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魏伊丝代际公平说的几点质疑
本文选题:代际公平 + 代际信托 ; 参考:《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摘要】:在环境哲学、环境政治学、环境社会学、环境法学等领域影响广泛并为大多数人接受的代际公平理论在论证逻辑上存在诸多断裂,致使该理论自身具有不可圆说性。所谓的后代人及其权利以及各代之间的信托关系都是一种纯粹的虚构,当代人所承担的环境义务并非与"后代人的权利"相对应,而是与人类整体的环境利益相对应。人们普遍承担的环境保护义务才是代际公平理论的正确出路和归宿。虽然代际公平理论无法在法律上加以实现,但如果把它作为我们自己伦理关怀的准则,则对地球环境资源的保护也不无裨益。
[Abstract]:In the fields of environmental philosophy, environmental politics, environmental sociology, environmental law and so on, the theory of intergenerational equity, which has been widely influenced and accepted by most people, has many flaws in the argumentation logic, which makes the theory itself incomprehensible. The so-called future generations and their rights as well as the trust relationship between generations are pure fictions. The environmental obligations assumed by the present generation are not corresponding to the "rights of future generations", but to the environmental interests of human beings as a whole. The obligation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s the correct way and destination of the theory of intergenerational equity. Although the theory of intergenerational equity can not be realized in law, if we regard it as the criterion of our own ethical concern, it will benefit the protection of the earth's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环境资源与能源法研究中心;
【分类号】:D91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朱谦;环境权问题:一种新的探讨路径[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2 陈金钊;论法学的核心范畴[J];法学评论;2000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辉;跨国公司环境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2 杨培然;胡冠书;柳荣秀;;论环境权[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年08期
3 宋豫,吴宇;尚未出生的后代的环境权探析[J];商业研究;2002年10期
4 周婧;张映辉;;加强生态环境刑法保护的必要性[J];长白学刊;2006年02期
5 赵惊涛;生态安全与法律秩序[J];当代法学;2004年03期
6 刘晓莉,马晶,邢福;论生态犯罪立法的必要性[J];当代法学;2004年05期
7 赵惊涛;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法制建设[J];当代法学;2005年05期
8 竺效;论部门法之法律目的[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9 吴亚平;论自然的属性及环境法的理念[J];东南学术;2002年05期
10 熊伟,傅纳红;关于“税权”概念的法律思考——兼与张守文先生商榷[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王战江;周桂党;;关于黄河污染成因及其治理的法制思考[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2 许伟煌;;浅析环境权的界定和性质[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3 张梓太;张乾红;;论中国农业发展机制的生态化——兼论农业与生态环境关系原理[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4 周琛;;环境标志立法保障探微[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5 刘建钢;;绿色税制与环境秩序保障的法律定位[A];中国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2007年会暨第五届全国财税法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马小玲;;公众参与——构建市场经济环境管理制度[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精选[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晶;环境正义的法哲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2 王天红;与贸易有关的环境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3 王树良;建国以来黑龙江森林经营管理的系统分析[D];北京林业大学;2003年
4 郑少华;从对峙走向和谐:循环型社会法的形成[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5 陈冬;环境公益诉讼研究——以美国环境公民诉讼为中心[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6 朱建庚;海洋环境保护中的风险预防原则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7 高建中;森林生态产品价值补偿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8 曾祥华;行政立法的正当性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9 张式军;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10 杨兴;《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管志明;论水环境物权[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2 李微;环境权的法律分析[D];黑龙江大学;2003年
3 颜士鹏;中国自然保护区立法的现状评价与完善[D];东北林业大学;2001年
4 史庆今;环境刑法若干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5 李维驹;中国矿业产权制度研究[D];郑州大学;2001年
6 李江英;GATT/WTO体制与贸易措施的冲突及协调[D];厦门大学;2001年
7 柯剑鸣;我国环境法引入美国公民诉讼制度之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8 桂林;论环境管理中的公众参与[D];苏州大学;2002年
9 应杉;论环境侵权损害赔偿[D];东北林业大学;2002年
10 梅红光;论环境行政合同[D];东北林业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朱谦;论环境行政权与公众环境权关系[J];中国环境管理;2001年06期
2 吕忠梅;关于物权法的“绿色”思考[J];中国法学;2000年05期
3 朱谦;论环境权的法律属性[J];中国法学;2001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海瑛;;环境法上的“代际公平”理论[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2 张勇;;论代际公平视野下的环境保护[J];知识经济;2009年17期
3 黄展涛;;论环境保护与代际公平[J];理论界;2007年02期
4 谷德近;环境权的虚假主体[J];中国环境管理;2005年03期
5 李倩;申海龙;;环境公平理论及其现实意义初探[J];北方经济;2008年06期
6 宋寒亮;;环境法视野下的代际公平[J];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1年03期
7 杭帆;;代际公平理念视角下的政府环保职能研究[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8 武才娃;;北京在世界城市建设中的环境代际公平问题研究[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9 刘卫先;;对魏伊丝代际公平说的全面反思[J];现代法学;2011年02期
10 陈红梅;后代人环境法主体地位的构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赵大维;公民环境权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2 边孟丽;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防治法律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7744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1774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