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生态城市法律制度构建
本文选题:生态城市 切入点:可持续发展 出处:《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摘要】: 由于城市快速发展,人与自然矛盾不断加剧,城市问题日益突出。探索城市发展的内涵和方向,规划未来城市最美好的蓝图,也自然而然地成了世界各国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生态城市的提出顺应城市发展的趋势。我国建设生态城市将实现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立,而且对构建和谐社会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生态城市建设具有显著的跨学科特点,涉及到经济学、生态学、社会学等多门学科内容,同时具有极强的实践性特点。就生态城市建设的研究而言,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方法。主要包括文献归纳法,通过回顾和梳理国外相关文献研究,结合目前相关科学最新成果,就生态城市建设理论进行归纳分析。案例比较分析法,就国外生态城市建设成功案例比较研究,总结研讨其得失以期对我国生态城市建设有所启示。 本文首先指出生态城市已成为21世纪城市建设发展的方向,面对我国日益严重的城市化问题,生态城市建设也成为我国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然后在此基础上,对比国外生态城市建设实践和经验,指出目前我国生态城市建设尚处于初步探索与实践阶段且我国城市化问题严重,国外生态城市建设日趋成熟,因此要改变我国城市建设的现状并提高我国城市竞争力,须借鉴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的启示加快中国生态城市建设。 我国生态城市环境保护政策上,要做到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坚决削减污染总量、加大从源头上的预防力度,杜绝新生污染源、加大生态城市建设力度,提升城乡生态环境质量、加大循环经济发展力度,促进生态产业发展。在我国生态建设的立法上,首先要明确生态城市立法的原则和导向,坚持可持续发展、政府主导和市场推进的原则。其次,逐步完善生态城市立法、确立可持续发展、环境权的宪法地位、修改完善现行《环境保护法》、《城乡规划法》体系,加快制定专门的《生态城市建设促进法》和坚持依法行政,要建立行之有效的责任监督和追究机制。加快完善其他配套法制制度如改革生态城市环境监督管理体制,提高环境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增强全社会公民生态城市法制意识。
[Abstract]:Due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man and nature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and the urban problem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rominent.To explore the connotation and direction of urban development and to plan the best blueprint for future cities have naturally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facing countries all over the world. The proposal of ecological cities conforms to the trend of urban development.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ty in China will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ities, promote the establishment of resource-saving and environment-friendly society, and also have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society.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ty has remarkable interdisciplinary characteristics, including economics, ecology, sociology and so on.As far as the study of ecological city construction is concerned,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empirical analysis is adopted.Mainly includes the literature induction, through reviewing and combing the foreign related literature research, combined with the latest achievements of relevant science at present, the ecological city construction theory is summarized and analyzed.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makes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successful cases of eco-city construction in foreign countries, and sums up its gains and losses in order to enlighten the construction of eco-city in China.This paper first points out that eco-city has become the direction of urban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in the 21st century. In the face of the increasingly serious urbanization problem in China, eco-city construction has become the inevitable choice of urban development in China.On the basis of this, compared with the practice and experience of foreign eco-city construction,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at the eco-city construction in our country is still in the initial stage of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and the urbanization problem is serious in our country, and the foreign eco-city construction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mature.Therefore, in order to change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urban construction in China and improv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Chinese cities, we must draw lessons from the enlightenment of foreign eco-city construction to 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of eco-cities in China.In our country's eco-cit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olicy,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environmental control, resolutely reduce the total amount of pollution, increase the prevention from the source, put an end to the new pollution sources,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ty,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Increase circular economy development dynamics, promote ecological industry development.In the legislation of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in our country, first of all, we should