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环境法论文 >

论环境法学研究范式变革的深层探索——《民本视阈下环境法调整机制变革:温州模式内在动力的新解读》一书评介

发布时间:2018-04-02 23:28

  本文选题:环境法学 切入点:法律调整机制 出处:《太平洋学报》2011年05期


【摘要】:正法律调整机制指由法律调整主体、调整对象、调整行为(包括调整方法和调整过程)结合起来的整个系统的内部结构、内在联系和运作方式的统一,是法律对其调整对象实施影响、实现其调整功能的运作原理和运作方式。①它实质上是从整体、动态的角度探讨如何开发并运用
[Abstract]:The positive legal adjustment mechanism refers to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the whole system, the internal connection and the unification of the operation mode, which are combined by the subject of legal adjustment, the object of adjustment, and the adjustment behavior (including the adjustment method and the adjustment process).It is the operation principle and mode of operation that the law carries out to the object of its adjustment and realizes its adjustment function. 1 it is essentially to explore how to develop and apply it from the whole and dynamic point of view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
【分类号】:D91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蔡守秋;第三种调整机制——从环境资源保护和环境资源法角度进行研究(上)[J];中国发展;200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洪坤;沉默权的代价[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2 刘红;基于衡平理念探析知识产权权利冲突[J];中华商标;2004年07期

3 蔡丹;授权资本制度不适合我国之法理学思考——论中国公司资本制度的改革[J];安康师专学报;2005年01期

4 张静;;从思想到生活:中国法学的目的迷失及找回——《中国法学向何处去》所开启的思考[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5 季卫东;;法律程序的形式性与实质性——以对程序理论的批判和批判理论的程序化为线索[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6 刘泽君;论法的价值取向[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1997年04期

7 黄金荣;法的形式理性论——以法之确定性问题为中心[J];比较法研究;2000年03期

8 顾元;中国传统衡平司法与英国衡平法之比较——从“同途殊归”到“殊途同归”[J];比较法研究;2004年04期

9 于兆波;博登海默《法理学》中的三个问题探析[J];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10 李长健;涂晓菊;张锋;;我国农民权益保护法律援助机制构建——宏观立法与微观运作的契合[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晓平;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治理制度与治理模式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2 张明远;证券投资损害诉讼救济论[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0年

3 曲新久;刑事政策的权力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4 孙笑侠;程序的法理[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5 周汉华;中国法制改革论纲:从西方现实主义法律运动谈起[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6 陈海光;中国法官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7 唐宏强;国家与社会:传统东方法律的运动机理[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8 祁型雨;利益表达与整合[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9 吴卫军;法理与建构:中国司法改革的宏观思考[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10 徐晓松;论公司资本监管[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辉;循环经济法律调整机制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2 陈晓燕;民间环保组织若干法律问题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3 韩威;1949—1956:中国法制建设的回顾与反思[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4 秦志凯;论法律效益[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5 彭书清;支付终结法律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01年

6 伍贤华;审判委员会制度研究[D];湘潭大学;2001年

7 雷天遥;价值视野中的中国法治现代化[D];湘潭大学;2001年

8 薄燕娜;论空间权[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9 彭艳崇;当代中国村法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10 王新宇;法律意识之理论探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平;陈亮;;我国环境侵害概念的功能主义审视[J];甘肃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2 曹阳;;浅析环境权[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06期

3 王逊;;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法律机制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1年16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泉生;;环境法学认识论——生态整体论初探[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1年

2 韩利琳;;环境法诊所式互动教学改革研究[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杜万平;;解读生态法学[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三册)[C];2005年

4 刘国涛;;“环境法学方法论”的名称解析[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李义松;吴国振;;论环境法学研究的当代任务[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焦艳鹏;戚道孟;;论法益学说对环境法学研究的价值[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7 陈兴华;;论我国农村环境利益冲突的法律调整机制[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1年

8 疏震娅;;论环渤海区域生态环境的立法保护[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6分会场-绿色经济与沿海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黄聪秀;;浅析环境权的客体——以森林资源为例[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10 李挚萍;彭本利;;风险社会背景下原生环境问题的法律规制[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郄建荣;环境违法企业难制裁 地方部门保护是主因[N];法制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胡雅君 实习记者 潘海东;黑熊悲剧:动物权益难立法[N];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

3 本报记者 郄建荣;机动车排污收费于法无据[N];法制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胡新桥 本报实习生 刘志月;“多龙治湖”致法规15年屡提未立[N];法制日报;2010年

5 陈振凯 郜利敏 宋磊;阳柴湖实践成功拯救湿地[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6 本报记者 郄建荣;“五日制”限行触动“班车情结”[N];法制日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郄建荣;环保行政处罚不再“自由”[N];法制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钱炜;《环保法》的“尴尬”何时才能解除?[N];科技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郄建荣;环保部应该起诉紫金矿业[N];法制日报;2010年

10 见习记者 胡雅君;16类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要定期披露环境信息[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继恒;环境法的人文精神论纲[D];武汉大学;2011年

2 李冰强;公共信托理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辉;循环经济法律调整机制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2 李萱;环境法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困境及出路[D];清华大学;2003年

3 杨丽娟;我国环境纠纷的行政法调整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4 刘荣刚;试论比较环境法学的基本范畴[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年

5 李修棋;环境权制度化的困境及其出路[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6 陈真亮;中国环境法法典化的方法论问题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7 项春晖;当代中国环境立法价值取向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8 朱慧甜;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环境法治研究[D];东华大学;2012年

9 王瑾;我国环境立法后评估制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10 范俊荣;环境行政法的价值定位与制度建构[D];东北林业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7026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17026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ff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