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公约》与中国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
本文选题:生物多样性公约 + 海洋生物多样性 ; 参考:《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摘要】: 近年来,虽然我国正逐步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但目前我国环境和资源状况仍不容乐观。其中,由于过度捕捞、海洋工程、生产及生活污水排放,造成了我国海洋环境质量下降,海域生态结构失衡,海洋物种急剧减少,生物多样性下降。同时,海洋及海岸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能力不足和措施不力,加剧了这种状况恶化的趋势。 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涉及跨界问题,需要通过国际合作来加以解决。于1993年12月29日正式生效的《生物多样性公约》是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国际条约之一,它的制定和生效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个里程碑。公约第一次对生物多样性作了全面的阐述,内容涉及了遗传资源的取得和利用,技术转让和生物安全,从建立保护区系统到重建退化的生态系统和恢复受威胁物种,到采取迁地保护措施等。 国内不少学者围绕《生物多样性公约》产生的背景、制定和履行情况进行了一些研究,新世纪初始,《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实行以来,鲜有学者专门针对《生物多样性公约》与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进行细致系统的研究与探讨,国外学者的相关著述也较少。基于此,本文试图以《生物多样性公约》与中国海洋生物保护为中心,系统研究《生物多样性公约》对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作用及其借鉴意义,进而思考该公约的完善和发展对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推动作用及启示。 本文首先从研究对象入手,开篇介绍《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制定背景、目标、主要议题,公约的特点及历史发展,介绍公约的运行机制,执行情况及其新发展;然后,探索《生物多样性公约》的运行机制和在海洋生物保护方面的活动;在此基础上,以中国在海洋生物保护方面为主线,阐述中国履行公约的情况,从中国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机制的设计和具体事实入手,指明我国目前的现实情况并提出不足之处,对存在问题进行剖析;最后,通过介绍俄罗斯、美国等发达国家在海洋生物保护以及履行公约方面的特点和先进之处,提出完善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提高我国履约能力的建议。 总的来说,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和创新点主要集中在公约的特点和借鉴意义的探究上,试图以动态的视角,拟解决怎样构筑一套既适合中国海洋生物保护现状,又能够更好地履行公约的中国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体制的问题,走可持续发展海洋的道路。本文的写作目的在于通过分析公约的运作情况与中国海洋生物保护事业的发展状况,将二者紧密联系起来,旨在探析国际条约体现的国际法律模式如何在缔约国国内法律体系中运作,即国际法的国内法转化问题。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although China is gradually on the path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ut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our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is still not optimistic.Among them, due to overfishing, marine engineering, production and domestic sewage discharge, the quality of marine environment in China has decreased, the ecological structure of the sea area is out of balance, the marine species has decreased sharply, and the biodiversity has declined.At the same time, inadequate management capacity and inadequate measures for marine and coastal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have exacerbated the worsening trend.Conservation of marine biodiversity involves transboundary issues that need to be addressed through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The 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which entered into force on December 29, 1993,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international treaties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marine biodiversity.For the first time, the Convention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description of biodiversity, covering access to and use of genetic resources, technology transfer and biosafety, from the establishment of protected area systems to the rehabilitation of degraded ecosystems and the restoration of threatened species,To take measures to protect the relocation, etc.Many domestic scholars have made some studies on the background of the 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and its implementation.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new century, 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Few scholars have made detailed and systematic research on the 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and marine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and few related works have been written by foreign scholars.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systematically study the role of the 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in the protection of marine biodiversity in China and its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cusing on the 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and the protection of marine life in China.Furthermore, the author thinks about the impelling effect and enlightenment of the perf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onvention on marine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in China.This paper begins with the research object,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objectives, main topics, characteristics and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the 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introduces the mechanism, implementation and new development of the Convention.Exploring the operational mechanism of the 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and its activities in the area of marine biological protection, and on this basis, taking China as the main line in the field of marine biological protection, to elaborate on China's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nvention,Starting with the design and concrete facts of the legal mechanism for the protection of marine biodiversity in China,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current reality of our country and puts forward some shortcomings, and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Finally, by introducing Russia,The United States and other