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环境法论文 >

人事变更、法制环境和地方环境污染

发布时间:2018-05-17 18:56

  本文选题:法制环境 + 政企合谋 ; 参考:《管理世界》2014年06期


【摘要】:本文利用2004~2011年我国287个城市市长和城市的匹配数据,分析了地方领导任期和法制环境对环境污染水平的影响。地方政府和污染企业之间的"政企合谋"是导致环境污染难以治理的主要原因。实证结果表明,地方官员的稳定性和较差的法制环境是导致"政企合谋"的重要原因:地方领导任期越长,地方政府和污染企业越容易建立"人际网"和"关系网",从而放松对于企业非法排污行为的监管;法制环境从制度层面制约污染企业和地方政府之间建立合谋,法制环境越差,合谋现象越普遍,非法排污行为越严重。地方领导职务变动会打破旧的合谋关系,从而改善生态环境。但是,这一治理效果受到当地法制环境的影响:法制环境较差的地区,污染企业越容易和新任领导重新建立合谋关系,从而削弱人事变更的治理效果。因此,我们认为,加强污染治理的长效机制是法制建设和制度完善,而不能只依赖于领导干部的人事更换。
[Abstract]:Based on the matching data of 287 city mayors and cities in China from 2004 to 2011,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the tenure of local leaders and the legal environment on the level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The government-enterprise collusion between the local government and the polluting enterprises is the main reason why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s difficult to control.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ability of local officials and the poor legal environment are the important reasons leading to the collusion of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s: the longer the term of local leaders is, The easier it is for local governments and polluting enterprises to set up "interpersonal networks" and "networks of relationships", thus to relax the supervision of illegal pollution discharge by enterprises, and the legal environment restricts the establishment of collusion between polluting enterprises and local governments at the institutional level, and the worse the legal environment is, The more common collusion is, the more serious the illegal discharge is. Changes in local leadership positions will break down old collusion and thus improv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owever, this effect is affected by the local legal environment: in areas where the legal environment is poor, it is easier for polluting enterprises to re-establish collusion with the new leaders, thus weakening the governance effect of personnel changes. Therefore, we believe that the long-term mechanism to strengthen pollution control is the construction of legal system and the perfection of system, rather than relying only on the personnel replacement of leading cadres.
【作者单位】: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院;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2.68;D63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贾倩;孔祥;孙铮;;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投资行为——基于省级地方官员变更的实证检验[J];财经研究;2013年02期

2 周黎安;;中国地方官员的晋升锦标赛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2007年07期

3 张军;高远;;官员任期、异地交流与经济增长——来自省级经验的证据[J];经济研究;2007年11期

4 周黎安;陶婧;;政府规模、市场化与地区腐败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2009年01期

5 陈刚;;法官异地交流与司法效率——来自高院院长的经验证据[J];经济学(季刊);2012年04期

6 王士伟;;中国任官回避制度的历史经验与现实构想[J];中国社会科学;1993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志云;;双重激励下的地方政府间竞争行为的博弈分析——以投资支出竞争为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2 密婷;;土地财政的成因与危害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13期

3 施戍杰;吴大远;;限定延伸职能,强化核心职能——斯密动力视角下国家职能的调整[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4 彭冰;;中央和地方关系中的上市公司治理[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5 姜志霄;;地方监管失灵与劳动标准竞次——以中国货车超限超载运输现象为例的分析[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11年03期

6 袁连生;;我国政府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原因与对策[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7 周沛霖;;浅论三元主体作用下企业社会责任建构中的政府职能[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2年04期

8 程永林;;财政分权、经济增长与强制性制度变迁[J];商业研究;2011年02期

9 曾祥炎;危兆宾;郭红卫;;中国地方组织内部劳动力市场特征与激励机制改革[J];长白学刊;2008年04期

10 孙晓伟;;从污染事故频发透视地方政府环境规制行为——基于公共选择理论视角的分析[J];长白学刊;2011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底偃鹏;发展中国家财政分权对减贫的作用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刘汉霞;我国权力寻租的影响因素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张富田;权力和权力博弈推动的平滑转型[D];南开大学;2010年

