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环境法论文 >

论生态文明视野下乌江流域环境保护的法制保障

发布时间:2018-05-17 03:02

  本文选题:生态文明 + 乌江流域 ; 参考:《前沿》2010年15期


【摘要】:在国家大力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背景下,加强乌江流域环境保护法制保障具有重大意义,针对乌江流域环境保护法制保障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建议宜从加强乌江流域地区生态环境的立法、加强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完善生态环境的执法和司法等方面来切实加强乌江流域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以期实现乌江流域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及乌江流域少数民族地区的稳定和安全。
[Abstract]: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the national strategy of implementing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rengthen the legal protection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the Wujiang River Basin, aiming at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legal protection of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the Wujiang River Basin. The author suggests that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in Wujiang River Basin from the aspects of strengthening the legisla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trengthening the propaganda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laws and regulations, perfecting the law enforcement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improving the administration of justice, etc.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realize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social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in minority areas of Wujiang River Basin and the stability and security of minority areas in Wujiang River Basin.
【作者单位】: 长江师范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研究项目《乌江流域生态文化研究》(08jwsk110)
【分类号】:D922.6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唐莹莹;陈星言;;我国生态文明与循环经济立法分析[J];当代法学;2008年03期

2 于海洪;;论生态文明视野下的科学教育[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3 马志荣,哈玉红;构建和优化西部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法治化机制[J];甘肃高师学报;2005年04期

4 胡伟;程亚萍;;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应关注的三大法律问题[J];科学经济社会;2007年01期

5 周智,喻元秀,熊际翎;乌江流域水环境污染现状及容量与对策[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6 万福绪,张金池;黔中喀斯特山区的生态环境特点及植被恢复技术[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1期

7 李崇林;方兰;;西部民族地区环境问题与法律保障研究[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8 周珂,王权典,陈特;我国西部生态安全的法制保障[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熊华;刘济明;谢元贵;于飞;蒙朝阳;;中度石漠化小生境特征及分布格局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4期

2 罗在柒;姜运力;邓伦秀;王军辉;张建国;;贵州喀斯特山地主要造林树种生长状况及树种选择[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1期

3 赵同军;;浅议我国生态安全法律保护的必要性[J];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4 杨成;刘丛强;宋照亮;刘占民;郑厚义;;贵州喀斯特山区植物土壤C、N、S的分布特征[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5 马彦军;曹致中;李毅;;胡枝子属植物研究进展[J];草业科学;2010年10期

6 吴莎;;贵州省河流污染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地球与环境;2010年02期

7 覃家科,李先琨,吕仕洪,向悟生,陆树华,区智;广西马山岩溶山地植被恢复过程的种类更替与小气候动态[J];广西科学;2005年02期

8 韩玉杰;徐志防;叶万辉;曹洪麟;韦霄;;不同类型喀斯特植物的荧光特征及抗旱性比较[J];广西植物;2007年06期

9 王清,喻理飞,李先林;黔中喀斯特植被恢复过程中水土保持功能变化初步研究[J];贵州科学;2005年01期

10 张冬青;何腾兵;林昌虎;何佳芳;;贵州乌江流域喀斯特土壤物理性质的研究[J];贵州科学;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周珂;王权典;;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环境法制创新的理论阐释与实践前瞻[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2 王黎;王彪;;生态文明视角下兵团新型团场建设环境问题探析[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吴勇;;两型社会建设与环境法律制度创新——以长株潭城市群为视角[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张瑞;秦书生;;我国生态文明的制度建构探析[A];后现代哲学与生态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马征程;周潇烨;;试论生态安全的法律保护[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11年

6 王亮;;浅议我国生态安全的法律保护[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11年

7 王永波;;论我国生态安全现状及其法律保障[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11年

8 刘华;安晓勇;;中国西部的生态安全及其立法探究[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炜;乌江流域人居环境建设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2 马玉寿;三江源区“黑土型”退化草地形成机理与恢复模式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6年

3 张锦华;藏北公路沿线车辆碾压干扰下矮嵩草草甸恢复演替及“3S”监测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6年

4 朱海燕;重庆石灰岩地区石漠化过程中水分与氮素对土壤—构树系统氮、磷元素营养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7年

5 王晓峰;基于GIS和RS榆林地区生态安全动态综合评价[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蔡永民;论物权法视野下的水资源法律保护[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7 李生;典型喀斯特石漠化环境特征及土壤水分对造林树种的影响[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8年

8 王振锡;塔里木河下游荒漠—绿洲过渡带退化生态系统解析与重构[D];新疆农业大学;2009年

9 陈平;徐州石灰岩山地退化植被特征及恢复重建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0年

10 吕迎春;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政治经济学分析[D];辽宁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窦智;贵阳市循环经济法治完善之研究[D];贵州民族学院;2010年

