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环境法论文 >

环境法的伦理基础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24 16:56

  本文选题:环境法 + 伦理 ; 参考:《黑龙江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摘要】: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使人类开始了新一轮的自我反思,法作为规范系统在防治污染和保护环境方面的作用引起了广泛质疑。学者们将怀疑的目光投向了环境立法、执法等多方面,也有很多法学专家认为是环境法与伦理道德的错位造成的,提出寻求正确的环境伦理作为环境法的指引。本文作者认为,造成环境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环境伦理观和环境法应各自完善自身的系统,此过程也是相互影响和促进的过程。环境法应以一定的伦理道德为立法思想的指引和价值判断的依据,作为人类文明的载体,均具规范性的法与伦理之间必然存在着某种契合,二者的共同指向和终极关怀是人类的幸福及本性的回归。本文从环境伦理对环境法的基础作用出发,指出环境法不应盲目以最前沿的环境伦理作为选择对象,也不应单一性地以某一种伦理观为基础而排斥其他环境伦理观的合理成分。我国环境法应以可持续发展观为自身的理论基础,并对其他环境伦理观的合理内容采包容性和开放性态度。
[Abstract]:With the deterioration of living environment, human beings have begun a new round of self-reflection, and the role of law as a normative system in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has been widely questioned. Scholars put their eyes on environmental legislation, law enforcement and so on. Many legal experts believe that environmental law is caused by the dislocation of environmental law and ethics, and put forward to seek the correct environmental ethics as the guidance of environmental law. The author of this paper holds that the causes of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re various, and that environmental ethics and environmental law should improve their own systems, and this process is also a process of mutual influence and promotion. As the carrier of human civilization, environmental law should take certain ethics as the guidance of legislative thought and the basis of value judgment, and there must be some kind of agreement between the normative law and ethics. The common direction and ultimate concern of the two are the return of human happiness and nature. Starting from the basic function of environmental ethics on environmental law,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environmental law should not blindly take the most advanced environmental ethics as its choice object, nor should it singly reject the reasonable elements of other environmental ethics views on the basis of one kind of ethics. China's environmental law should tak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view as its theoretical basis and adopt an inclusive and open attitude towards the reasonable content of other environmental ethics.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91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娟;环境伦理在中国[J];中国环境管理;2003年06期

2 吴贤静,郭松;心灵环保:环境伦理的宗教向度[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3 余八斤;弘扬环境伦理 促进环境教育[J];黄山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4 朱德明;环境伦理·生态文明·环境政策取向[J];环境导报;1995年05期

5 赵洁平;我们需要一种新的道德——环境伦理[J];森林与人类;1999年02期

6 余谋昌;传播环境伦理 建设环境文化[J];科学中国人;2003年12期

7 陈也奔;从内在价值理论看环境伦理的定位[J];北方环境;2005年02期

8 章建刚;环境问题与环境伦理[J];沿海环境;2001年04期

9 谭英华;西部开发的政府决策——环境伦理的集体选择[J];决策借鉴;2002年02期

10 任丽萍;环境伦理与可持续发展[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余谋昌;;生态文明时代的环境伦理[A];三生共赢论坛·2009北京会议会议材料[C];2009年

2 安红卫;;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对重构环境伦理的启示[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3 张兰;;风险社会中环境正义下的立法走向:环境法的倾斜保护及其实现途径[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11年

4 赵峰;;自然契约——走向自觉的环境伦理[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5 王淑芹;;伦理学研究的拓展——环境伦理、制度伦理的发展[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6 余谋昌;;传播环境伦理,建设生态文明[A];《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张锋;;自然的权利——环境伦理的一个法学视角[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4年

8 付晓东;;从环境伦理的视角看构建和谐社会[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四)[C];2006年

9 赵胜才;;农业与土壤污染整治[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07年

10 严厚福;;环境法律如何成为“硬”法?——“任何人不得从其违法行为中获利”原则在环境法律中的适用[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田海平;从环境伦理争论中能开出哲学转变吗?[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2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杨通进;环境伦理在争论中走向深入[N];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卢风;环境伦理的证立[N];学习时报;2003年

4 杨冠政;环境伦理:环境教育的终极目标[N];中国水利报;2003年

5 陈柳钦;环境伦理与可持续发展观[N];中国环境报;2002年

6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应用伦理研究中心 杨通进;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伦理[N];科技日报;2001年

7 记者 郭薇;4部环境法律列入立法规划[N];中国环境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邱丽娜;我省立法管住身边污染[N];黑龙江经济报;2009年

9 陈柳钦;环境伦理与可持续发展观[N];中国环境报;2002年

10 本报记者 郄建荣;标准缺“人味”导致污染损害认定难[N];法制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继恒;环境法的人文精神论纲[D];武汉大学;2011年

2 王天红;与贸易有关的环境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3 孙法柏;现代环境法的运行机制[D];吉林大学;2010年

4 张锋;自然的权利[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5 张天晓;自然价值的重估与诗意的栖居[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吕欣;环境刑法的反思与重构[D];山东大学;2008年

7 王妍;环境伦理: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的伦理支点[D];吉林大学;2008年

8 盛国军;环境伦理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9 张德昭;内在价值范畴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10 卢国荣;二十世纪美国生态环境的文学观照[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霍洪宝;环境法的伦理基础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2 李红林;环境伦理与环境法的生态化转向[D];江西理工大学;2012年

3 朱红兰;论现代环境伦理对我国环境立法的影响[D];重庆大学;2010年

4 陈俊;和谐环境伦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5 安红卫;全球化背景下重建环境伦理的可能路径[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6 格广民;环境伦理与科技发展关系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1年

7 宋佳怡;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环境伦理实践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2年

8 李婧;农药污染地下水的伦理探析[D];东北大学;2008年

9 刘志玲;环境伦理的当代反思[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10 许树青;风险社会下环境法的发展[D];昆明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0622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20622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c28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