4 江依妮;中国式财政分权下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罗国亮;灾害应对与中国政府治理方式变革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张长海;企业影响力、会计稳健性与资源配置效率[D];暨南大学;2010年

7 江金锁;市场环境、实际控制人控制方式与负债治理效应[D];暨南大学;2011年

8 黄蕙萍;提升企业可持续竞争力的产业环境规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9 唐志军;地方政府竞争下中国之“谜”的若干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王争;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生产率与贸易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昭;城市圈土地结构效率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朱芳香;中国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形成机理与实证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潘旭;关于税源控管的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4 王文秀;我国地区市场分割成因与福利分析[D];山东大学;2010年

5 孙佳佳;控制权的政治收益及地方政府干预行为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刘明;高管团队内部薪酬差距与公司业绩的相关性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张宇驰;作为制度要素的地方政府与产业绩效关联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刘承毅;我国流域水污染问题的政府管制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1年

9 于亚杰;土壤重金属污染与政府行为相关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李苗清;中国财政资源向上聚集的自我实施机制[D];浙江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绪群,赵立群;试论实行领导干部交流制度的理论依据[J];党建研究;1996年04期

2 陈贵民;论司法效率[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3 苏力;法官素质与法学院的教育[J];法商研究;2004年03期

4 王贤彬;徐现祥;;地方官员来源、去向、任期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省长省委书记的证据[J];管理世界;2008年03期

5 夏立军;陆铭;余为政;;政企纽带与跨省投资——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管理世界;2011年07期

6 尹振东;;官员交流与经济增长[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0年04期

7 孙刚;陆铭;张吉鹏;;反腐败、市场建设与经济增长[J];经济学(季刊);2005年S1期

8 沈立人;戴园晨;;我国“诸侯经济”的形成及其弊端和根源[J];经济研究;1990年03期

9 谢平,陆磊;资源配置和产出效应:金融腐败的宏观经济成本[J];经济研究;2003年11期

10 刘文革,张广中,曲振涛;道德文化、腐败与经济转型——对中国转型期一个基于道德腐败的经济学分析[J];经济研究;2003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洁,陈蓝荪;浅论解决排污行为中“市场失灵”的办法[J];中国渔业经济;2001年06期

2 卢德裕;浅议超标排污行为[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2年06期

3 俞高妹;陈蓝荪;;排污行为的经济学分析[J];水产科技;2003年03期

4 李铮;;“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从多处异地违法排污行为看法律制裁机制[J];环境保护;2010年05期

5 ;湖北省排污行为或记入“环保诚信档案”[J];造纸信息;2014年01期

6 ;重庆市严查企业违法排污行为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工作方案[J];重庆市人民政府公报;2005年09期

7 ;楚雄州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整治违法排污行为保障环境安全的实施意见[J];楚雄政报;2010年03期

8 ;环境保护部监察部联合挂牌督办五起环境违法案件 坚决遏制“两高一资”企业违法排污行为[J];环境教育;2009年02期

9 胡文翔;屈晓萍;;监督性监测中如何识别企业违法排污行为?[J];环境保护;2009年24期

10 ;在线监控是一场解放生产力的革命[J];绿色视野;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曹阳;;建设数字环保 探索环保工作新思路[A];“生态济宁”优秀论文选编[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吴玉萍;甘肃 严打超标排污行为[N];中国环境报;2009年

2 郝宇坤;牢固树立和坚持科学发展观 严肃查处企业违法排污行为[N];中国纪检监察报;2005年

3 记者 涂序波;我州积极整治违法排污行为保群众健康[N];大理日报(汉);2006年

4 刘振华邋徐丽红;胶州市铁腕整治违法排污行为[N];青岛日报;2008年

5 记者  张剑雯;省环保局要求严查企业排污行为[N];山西经济日报;2007年

6 记者 李莉;抓好环保工作构建和谐生态周口[N];周口日报;2006年

7 翟珊、树浩;故城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N];衡水日报;2010年

8 李俊伟 景卓;乌海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N];中国环境报;2012年

9 记者 田蓓蕾;全市整治违法排污企业 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全面展开[N];辽源日报;2006年

10 记者 江泽丰 通讯员 萧学谦;环境执法要打硬仗[N];中山日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周洁;我国规制企业排污行为若干法律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9024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19024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7c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