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层视角下的农民环境维权
本文选题:农民 + 环境维权 ; 参考:《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摘要】:对闽西G村农民环境抗争过程的实地研究表明,农民在与企业和基层政府的博弈中,处于社会底层。从底层的角度出发,对转型期环境抗争主体的行动策略及逻辑进行分析,展现环境维权的形成过程,发现底层表达通常采取非制度化渠道,以日常化的行动维权为主。由于底层缺乏制度化的维权渠道,往往处于不利位置,难以实现预期的抗争结果,底层利益述求得不到合理解决。
[Abstract]:The field study on the environmental resistance process of farmers in G village of western Fujian shows that farmers are at the bottom of society in the game with enterprises and grass-roots government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bottom,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ction strategy and logic of the environmental protest subject in the transition period, shows the forming process of the environmental rights protection, and finds that the bottom expression usually adopts the non-institutional channel, and takes the daily action rights as the main factor.Because of the lack of institutionalized channels for safeguarding rights at the bottom, it is difficult to achieve the expected results of the struggle, and the bottom interests can not be reasonably resolved.
【作者单位】: 集美大学政法学院;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
【基金】:海西社会建设与社会服务研究中心资助项目
【分类号】:D422.6;D922.6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树凯;;“底层研究”在中国的应用意义[J];东南学术;2008年03期
2 查特吉;关注底层[J];读书;2001年08期
3 熊易寒;;市场“脱嵌”与环境冲突[J];读书;2007年09期
4 刘威;;“朝向底层”与“深度在场”——转型社会的社会学立场及其底层关怀[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5 应星;;“气”与中国乡村集体行动的再生产[J];开放时代;2007年06期
6 赖伟军;吴志明;;底层中国的主体性建构:一个研究评述[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7 朱海忠;;政治机会结构与农民环境抗争——苏北N村铅中毒事件的个案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8 罗亚娟;;依情理抗争:农民抗争行为的乡土性——基于苏北若干村庄农民环境抗争的经验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9 张君;;农民环境抗争、集体行动的困境与农村治理危机[J];理论导刊;2014年02期
10 陈涛;;中国的环境抗争:一项文献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兴;顾海英;;长期集体维权行动的动力机制问题研究——基于Bellman方程的求解[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0期
2 常士正;;当前我国农民维权行为的博弈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1期
3 陈晔;廖小东;;拆迁过程中农民行为的双重取向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5期
4 寇浩宁;李平菊;;二元劳动力市场、社会排斥与户籍分层——对进城农民工的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5 王庆明;;市场转型与底层行动的“去政治化”[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6 陈先兵;;维权话语与抗争逻辑——中国农村群体性抗争事件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7 蔡芸;杨冠琼;;决策体制、政府偏好与中国社会发展失衡[J];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8 何晓坚;;忍受苛待与近代农民工的道义经济学[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年01期
9 马维娜;;中国教育改革的知识社会学解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10 王晓敏;;村委会选举中的群体性事件研究论略[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小君;高飞;李俊;;地权纠纷中的法律救济——村庄合并中的农地权属纠纷救济的理想与现实[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土地卷)第八集[C];2011年
2 董海军;代红娟;;农民维权抗争的无效表达:流于过程的情感行动——对西安Y区征地抗争事件的解读[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王洪伟;;“以身抗争”与“以法抗争”:当代中国底层社会抗争的两种社会学逻辑[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王梦丽;;群体突发事件的初期阻断的机制研究[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王晋佳;陈晔;赵帅斌;;违章建筑与农民行为——基于斯科特和波普金的理论分析[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徐昕;田璐;;法院执行中的暴力抗法:1983~2009[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许可;;从法律博弈论看土地所有权制度设计——以征地补偿为中心[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8 上官丕亮;;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思路——借鉴联邦制经验[A];新农村建设的制度保障[C];2005年
9 于建嵘;;从刚性稳定到韧性稳定——关于中国社会秩序的一个分析框架[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危机与转机——对现实问题的历史反思”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9年
10 王二平;;群体性事件的心理学分析[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上卷)[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董传岭;建国60年华北农村社会生活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3 卞国凤;近代以来中国乡村社会民间互助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邓群刚;集体化时代的山区建设与环境演变[D];南开大学;2010年
5 陈宇文;广东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征地拆迁运行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6 刘春怡;转型期我国城市贫困人口的社会救助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侯德斌;农民集体成员权利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张霁雪;城乡结合部的社会样态与空间实践[D];吉林大学;2011年
9 何绍辉;贫困、权力与治理[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狄金华;被困的治理[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廉靖;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村矛盾化解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高博;当代中国政治冲突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申腾;日常政治视野下中国城市社区业主维权行动探析:基于HB社区的个案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朱厚刚;文学身体的移易[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5 秦艳姣;水库移民村落的私人互助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6 冯波;“乡下人进城”小说中的“日常生活方式”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7 尹平方;信访视阈下的县域治理[D];南昌大学;2010年
8 江勤;农民集体上访的生成逻辑[D];南昌大学;2010年
9 杨云革;上访群体的社会工作介入及其反思[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10 牛锐;我国生态治理中自愿性环境政策工具的运用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旭鹏;;“庶民研究”:一种激进史学的兴衰[J];博览群书;2009年07期
2 陈义华;;贱民研究学派与后殖民批评[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3 苏燕平;;就地转移农民工:乡村弱者维权的行为逻辑——以陕西关中某村为例[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04期
4 裴宜理;阎小骏;;底层社会与抗争性政治[J];东南学术;2008年03期
5 赵树凯;;“底层研究”在中国的应用意义[J];东南学术;2008年03期
6 黄卫平;陈家喜;;城市运动中的地方政府与社会——基于N区业主维权案例的分析[J];东南学术;2008年06期
7 查特吉;关注底层[J];读书;2001年08期
8 李里峰;底层研究 他者眼光 历史的多种可能性[J];读书;2002年01期
9 郭于华;“道义经济”还是“理性小农” 重读农民学经典论题[J];读书;2002年05期
10 郭于华;“弱者的武器”与“隐藏的文本”——研究农民反抗的底层视角[J];读书;2002年07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于建嵘;[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2 ;[N];南方周末;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修成;1978年以来中国信访工作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董海军;代红娟;;农民维权抗争的无效表达:流于过程的情感行动——对西安Y区征地抗争事件的解读[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本文编号:17586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1758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