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权私权化理论的检讨与启示
本文选题:环境权 切入点:私权化 出处:《社会科学战线》2013年02期
【摘要】:目前,环境权私权化理论已成为环境法学界的一个流行的研究范式,但无论在其内涵界定、前提命题论证、实现路径,还是在方法论上,都存在严重的理论缺陷。我国环境权研究应转换研究范式,走"国家环保义务具体化+环保公众参与"的公法化理论进路,实现环境权研究范式向传统法学的理性回归,以构建科学的环境权理论,促进环境法理论和制度的科学化。
[Abstract]:At present, the theory of private rights of environment has become a popular research paradigm in the field of environmental law, but whether in the definition of its connotation, the propositional proof of the premise, the path of realization, or the methodology, The research on environmental rights in our country should change the research paradigm, take the public law approach of "nation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bligation to concretize the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realize the rational return of the research paradigm of environmental rights to the traditional jurisprudence. In order to construct the scientific theory of environmental rights and promote the scientization of environmental law theory and system.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法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BMZ048)
【分类号】:D922.6;D92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清贤;陈雯;;我国环境民事侵权引进惩罚性赔偿研究[J];莆田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2 郑清贤;;“动物不是物,而是权利主体”论质疑[J];莆田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3 周长玲;;论专利法生态化的必要性[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4 刘彻;论网络隐私权及其法律保护[J];前沿;2005年10期
5 苏日娜;;浅论法人的精神损害赔偿[J];前沿;2006年03期
6 刘小勤;;论我国环境侵害非诉救济制度存在的问题及重构[J];前沿;2006年07期
7 朱全宝;;法伦理视阈下的低碳经济[J];前沿;2010年11期
8 梁琳;张学军;;论确立代际间环境公平理念[J];前沿;2012年01期
9 沙振江;论现代参考咨询的人格化原则[J];情报资料工作;2003年03期
10 张璐;;浅议我国姓名权的保护[J];青春岁月;2010年2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树义;汪再祥;;中国环境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2 石慧琼;;着力解决农村工业化与环境污染的矛盾问题[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许伟煌;;浅析环境权的界定和性质[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4 王宏巍;;环境民主原则简论[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孙磊;;《生物入侵防治法》的法律原则法律制度构想[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谢倩;张树兴;;我国自然保护区立法问题研究[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聂玉娟;;浅析环境侵权诉讼证明标准[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李武艺;;环境侵权民事责任构成要件之特殊性[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9 吴梅双;;完善环境执法人员的责任追究机制——以水污染事故为例[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11年
10 洪淳淳;;水污染防治激励制度研究[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华;我国矿区土地复垦制度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杨鹏章;非强制性环境行政执法行为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孙茂庆;我国环境信息公开中义务主体的作用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霍慧超;论生命权的宪法保障[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5 黄威赞;公民个人信息刑法保护若干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李卫玲;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构建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闫献伟;我国生物质能源立法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8 茜坤;我国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法律制度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9 马婵娟;我国环境侵权损害公共补偿基金制度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10 常晓莉;污染者负担原则在我国农业污染防治中的适用[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传良;张留营;;论环境权的私权化[J];知识经济;2010年17期
2 冯靖雯;环境权及其法律制度设计[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3 侯怀霞;;论宪法上的环境权[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4 李琳;;环境权基本问题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8年20期
5 尹腊梅;论环境权的要素及与其他权利的界限[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6 张梅,左钢;关于构筑环境区分所有权体系的思考[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7 李艳芳;论环境权及其与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关系[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8 林萍;关于环境权设置的初步构想[J];环境保护;2002年01期
9 谢伟;浅论环境权救济实现方式的扩展[J];法学杂志;2002年03期
10 毛润琳;公民环境权的实现[J];襄樊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蕾;;环境权基本人权属性的法理学分析[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何立慧;王根命;;环境公益诉讼几个基本问题探讨——理论基础、指导思想、诉讼程序和实施路径[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卢晓莉;;浅析动物能否成为环境权的主体[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4年
4 桑硕;;从《环境保护法》的修改谈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确立[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5 周训芳;;蔡守秋环境权理论研究述评[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6 张海峰;;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研究[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四)[C];2006年
7 邓小兵;;试论环境权保护中的知情权问题[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07年
8 李清宇;;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研究[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07年
9 林宗浩;;韩国环境权理论与实践[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向佐群;范花香;;刍议住院患者的环境权[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市首钢总公司;“调”字优先“稳”字当头把争议化解在基层[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0年
2 记者 萧遥 实习记者 王莉莎;欠交物业费与物业转移“挂钩”合理性引争议[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3 盛大林;别让无谓的争议阻碍慈善立法[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1年
4 记者 王羚;两大争议阻碍工资条例年内出台[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5 特约撰稿 周华;上海拍卖车牌是否合法再起争议[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1年
6 上海社会科学院海洋法研究中心主任、法学博士 金永明;应尽快制定实施《海洋基本法》[N];文汇报;2011年
7 记者 田享华 实习记者 方胜;新《拆迁条例》争议“政府权力过大”[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潘传龙;一部引起争议的地方性法规[N];中国工商报;2001年
9 本报记者 胡雅君;新拆迁条例再问民意:公共利益界定存争议[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10 本报记者 王春生 王卫星;54公顷村集体土地变国有引争议[N];西部时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于忠春;人权视角下的环境权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2 侯怀霞;私法上的环境权及其救济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3 周启梁;论我国资源循环利用的立法模式选择[D];重庆大学;2007年
4 唐绍均;生产者责任延伸(EPR)制度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5 李爱年;环境法的伦理审视[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巩固;环境伦理学的法学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7 张颖慧;企业组织变动与工作权保障[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晓青;论环境权的法律属性[D];苏州大学;2004年
2 马波;论我国环境行政执法的完善与发展——以环境权的法律属性为视角分析[D];福州大学;2005年
3 李慧玲;环境权宪法化反思[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陈学敏;环境知情权[D];武汉大学;2004年
5 雷忆庭;程序性环境权法律制度研究[D];福州大学;2005年
6 赵国勇;环境权法律化的反思——以权利法律化为视角[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7 李微;环境权的法律分析[D];黑龙江大学;2003年
8 罗飞云;环境权诉讼法律制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9 曹夏琼;我国环境侵权的民事责任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10 李玉泉;环境保护相邻权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6976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1697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