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环境法论文 >

胶州湾环境保护法律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05 01:21

  本文选题:胶州湾 切入点:环境保护 出处:《海洋科学》2015年03期


【摘要】:胶州湾正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如湿地减少,海域面积不断缩小、纳潮量持续减小;水域污染严重,水质日益恶化;生物资源衰退等,针对这些问题,对涉及胶州湾的各级法律法规进行分析研究,找出了现行法律的欠缺之处:法律体系不完善、海洋执法水平较低、司法救济不足。立法方面,国家立法和地方立法不完善,尚未形成健全有效的胶州湾保护法律体系;执法方面,既往的执法工作取得了积极有效的成果,但执法能力仍然有待提高;司法方面,受制于我国司法体系,司法救济并没有真正到位。针对这些不足提出解决胶州湾法律问题的对策建议,主要有:健全海洋法律体系、提高海洋执法能力、健全司法救济制度。期望为青岛市整治胶州湾环境问题、合理开发利用胶州湾、保护胶州湾海洋环境提供参考。
[Abstract]:Jiaozhou Bay is facing serious environmental problems, such as the reduction of wetlands, the continuous reduction of sea area and the continuous decrease of tidal capacity; the serious water pollution and deteriorating water quality; and the decline of biological resources.This paper analyzes and studies the laws and regulations at all levels in Jiaozhou Bay, and finds out the deficiencies of the existing laws: imperfect legal system, low level of ocean law enforcement and insufficient judicial relief.In terms of legislation, the national and local legislation is not perfect, and a sound and effective legal system for the protection of Jiaozhou Bay has not yet been formed. In the area of law enforcement, positive and effective results have been achieved in the past law enforcement work, but the law enforcement capacity still needs to be improved; and in the judicial aspect,Restricted by our judicial system, judicial relief is not really in place.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solve the legal problems in Jiaozhou Bay are as follows: to perfect the marine legal system, to improve the law enforcement capacity of the sea, and to perfect the judicial relief system.It is expecte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Qingdao to rectify th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of Jiaozhou Bay, develop and utilize Jiaozhou Bay reasonably, and protect the marine environment of Jiaozhou Bay.
【作者单位】: 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堪培拉分校物理环境及数学科学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研究项目(2013JDPY01)
【分类号】:D922.6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马晓菲;谢文霞;赵全升;;胶州湾生态安全战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5期

2 贾宇;健全、完善我国海洋法律体系刍议[J];海洋开发与管理;1998年01期

3 王伟;张世奇;纪友亮;;环胶州湾海岸线演化与控制因素[J];海洋地质动态;2006年09期

4 任红梅;;胶州湾湿地完善青岛城市生态功能初探[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余云军;胶州湾流域与海岸带综合管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伟;王锦程;李博;;东海平湖油气田八角亭构造区H4段沉积展布特征和相模式研究[J];地层学杂志;2011年04期

2 罗瑞新;林炜;;我国海洋生物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3 罗勤民;秦永鹏;贾珍臻;;青岛唐岛湾的形成机制与海岸演化[J];高校地质学报;2011年04期

4 庄军莲;;广西涉海工程项目建设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分析[J];广西科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5 王伟;;张屯嘴—丁家嘴沿岸现代沉积和水动力研究[J];海洋地质动态;2010年02期

6 崔晓朵;王伟;曹刚;于忠友;;墨西哥EPC区碳酸盐岩储层裂缝特征和非均质性研究[J];海洋地质前沿;2011年01期

7 鲍劲;;中国海洋生物资源利用概况[J];科技致富向导;2010年24期

8 刘阳;杨添朝;王群;;海南七仙岭休闲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SWOT分析[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9 李京梅;许志华;姚海燕;刘铁鹰;;胶州湾围填海生态损害评估——支付卡和单边界二分法的比较[J];海洋环境科学;2014年04期

10 周春艳;李广雪;史经昊;;胶州湾近150年来海岸变迁[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马彩华;游奎;彭斌;许志华;李康;赵焕利;袁伟;;胶州湾产业格局变动对环境的影响分析[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1年

