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D922.6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科莱恩发布2010年可持续发展报告[J];上海塑料;2011年03期
2 徐世垣;;德专家热议绿色生态印刷[J];印刷世界;2011年07期
3 童启庆;;现代中华茶道的特点及可持续发展[J];茶博览;2011年08期
4 ;拜耳聚氨酯新工艺提名德国可持续发展大奖[J];辽宁化工;2011年08期
5 海樵;;第四届世界环保大会的绿色使者 陶氏化学以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领先举措荣膺“碳金创新价值奖”[J];中国绿色画报;2011年07期
6 刘兵;;多元化:对于可持续发展之希望的可能保证[J];绿叶;2011年07期
7 ;CSI负责人拜会中国水泥协会[J];中国水泥;2011年07期
8 高冬云;;城市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浅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19期
9 刘常亮;;浅析环境安全含义及其研究进展[J];科技信息;2011年16期
10 郭冰冰;李羽飞;;论我国实现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J];老区建设;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斌;;科学发展观与浦东的可持续发展[A];2004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的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全国矿山地质及21世纪可持续发展研讨会[A];中国实用矿山地质学(上册)[C];2010年
3 徐刚;;我国高速公路可持续发展的相关问题思考[A];中国高速公路管理学术论文集(2010卷)[C];2010年
4 叶民强;张世英;;区域支柱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评价与调控系统研究[A];系统工程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1998年
5 郭丕斌;;西部应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区域创新系统[A];西部开发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2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王密;屠玉麟;何谋军;;浅析《贵阳市建设循环经济生态城市条例》[A];循环·整合·和谐——第二届全国复合生态与循环经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7 孟丽静;;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定量分析——以承德兴隆县为例[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8 王艳秋;;构建循环经济模式 实现大庆经济可持续发展[A];2005年发展循环经济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陈晓彤;;实现可持续的小城镇建设:治理的视角[A];城市规划面对面——2005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10 姜立娟;;环境保护法的生态学审视[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郑惊鸿;高扬绿色旗帜为可持续发展鼓与呼[N];农民日报;2004年
2 通讯员 华锴;奥运后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举办[N];北京日报;2008年
3 ;我国地方可持续发展实验示范工作进入新阶段[N];科技日报;2008年
4 记者 嵇哲;切实采取有力措施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可持续发展[N];浙江日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窦彦莉;欧特克:设计也须可持续发展[N];中国计算机报;2008年
6 陈连忠 李碧森 王元科 王铁 本报记者 尹明 郑德忠;生态立市:引领仁怀可持续发展[N];经济信息时报;2008年
7 郝哲;宝洁发布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N];中国现代企业报;2008年
8 彭春芳;国际视野中探索我国住宅可持续发展之路[N];中国建设报;2008年
9 赵新利;对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N];克孜勒苏报;2008年
10 凉山州委书记 吴靖平;走可持续发展之路[N];四川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桑东莉;可持续发展与中国自然资源特权制度之变革[D];武汉大学;2005年
2 胡建渊;南京都市圈可持续发展研究[D];同济大学;2005年
3 彭善枝;环保产业与可持续发展[D];武汉大学;2004年
4 李咏梅;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新疆大学;2005年
5 蔡自力;可持续发展与财税政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6 陈军飞;城市生态系统诊断预警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7 张周堂;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运输体系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8 王哲林;可持续发展条件下我国环境税有关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9 张安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田治威;论西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可持续发展观[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小飞;WTO环境规则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2 龚翼;论可持续发展对我国环境法制建设的影响[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3 刘修岩;马克思的经济发展理论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D];河南大学;2005年
4 塔娜;内蒙古镶黄旗草原生态可持续发展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5年
5 刘玉为;宜宾市大气污染防治与可持续发展浅析[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温小英;延续地域特色,,营造可持续发展的数字城镇[D];太原理工大学;2005年
7 杨薇薇;关于我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8 崔雁;风景名胜区近期规划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7年
9 任鑫鹏;农户小额信贷问题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7年
10 宋瑞;新疆可再生能源发展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937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1693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