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立法的伦理评判
本文选题:环境立法 切入点:环境道德法律化 出处:《道德与文明》2010年02期
【摘要】:环境伦理思想自身的进程不同程度地影响到国内环境立法和国际环境立法,以及环境立法的目的、程序、内容等各个方面。传统的部门法不合乎环境保护目的性的根源在于传统的伦理观对自然和环境之固有价值认识的缺陷,这是导致现代环境法兴起的法律根源和道德根源。承认自然价值和自然权利的生态中心论环境伦理思想为处理新型的人与自然关系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环境道德和环境法的相互影响和作用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环境道德的法律化和环境法的道德化。
[Abstract]:The process of environmental ethics affects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legislation, as well as the purpose, procedure and content of environmental legislation to varying degrees.The reason why the traditional department law is not in accord with the purpos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lies in the defect of the traditional ethics view on the inherent value of nature and environment, which is the legal and moral root that led to the rise of modern environmental law.The ecocentric theory of recognizing natural values and rights lays a solid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dealing with the new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An important manifestation of the mutual influence and function of environmental morality and environmental law is the legalization of environmental morality and the moralization of environmental law.
【作者单位】: 井冈山大学;江西师范大学伦理学研究所;南昌航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
【分类号】:B82-058;D922.6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蔡守秋;论环境道德与环境法的关系[J];重庆环境科学;1999年02期
2 汪劲;伦理观念的嬗变对现代法律及其实践的影响──以从人类中心到生态中心的环境法律观为中心[J];现代法学;2002年02期
3 高利红;环境法的生态伦理外套[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长健;薛报春;李昭畅;;我国区域环境法律制度研究综述[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2 屈振辉;;论生态文明以及道德与法律支撑[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8年09期
3 曾建平;;环境伦理制度化的困境[J];道德与文明;2006年03期
4 黎桦,刘超;试论环境法上的“人”[J];法学评论;2005年04期
5 陈艳玫;;“环境乌托邦”抑或改革路径?——自然体法律主体地位探索[J];法制与社会;2008年25期
6 王紫零;;现代环保冲击下的法律嬗变[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7 翟巍;民事环境权研究[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8 王紫零;非人类存在物法律主体资格初探[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9 王紫零;李国波;;环境法律演化的理论分析[J];西部法学评论;2011年03期
10 李国明;朱成艮;;论文明演进中环境法治思想之发展[J];法制与社会;2011年3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屈振辉;;生态文明需要环境伦理与法制保障[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2 孟庆垒;;自然物权利论争综述[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6年
3 晋海;;美国环境正义运动及其对我国环境法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启示[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屈振辉;;生态文明需要环境伦理与法制保障[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杜健勋;;环境利益论纲[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王紫零;;环保打开了法律的潘多拉魔合[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屈振辉;;环境伦理与法制:生态文明的双重保障[A];后现代哲学与生态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秀萍;论法律的伦理性[D];吉林大学;2006年
2 秦鹏;生态消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3 文同爱;环境法保护对象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4 周晨;环境损害赔偿立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5 那力;国际环境法的新理念与国际法的新发展[D];吉林大学;2007年
6 王岩云;当代中国权利问题研究检视[D];吉林大学;2008年
7 曹锦秋;法律价值的“绿色”转向[D];吉林大学;2008年
8 韩梅;中学地理学科中的环境伦理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王圣礼;论环境法律主体与客体[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10 赵爽;能源法律制度生态化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阳丽波;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探析[D];湘潭大学;2010年
2 陈兆开;论环境行政非强制性管理手段[D];河海大学;2004年
3 偶芳;“人与自然是兄弟”——对云南丽江纳西族环境保护习惯法的文化解读[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4 王志茹;环境保护刑事法律生态化研究[D];福州大学;2005年
5 王细芳;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的哲学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6 曾特清;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双重视角[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胡靓;论我国上市公司的环境法律义务[D];武汉大学;2005年