2 孟慧慧;陈亮;;基于RMP理论的海口休闲体育旅游管理[A];2013全国体育管理科学大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史经昊;胶州湾演变对人类活动的响应[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石欣;海洋环境监测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田其云;海洋生态法体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4 邹涛;夏季胶州湾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5 王夕源;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生态渔业发展策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纪朝彬;胶州湾生态环境现状分析及治理对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浦祥;大沽河流域非点源氮输出及其对胶州湾水质影响的数值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3 赵蕾;中国制定《海洋基本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4 陈金瑞;胶州湾及青岛近海岸线变迁对青岛近海海洋动力环境的影响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5 赵瑾;环胶州湾河流对胶州湾水沙输送的数值模拟[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6 魏莱;基于生态系统水平的胶州湾海岸带管理指标体系初步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7 郭臣;胶州湾围填海造陆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8 张健;河口区悬浮物—水界面营养盐交换行为与动态变化特征[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9 邹卉;洋河下游地区地下水及营养盐向海输送研究[D];青岛大学;2013年

10 张顺香;青岛市胶州湾滩涂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T·威廉姆森;;二十一世纪的逻辑与哲学[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2 陈文英,毛致伟,沈万斌,孙述海;农业非点源污染环境影响及防治[J];北方环境;2005年02期

3 于峰;史正涛;彭海英;;农业非点源污染研究综述[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年08期

4 李莉;梁生康;石晓勇;王修林;;2007年环胶州湾入海河流污染状况和污染物入海通量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年06期

5 李秀彬;土地利用变化的解释[J];地理科学进展;2002年03期

6 欧维新,杨桂山;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海岸环境演变影响的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3年04期

7 戴志军,李春初,陈锦辉;华南海岸带陆海相互作用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04年05期

8 王蕊;王中根;夏军;;地表水和地下水耦合模型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8年04期

9 陈佑启,PeterH.Verburg;中国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的多尺度空间分布特征分析[J];地理科学;2000年03期

10 于兴修,杨桂山,王瑶;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环境效应研究进展与动向[J];地理科学;2004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淑江;胶州湾生态系统主要生态因子的长期变化[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2年

2 闫菊;胶州湾海域海岸带综合管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3 盖美;近岸海域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海陆一体化调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4 刘哲;胶州湾水体交换与营养盐收支过程数值模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5 刘东艳;胶州湾浮游植物与沉积物中硅藻群落结构演替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6 张燕;海湾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法与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7 韩旭;青岛市生态系统评价与生态功能分区研究[D];东华大学;2008年

8 孙磊;胶州湾海岸带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与预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9 王翠;基于生态系统的海岸带综合管理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10 秦云鹏;青岛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国庆;大沽河地下水库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2 姚云;胶州湾水域富营养化特征和形成机制的初步探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4年

3 陈瑞琴;青岛市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及驱动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王淑英;胶州湾周边地下水及营养盐向海湾的输送[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5 贾立华;大沽河地下水库脆弱性评价[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6 徐进;大沽河干流青岛段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7 马妍妍;基于遥感的胶州湾湿地动态变化及质量评价[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8 贾怡然;填海造地对胶州湾环境容量的影响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9 叶玉玲;胶州湾周边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营养盐输送[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10 赵杰;青岛市生态足迹的计算与动态分析[D];青岛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付会;刘艺杰;郑秀苹;;胶州湾海域水产品出口养殖区环境健康状况研究[J];海洋湖沼通报;2012年03期

2 王艳玲;安文超;刘伟;;胶州湾海域富营养化水平与浮游植物多样性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年10期

3 杨东方;陈豫;常彦祥;刘春秀;翁怡婵;;胶州湾水体镉的分布及来源[J];海岸工程;2013年03期

4 李冠国;;胶州湾口浮游生物的变化[J];山东大学学报;1952年01期

5 李德仁;胶州湾环境污染与防治对策初探[J];海洋环境科学;1988年02期

6 于庆东;胶州湾各岸段养殖条件综合评价[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1990年02期

7 孙耀,陈聚法,张友篪;胶州湾海域营养状况的化学指标分析[J];海洋环境科学;1993年Z1期

8 杨东方;赵玉慧;卜志国;陈生涛;徐子钧;;胶州湾水域重金属砷的分布及迁移[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4年01期