2 叶奇;生态生产力视域下“两型”社会建设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张立;西部开发中的生态环境补偿立法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4 钟非亚;嘉陵江上游小流域土壤侵蚀与植被恢复关系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4年

5 林子腾;雷州半岛红树林湿地生态保护与恢复技术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5年

6 王哲;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观[D];内蒙古大学;2005年

7 龙明忠;喀斯特峡谷区生态治理的水土保持效应与土壤侵蚀模型[D];贵州师范大学;2006年

8 卢晓强;贵州喀斯特退化森林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理论及技术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6年

9 赵芳芳;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法律制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10 殷君芳;论西北地区草原荒漠化防治法律对策[D];兰州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群;可持续发展与中国环境法创新——环境法律体系的重塑[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2 黄锡生,黄福辉;西部大开发与西部环境资源的法律保护[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3 钟成华,幸治国,蒋良维,王圃;长江、嘉陵江重庆段水环境容量研究[J];重庆环境科学;1994年03期

4 王献溥,胡舜士;广西石灰岩地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群落学特点[J];东北林学院学报;1981年03期

5 于海洪;关于构建“生态伦理经济”的几点想法[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6 应飞虎;我国西部环境问题研究[J];法学评论;2001年04期

7 张坤,赵峰;西部大开发必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J];环境科学动态;2000年02期

8 冯之浚;;我国循环经济立法的五大特征[J];中国经济周刊;2007年34期

9 于海洪;可持续发展理论的STS思考[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4年01期

10 夏勇;论西部大开发的法治保障[J];法学研究;2001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生贤在江西考察时强调 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环保工作[J];中国住宅设施;2009年11期

2 侯浩;;对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几点思考[J];新西部(下半月);2008年07期

3 党敏;;生态文明在中国的发展和实践[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4 李雅萍;;论生态文明建设中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完善——以陕西省环评制度的实施为例[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5期

5 杜晓霞;高雪晶;;低碳经济时代下的生态文明建设[J];宁夏党校学报;2011年01期

6 张玉珍;洪小红;;低碳生活与生态文明关系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0年17期

7 顾乃亚;单伟;周佩德;;试论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环境保护[J];污染防治技术;2008年06期

8 李天贺;吴峰;;南通生态城市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9 王秀荣;赵炳元;;建设生态文明 促进科学发展[J];宿州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10 李雅;;建设生态文明视野下的环境保护[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本刊编辑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论坛 编者按[A];《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石朝江;;西部大开发与生态文明建设[A];西部大开发与价值观念更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刘有祥;;贵阳市生态文明建设探讨[A];贵阳市经济社会文化大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研究[C];2010年

4 陈海勇;;资源开发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政府公共行为研究[A];贵阳市经济社会文化大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研究[C];2010年

5 ;建设环境优美、永续发展的美好家园——党领导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与经验[A];新中国60年党的执政成就与经验[C];2009年

6 舒心心;;生态文明建设的哲学反思[A];“以人为本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人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赵美珍;张爱娥;;生态文明建设的环境法治保障——以江苏省常州市为个案研究[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8 陈学明;;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进行生态文明建设[A];马克思主义与生态文明论文集[C];2010年

9 尹伟伦;;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论坛开幕式上的欢迎词[A];《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牛国元;司继涛;;建设低碳城市是银川市利用对外开放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理性选择[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周文颖;努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N];中国环境报;2010年

2 本报评论员;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和根本措施[N];中国环境报;2009年

3 记者 周文颖;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 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N];中国环境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张楠;展示硕果 呈现历程[N];中国环境报;2011年

5 任宏胜 李海滔;《承德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通过专家论证[N];承德日报;2009年

6 江苏省新沂市环境保护局 闻高潮;四大举措推进县域生态文明建设[N];中国环境报;2010年

7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九三学社中央研究室主任 岳庆平;生态文明建设的力度很不够[N];北京日报;2009年

8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巡视员兼副主任 阚宝光;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指导 努力推进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N];中国环境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高杰 文雯;明确建设目标 强化绿色考评[N];中国环境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黄慧诚;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争做生态文明建设主力军[N];中国环境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耀;绿色投资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2 王雪梅;环境保护对我国造纸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3 刘凌波;乡镇工业发展与环境经济的利益博弈探析[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4 周长玲;专利法生态化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5 任峗;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尹晓波;环境保护与产业国际竞争力关联问题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7 李斌;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我国环境经济政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8 钱淑萍;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及其财税政策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9年

9 刘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10 步娜;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的环境保护功能[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悦;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生态文明建设[D];郑州大学;2011年

2 霍昭妃;中国生态文明建设途径现实选择[D];沈阳工业大学;2012年

3 胡强;云南省澜沧江流域环境性贫困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4 姚家伟;惠来石碑山风电场可行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5 李秀雅;论环境行政中的行政指导[D];昆明理工大学;2007年

6 曲s,

本文编号:18995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18995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de8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