8 刘爱国;价值设定[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9 班洪光;西藏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保护立法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10 何晓榕;生态法上的人[D];福州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余谋昌;环境意识与可持续发展[J];世界环境;1995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熊晓青;;环境立法之经济分析的合理性限度——以新制度经济学为视角[J];环境资源法论丛;2007年00期
2 李锦丽;刘莉;;关于我国农村环境保护中立法和执法问题的探讨[J];法制与社会;2011年25期
3 李树;陈刚;陈屹立;;环境立法、执法对环保产业发展的影响——基于中国经验数据的实证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11年08期
4 曾立新;沈海滨;;美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发展的法律背景[J];世界环境;2011年04期
5 罗旦清;;刍议我国突发性环境立法的完善[J];知识经济;2011年16期
6 张建伟;;对农村环境侵权的法律思考[J];环境保护;2011年15期
7 曹明德;;关于修改我国《环境保护法》的若干思考[J];绿叶;2011年08期
8 ;绿色思想[J];绿叶;2011年08期
9 耿瑞珍;;建筑施工噪声何时休[J];环境保护;2011年15期
10 李橙林;;防治城市污染向农村转嫁的法律思考[J];学理论;2011年2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潘春梅;倪春青;;WTO背景下我国环境法律体系构建的路径[A];适应市场机制的环境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2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2年
2 那力;吴真;王小钢;;水污染防治法: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对“环境立法目的二元论”的追问和反思[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一册)[C];2005年
3 晁润;;可持续发展对我国环境法的影响[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6年
4 俸俊玲;李文华;邵建忠;;浅论我国环境立法目的的修改[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07年
5 史玉成;;西部区域生态环境法治建设的现状与未来——兼论我国环境立法的完善[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6 张百灵;;从地球之友诉兰得洛环境服务公司案谈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王思锋;;试论环境风险防范机制与陕西环境保护政策的制定[A];环境保护法制建设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集(下)[C];2007年
8 秦承敏;;农村生态环境法制建设思考[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王贵林;许涛;张英宇;邹芳玉;邱传毅;矫学成;;俄罗斯的环境保护立法与执法[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09年
10 赵静;张明涛;胡少波;;长株潭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区域环境立法问题研究[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三)[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郄建荣;美国:环境立法的归宿是以人为本[N];法制日报;2009年
2 四川省成都市环保局 杨文涛;环境立法应关注农村[N];中国环境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王硕;环境立法三十年:依然任重道远[N];人民政协报;2010年
4 记者 马美菱;市民热情参与环境立法[N];文汇报;2001年
5 沈阳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崔红;生态文明与我国环境立法的创新[N];镇江日报;2008年
6 记者 梁佳佳 通讯员 莫耘红 实习生 陈颖婕;生态环境立法成重点[N];法治快报;2010年
7 束洪福;改革与发展蓝皮书回顾环境立法30年[N];科技日报;2008年
8 束洪福;发展和改革蓝皮书回顾环境立法30年[N];科技日报;2008年
9 刘世昕;环境立法要避免“争权而不负责”现象[N];西部时报;2007年
10 郄建荣;环境立法虽多但只停留在理想层面[N];中国改革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万平;环境行政权的监督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2 夏凌;环境法的法典化[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3 李丹;环境立法的利益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4 李爱年;环境法的伦理审视[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李冬梅;美国《综合环境反应、赔偿和责任法》上的环境民事责任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张毅;生态主义视角下的政策分析理论初探[D];吉林大学;2006年
7 吕欣;环境刑法的反思与重构[D];山东大学;2008年
8 左佳;完善中国环境规制法律体系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9 唐萌;迈向互动式公众参与理念[D];吉林大学;2009年
10 刘爱军;生态文明视野下的环境立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明星;中国古代环境立法略论[D];苏州大学;2012年
2 王芳;2000年以来山西省环境立法科学性的调研报告[D];山西大学;2012年
3 王瑾;我国环境立法后评估制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郝红燕;促进型环境立法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2年
5 张春云;昆明市环境立法的现状分析与完善[D];昆明理工大学;2004年
6 丁庶君;中国环境保护立法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7 孙媛媛;公众参与环境立法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玉芬;2001-2010年山西省环境立法资源分配情况的调研报告[D];山西大学;2012年
9 王金玲;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统一环境立法构建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4年
10 汪晓东;无烟环境立法一般理论探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7121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1712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