9 卢敏,张龙军,李超,邹立,张经;1999年7月胶州湾东部赤潮生消过程生态环境要素分析[J];黄渤海海洋;2001年04期

10 李玉,俞志明,宋秀贤,母清林,孙松;胶州湾海水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含量及分布[J];海洋与湖沼;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东方;高振会;孙培艳;秦洁;郭军辉;;胶州湾西南水域重金属砷的分布[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09年

2 马彩华;游奎;彭斌;许志华;李康;赵焕利;袁伟;;胶州湾产业格局变动对环境的影响分析[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1年

3 杨东方;石强;张爱君;白红妍;陈晨;;胶州湾水域的石油分布[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2年

4 林晓红;王伟;林森;;水环境容量分析及保护对策研究——以胶州湾为例[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9.城市生态规划)[C];2012年

5 沈志良;;胶州湾营养盐结构的长期变化及其对浮游植物组成的影响[A];中国海洋与湖沼学会甲壳动物学分会、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与湖沼学会生态学分会200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6 周玉娟;杨桂朋;丁海兵;刘春颖;;低分子量有机酸对胶州湾海水酸化的影响[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7 杨东方;朱四喜;王凤友;杨秀琴;吴云杰;;汞对胶州湾水域的影响——水域迁移过程[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五章)[C];2014年

8 陈聚法;陈碧鹃;李秋芬;过锋;崔毅;马绍赛;;胶州湾北部海域水环境质量现状及其动态变化[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水文气象分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潮汐及海平面专业委员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计算海洋物理专业委员会、山东(暨青岛市)海洋湖沼学会2005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王广俊;;保护胶州湾生态环境[A];山东省海洋经济技术研究会2005年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颜天;谭志军;李钧;张永山;于仁诚;王云峰;周名江;;赤潮的生物毒性评价的初步研究——生物毒性测试方法在一次胶州湾赤潮中的应用[A];第七届全国海洋湖沼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霍峰;环胶州湾高速公路(市区段)拓宽改造[N];青岛日报;2008年

2 记者 代桂云;让胶州湾承担起百年发展重任[N];人民政协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陆波;“胶州湾的生态会大有改观”[N];青岛日报;2013年

4 ;青岛市胶州湾保护条例[N];青岛日报;2014年

5 李明春;从“四份档案”看胶州湾[N];中国海洋报;2004年

6 田小明;胶州湾“瘦身”牵动青岛神经[N];中国海洋报;2005年

7 国家海洋局北海监测中心 高振会;胶州湾近岸污染变化研究[N];中国海洋报;2005年

8 王建高;保护胶州湾刻不容缓[N];科技日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周建亮;多措并举让“母亲湾”青春重现[N];青岛日报;2005年

10 苏万明;胶州湾海域面积75年缩小了35%[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经昊;胶州湾演变对人类活动的响应[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刘哲;胶州湾水体交换与营养盐收支过程数值模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3 赵淑江;胶州湾生态系统主要生态因子的长期变化[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2年

4 邹涛;夏季胶州湾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5 李颖虹;胶州湾生态系统动态变化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2年

6 张学庆;近岸海域环境数学模型研究及其在胶州湾的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7 孙磊;胶州湾海岸带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与预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8 余云军;胶州湾流域与海岸带综合管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张燕;海湾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法与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10 闫菊;胶州湾海域海岸带综合管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瑾;环胶州湾河流对胶州湾水沙输送的数值模拟[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2 徐晓达;胶州湾东部和青岛前海地质环境及污染状况的初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3 白伟明;胶州湾工程地质环境特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4 牟森;胶州湾岸线变化对动力环境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5 纪朝彬;胶州湾生态环境现状分析及治理对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董兆选;胶州湾海水环境质量评价及污染防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7 刘宗丽;胶州湾水体低分子量有机酸的特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8 展鹏;胶州湾三维水动力及生态动力学数值模拟[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9 吕志峰;胶州湾排污优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10 任晶;胶州湾细菌多样性及抗性细菌种类及其抗性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7125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17125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f0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