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资源生态利益损害法律救济探析
本文选题:森林资源 + 生态损害 ; 参考:《生态经济》2011年10期
【摘要】:森林资源生态利益损害是客观存在的环境损害。在森林资源生态利益损害救济中,现行行政处罚措施缺乏补偿性和预防性、环境侵权法调整生态利益缺失、环境诉讼起诉资格受到限制。在现行法律体系内,应发挥环境法的补偿功能和预防功能的优势,确立森林资源生态损害民事赔偿制度和生态损害救济基金制度,拓宽诉讼主体资格,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等方面重构救济机制,以充分发挥环境法对森林资源生态利益损害的救济。
[Abstract]:Ecological damage of forest resources is an objective environmental damage. In the relief of ecological interests damage of forest resources, the current administrative punishment measures are lack of compensatory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the environmental tort law adjusts the ecological interests, and the qualification of environmental litigation is restricted. In the current legal system, the advantages of compensation function and prevention function of environmental law should be brought into play, the civil compensation system of ecological damage of forest resources and the relief fund system of ecological damage should be established, and the qualification of litigant subject should be broadened. In order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remedy of environmental law to the ecological interests of forest resources, the relief mechanism should be reconstructed from the aspects of environmental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 system.
【作者单位】: 江西理工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林权改革视阈下公益林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09BFX044)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研究课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法律问题研究”(赣教社政字[2008]5号)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D923;D922.6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徐祥民;邓一峰;;环境侵权与环境侵害——兼论环境法的使命[J];法学论坛;2006年02期
2 蔡守秋,海燕;也谈对环境的损害——欧盟《预防和补救环境损害的环境责任指令》的启示[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陶广峰,胡小红;公共经济法论略[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易小坚,黄琳;体育竞赛产品的资源配置效率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3 刘鸿渊;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原因与重构[J];商业研究;2005年02期
4 葛乃旭;重建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构想[J];财贸经济;2005年01期
5 陈晓春,张婧;非营利组织制度创新研究[J];重庆社会科学;2004年S2期
6 李萱,赵民;旧城改造中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经济分析[J];城市规划;2002年07期
7 林永新,阎川,陈雨,刘朝晖;也论城市经营中的政府角色——与赵燕菁先生商榷[J];城市规划;2003年11期
8 石楠;试论城市规划中的公共利益[J];城市规划;2004年06期
9 王玲,王伟强;城市公共空间的公共经济学分析[J];城市规划汇刊;2002年01期
10 赵春玲;地方政府公共财政职能的定位及决策机制研究[J];当代财经;2002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扈新起;;调整土地政策是破解“三农”难题的关键[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2 梅宏;;生态损害:生态文明视野下环境法研究不容忽视的问题[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6年
3 李锴;周辉;;试论建立我国环境损害赔偿的国家责任[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四)[C];2006年
4 邓朴;石正义;王麒;;我国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的多元化模式初探[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邓晰隆;叶子荣;陈娟;;农民工边缘化问题的经济学分析[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董瑞华;胡德平;;中国公共经济学研究的马克思主义视野——论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公共经济学的研究[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向东;中国媒体产业创新论[D];四川大学;2002年
2 徐梅;地方公共投资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3 杨晨;水利技术创新与专利制度和谐管理的机制研究[D];河海大学;2002年
4 李春龙;经济增长中的效率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5 叶文辉;中国公共产品供给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6 黄t,
本文编号:20356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2035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