make clear the principle and guidance of eco-city legislation, adhere to the principl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vernment-led and market-oriented.Secondly, we should gradually improve the ecological city legislation, establish the constitutional statu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rights, and revise and improve the existing system of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Law and the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Law.We should speed up the formulation of a special Law on the Promotion of Ecological City Construction and adhere to the administration according to law, and establish an effective mechanism for supervision and investigation of responsibility.We should speed up the improvement of other supporting legal systems, such as reforming the ecological city environment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 raising the level of modernization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ulture, and strengthening the citizens' awareness of the legal system of ecological city in the whole society.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D922.68;TU98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波;;论建设生态城市的立足点[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6年03期
2 周家高;城市建设的趋势──生态城市[J];城市研究;1995年02期
3 郁桂林;;泰州生态城市建设研究[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4 王攀;;城市生态化与生态城市建设[J];华章;2010年28期
5 林柯,孔吉萍,胡岩;关于将乌鲁木齐建成高度文明的生态化城市的一点思考[J];新疆环境保护;1997年03期
6 陈迁进;;金华打造“山水生态城”[J];浙江林业;2003年02期
7 蒋克旭;建设生态城市全面推进葫芦岛市经济发展[J];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00年04期
8 王丽;城市生态建设刍议[J];山西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9 王芬 ,钱杰 ,唐东雄;生态城市建设理论与实践的再思考[J];上海环境科学;2002年05期
10 徐明,石宗明;理想的城市生活环境——生态城市[J];福建环境;200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铁衍;;生态城市:理念与行动[A];发展循环经济 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郑贵鸿;;关于城市生态规划的几点看法[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3 肖翊;李洋;;建设生态城市——中国城市化发展的立足点[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4 胡荣桂;曹治平;宋能文;;生态城市建设的理论与实践[A];武汉市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吴锦添;;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6 原华君;;生态城市的概念及发展回顾[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7 刘玉海;;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生态日照[A];复合生态与循环经济——全国首届产业生态与循环经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8 王勇;张琳;;迈向和谐:生态城市的管理策略[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7年
9 周杰;;生态城市研究[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苏泽群;;扬州——建设生态城市,崇尚生态文明[A];中国科协2001年学术年会分会场特邀报告汇编[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何北剑;迈向生态城市[N];沈阳日报;2007年
2 贾明迅;低碳城市建设“四重奏”[N];建筑时报;2009年
3 记者 黄瑾;雅安 一座区域性生态城市正在崛起[N];雅安日报;2010年
4 本报通讯员 马雷云;渭南创建生态城市[N];中国环境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李佳师;沈阳:生态城市建设先行一步[N];中国电子报;2009年
6 特派记者 董明;建生态城市 谋创业宜居[N];柳州日报;2009年
7 本报评论员;加快海东开发 打造高原山地生态城市[N];大理日报(汉);2009年
8 记者 许跃彬 通讯员 白金锁;古城灵寿初显生态城市新格局[N];石家庄日报;2010年
9 陈喜;创建生态城市 构建秀美扬州[N];扬州日报;2005年
10 记者 张瑾;构建生态城市新格局 营造温馨美好新家园[N];上饶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宪军;生态城市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黄杉;城市生态社区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王飞儿;生态城市理论及其可持续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4 曹广成;抚松县生态经济型城市建设探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5 周平;城市建设中的市政债券融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6 曹福存;葫芦岛市生态城市规划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2年
7 彭贤则;荆州优势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8 毕凌岚;生态城市物质空间系统结构模式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9 吴尧;澳门近代晚期建筑转型研究[D];东南大学;2004年
10 王亚军;生态园林城市规划理论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玲;生态城市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2 胡颜霞;西安生态城市的格局、评价及发展对策[D];西北大学;2004年
3 郑洋;生态城市的基本理论和实践途径[D];北京大学;2005年
4 邓清华;生态城市空间结构研究——兼析广州未来空间结构优化[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张文信;洛阳市生态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协调研究[D];河南大学;2004年
6 周海燕;长沙生态城市建设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方满莲;生态城市空间发展模式探析及岛城的理论初探[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张磊;福州市社区生态性现状调查及评价[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9 吴金星;生态城市建设理论与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10 张春梅;浅谈生态建筑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的重要性[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7082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1708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