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补偿立法的思考
本文选题:生态补偿 + 生态效益补偿 ; 参考:《江西社会科学》2011年10期
【摘要】:名称是对法的内容的高度概括,《生态补偿条例》和《生态效益补偿条例》都有其不周延之处,笔者建议命名为《生态保护补偿条例》。第一,界定立法中的生态补偿专指狭义的正外部性即增益性的生态保护行为,既与国际接轨,又避免了歧义;第二,强调目前的生态补偿仅停留在经济利益的补偿上,我们的生态补偿还有更高的目标——生态效益补偿要实现。生态补偿立法在内容上要具有完全性、明确性和协调性,才更具可操作性,一是涵盖的生态补偿要素要广泛,区域生态补偿应纳入调整的范围;二是要确定生态补偿的具体标准;三是法的规范内容与立法目的应保持高度一致。
[Abstract]:The title is a highly summary of the contents of the law. Both the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regulations and the ecological benefit compensation regulations have their inadequacies. The author suggests that they should be named "ecological protection compensation regulations". First, the definition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in legislation specifically refers to the narrow sense of positive externality, that is, the beneficial ecological protection behavior, which is in line with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and avoids ambiguity; second, it is emphasized that the current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is confined to the compensation of economic interests. Our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also has a higher goal-ecological benefit compensation to be realized. The content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legislation should be complete, clear and coordinated, so that it can be more operable. First, it should cover a wide range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elements, and regional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should be included in the scope of adjustment; The second is to determine the specific standards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and the third is to maintain a high degree of consistency between the normative content and the legislative purpose of the law.
【作者单位】: 东华理工大学文法学院法学系;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林权改革视阈下公益林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项目编号:09BFX04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D922.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荣芳;WTO框架下贸易与环境问题的法律冲突与协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2 万俊,章玲;中美环境影响评价程序的权力机制研究[J];北方环境;2004年02期
3 廖建凯;国内环境民间组织合法性初探[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5年03期
4 张小军;;论环境参与权[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年07期
5 宋豫,吴宇;尚未出生的后代的环境权探析[J];商业研究;2002年10期
6 蔡金荣;;略论环境行政公益诉讼[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7 陈德敏,邓禾;对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立法探讨[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8 薛德合;杨文圣;;和谐社会中的人与自然[J];沧桑;2006年01期
9 罗世荣,彭弘;试论确立环境犯罪危险犯的必要性[J];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10 侯国跃,许雷;论环境侵权行为[J];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先玲;项目融资模式及法律问题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2 朱庆育;意思表示解释理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3 郑少华;从对峙走向和谐:循环型社会法的形成[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4 周书俊;选择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5 吕雁琴;干旱区水资源资产化管理研究[D];新疆大学;2004年
6 刘惠荣;论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的法律协调[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7 张艳蕊;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8 胡翔;论依法治国与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转变[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杨筠;生态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10 赵爱军;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孔石;中国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法治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1年
2 颜士鹏;中国自然保护区立法的现状评价与完善[D];东北林业大学;2001年
3 赵绘宇;论我国环境法律与自然资源法律之整合与发展[D];郑州大学;2001年
4 桂林;论环境管理中的公众参与[D];苏州大学;2002年
5 应杉;论环境侵权损害赔偿[D];东北林业大学;2002年
6 咸冬英;论环境污染民事责任[D];东北林业大学;2002年
7 辛修明;陆源污染防治与海洋环境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8 杨钦;环境污染侵害排除民事责任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9 刘文燕;论生态侵权[D];黑龙江大学;2002年
10 潘如茵;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环境保护法制建设综合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崔建远;;民法典的制定与环境资源及其权利[J];环境资源法论丛;2004年00期
2 李意德,陈步峰,周光益,曾庆波吴仲民,骆土寿;海南岛热带天然林生态环境服务功能价值核算及生态公益林补偿探讨[J];林业科学研究;2003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晴;展洪德;;林业碳汇项目的法视角解读[J];生态经济(学术版);2011年01期
2 普书贞;吴文良;陈淑峰;庞凤梅;;中国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的法律问题与对策[J];农业环境与发展;2011年04期
3 张式军;王凤涛;;破解“矿竭城衰”难题的法律经济学方案[J];法学评论;2011年05期
4 邓琳君;;贵州省湿地保护立法评析[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5 刘婷;;法律视域下经济制度对环境保护的影响研究[J];商业时代;2011年20期
6 李二桃;;民族自治地方生态利益补偿法律机制问题的现状分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小萍;;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立法问题探究[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唐正彬;刘艳琳;;我国草原生态补偿的立法思考[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11年
3 马存利;;区域生态补偿的法理基础与制度构建[A];第二届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与政策设计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王秀卫;;生态补偿的法律定位再探[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杨道波;;流域生态补偿法律构建初探[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一册)[C];2005年
6 谢雯;谢军安;;草原资源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研究[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黄锡生;潘t,
本文编号:17776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1777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