developed countries in the protection of marine life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nvention 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ced points, put forward to improve China's marine biodiversity protection, improve our ability to comply with the proposal.In general, the focus and innovation of this research mainly focu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nvention and the exploration of reference significance, trying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how to construct a set of marine life conservation in China from a dynamic perspective.Furthermore, the legal system of marine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in China should be better implemented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ocean should be pursued.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closely link the operation of the Conven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arine life conservation in China.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explore how the international legal model embodied in international treaties operates in the domestic legal system of the contracting States, that is, the conversion of international law into domestic law.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D996.9;D922.6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剑,张卿;传统知识和民间文学的国际保护——TRIPS协议下保护的构想[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2 王倩倩;;论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的完善[J];经营管理者;2010年04期
3 吴军;张称意;徐海根;;《生物多样性公约》下的气候变化问题:谈判与焦点[J];生物多样性;2011年04期
4 王长进;;论传统知识的可知识产权性——兼以经济学中激励理论为分析方法[J];新学术;2007年02期
5 侯仰坤;;遗传资源保护的基本原则和难点探析[J];商场现代化;2008年15期
6 季柳阴来;;国际环境条约在中国的履行——以《生物多样性公约》为例[J];法制与社会;2011年18期
7 史学瀛;董跃;;多元价值的对话和协调——论CBD与TRIPs发挥联合优势的基础及具体设想[J];南开大学法政学院学术论丛(上);2002年00期
8 刘惠荣;李可;;公海范围内科学研究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法学思考[J];海洋信息;2009年03期
9 王轶坚;;国家管辖范围以外深海底生物资源法律适用问题初探[J];法制与社会;2011年14期
10 翟勇;;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立法[J];世界环境;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斌;;中国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及国际合作前景[A];面向21世纪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第三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2 李新正;;浅谈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现状及其保护[A];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四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3 谭围;;海南海洋生物多样性现状及其可持续利用[A];生态文明·绿色崛起——中国生态前沿报告[C];2010年
4 黄宗国;唐森铭;;中国海洋生物多样性与持续开发[A];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首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5 刘瑞玉;;大力加强海洋生物多样性研究[A];中国动物学会甲壳动物学分会、中国海洋与湖沼学会甲壳动物学分会2004年甲壳动物学分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6 张淑梅;;自然博物馆应加强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和宣传[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7 马克平;;前言[A];第五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8 周秋麟;;南方海域四个典型海域的海洋生物多样性研究[A];第五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9 陈仲华;;TRIPS协议与《生物多样性公约》和传统知识——欧共体及其成员关于TRIPS协议理事会对TRIPS协议第27.3条(b)的审查和关于TRIPS协议与《生物多样性公约》和传统知识及民间文化保护的关系的意见[A];专利法研究(2003)[C];2003年
10 张霄;;沈阳市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调查的必要性[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田东霖;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任重道远[N];中国海洋报;2008年
2 ;2010年生物多样性目标成为关注焦点[N];中国绿色时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张佩颖;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发展的前提[N];中国企业报;2008年
4 记者 严圣禾;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国大会开幕[N];光明日报;2010年
5 秦京午;保护生物多样性造福人类[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
6 杨京彪;为了发展而保护[N];中国民族报;2008年
7 宫金娥邋杨祖媛;保护生物多样性:中国在行动[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8 记者 刘晓星;专家呼吁:西部地区生物多样性急需抢救[N];中国环境报;2005年
9 张黎;保护生物多样性刻不容缓[N];中国环境报;2006年
10 雪绒花;保护生物多样性需建立地方有效的协调机制[N];中国改革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栋;海洋生物多样性维持的经济价值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2 臧小丽;传统知识的法律保护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3 王娜;国际法对转基因产品国际贸易的管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4 杨俊杰;鲽形目分类检索及分子生物学应用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5 龚玉梅;林业领域中的生物安全性及其相关政策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7年
6 马英杰;我国珍贵濒危海洋动物保护法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7 王前军;对话与合作:环境问题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王蓉;我国自然科技资源共享立法问题与立法规划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9 梅智胜;我国传统药物知识保护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7年
10 杨远斌;遗传资源的知识产权利益分享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房艳;《生物多样性公约》与中国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2 陈可;论我国防治外来入侵物种法律制度的建立[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3 郝楠;遗传资源惠益分享法律制度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4 杜江江;论我国外来物种入侵的法律控制[D];昆明理工大学;2006年
5 宋欣;生物技术发明的权属保护与国际协调[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6 贾振宇;我国农业遗传资源的法律保护[D];四川大学;2005年
7 牟善忠;我国遗传资源保护法律制度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8 栾冲;转基因生物体越境转移的国际法规制问题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8年
9 马娟娟;遗传资源的知识产权利益分享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10 王孝华;技术性贸易壁垒与知识产权保护[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7506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1750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