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环境法论文 >

对我国公民参加环境公害诉讼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8-04-28 12:43

  本文选题:环境公害诉讼 + 当事人 ; 参考:《青海社会科学》2010年03期


【摘要】:目前,我国环境公害的受害公民参加诉讼面临诸多困难:证据难以获得,知情权缺乏保障,证明责任中因果关系的推定方法不完善,参加诉讼的费用过高,代表人诉讼制度不完善等。应当切实保障受害公民的知情权,适当加强法院的职权运用,提高当事人参与的积极性,并建立环境公害因果关系的特有推定机制。
[Abstract]:At present, the injured citizens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n our country face many difficulties in taking part in litigation: the evidence is difficult to obtain, the right to know is not guaranteed, the presumption of causality in the burden of proof is not perfect, and the cost of taking part in the lawsuit is too high. The representative litigation system is not perfect and so on. It is necessary to protect the victim's right to know, strengthen the use of the court's functions and powers, improve the enthusiasm of the parties involved, and establish a special presumption mechanism for the causality of environmental hazards.
【作者单位】: 贵州大学法学院;西南政法大学;日本山口大学;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课题《环境公害诉讼研究》(编号为07JA82003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D925;D922.6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红岩,王福华;环境公害群体诉讼的障碍与对策──从环境公害诉讼看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的完善[J];中国法学;1999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江伟;徐继军;;将“公益诉讼制度”写入《民事诉讼法》的若干基本问题的探讨[J];中国司法;2006年06期

2 刘云;公民环境权对环境公害群体诉讼的影响[J];山东环境;2001年04期

3 韩帮强,王红英;赋予检察机关有限民事公诉权的理性分析[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4 詹建红;;论环境公益诉讼形态的类型化演进[J];河北法学;2006年08期

5 袁艳平;从“王海”案件看我国公益诉讼制度的完善[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年03期

6 叶勇飞;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之概念辨析[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7 李丽峰;科学发展观视域中的公益诉讼制度[J];社会科学辑刊;2004年06期

8 蓝燕霞;;关于强化环境执法的思考[J];广东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9 叶勇飞;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J];中国法学;200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马东姣;;论环境权与物权的结合[A];探索·创新·发展·收获——2001年环境资源法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吴俐;群体诉讼制度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2 吴继刚;海洋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法律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3 李卓;公益诉讼与社会公正[D];吉林大学;2006年

4 杨严炎;群体诉讼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5 文同爱;环境法保护对象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建;民事群体诉讼制度基础与价值初探[D];湘潭大学;2001年

2 孙永军;公益诉讼研究[D];河南大学;2002年

3 郭云忠;群体诉讼模式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4 周鑫;环境保护执法中的行政合同[D];苏州大学;2002年

5 欧莉;证券虚假陈述的赔偿责任[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6 梁恩树;论环境侵权之民事责任体系[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7 袁玲;经济法司法程序研究[D];湘潭大学;2002年

8 苏红;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D];河海大学;2004年

9 贾佳;我国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制度初探[D];郑州大学;2004年

10 顾忠卫;消费者诉讼制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齐树洁;;环境诉讼与当事人适格[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2 魏娜;;环保农民陈法庆缘何两次败诉[J];绿叶;2006年07期

3 陈洪杰;;环境纠纷的诉权保障[J];环境资源法论丛;2006年0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谢伟;;浅论环境民事诉讼的主体资格[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2 程守太;;浅论环境公益诉讼制度[A];环境公益诉讼开展与律师的作用——2005年全国律协环境与资源法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杨雅妮;;环境诉讼中正当当事人问题探析[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4 田红梅;;试论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A];环境保护法制建设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集(上)[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学贤;变性者的“婚姻”自然解除?[N];民主与法制时报;2002年

2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张卫平;诉讼当事人地位更明确[N];法制日报;2003年

3 江 伟 孙邦清;当事人适格的识别[N];人民法院报;2003年

4 齐树洁;我国公益诉讼的困境与出路[N];检察日报;2004年

5 甘正气;日本最高法院在宪法转变中的作用[N];人民法院报;2005年

6 案件提供:张建忠 刘同智 评 说:张 克;网络用语不当不构成侵权[N];人民法院报;2005年

7 代贞奎;以起诉权的有无来审查起诉证据[N];人民法院报;2006年

8 欧海鸥;诉的利益是诉讼的前提[N];人民法院报;2006年

9 本刊法律顾问;我们该如何维权?[N];西部法制报;2006年

10 郝苗;检察机关在公益诉讼中的特殊地位[N];检察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彦;行政诉讼当事人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2 张晓薇;民事诉权滥用规制论[D];四川大学;2005年

3 相庆梅;民事诉权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永军;公益诉讼研究[D];河南大学;2002年

2 陶丹玲;公益诉讼若干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2年

3 李琼华;试论民事诉讼中诉的利益[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4 商宏冬;执行名义对人效力扩张及程序保障[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5 张丽敏;国际海上货物运输合同下的诉权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4年

6 王进;论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7 蔡理亮;建构我国家事审判程序之设想[D];郑州大学;2004年

8 魏琪;论股东派生诉讼之当事人[D];郑州大学;2004年

9 罗歆;群体诉讼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10 姚丽坤;当事人适格理论探讨[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8153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18153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3f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