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电子废物越境转移的法律制度研究
本文选题:电子废物 + 越境转移 ; 参考:《南昌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摘要】:本文旨在研究控制电子废物越境转移的法律制度,通过分析现有的法律框架,包括国际条约和一些国内法,结合电子废物越境转移的现状,指出现有法律制度的不足,并提出完善的建议。 全文共分四章:第一章主要介绍电子废物的概念、危害、越境转移现状及成因;第二章是文章的重点部分,专注于研究现有的控制电子废物越境转移的国际法律制度,涉及到一些基本的理论和主要的国际公约;第三章致力于研究控制电子废物越境转移的内国法律制度,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相关法律;第四章是对于完善控制电子废物越境转移法律制度,笔者提出的自身见解,以飨读者。
[Abstract]: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study the legal system for the control of transboundary movement of e-waste. By analyzing the existing legal framework, including international treaties and some domestic laws, and consider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ransboundary movement of e-waste,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existing legal system. And put forward perfect suggestion. The paper is divided into four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e-waste, hazards, transboundary movement status and causes; the second chapter is the focus of the article, focusing on the existing international legal regime to control the transboundary movement of e-waste. A number of basic theories and major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s are covered; chapter III is devoted to the study of domestic legal regimes for the control of transboundary movements of e-waste, including relevant laws in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 fourth chapter is to improve the legal system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onic waste transboundary movement, the author put forward their own views, for readers.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D922.6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童昕;论电子废物管理中的延伸生产者责任原则[J];中国环境管理;2003年01期
2 霍霞;丘波;彭琳;徐锡金;齐宗利;杨海伟;郑良揩;徐晓春;;电子废物与人体健康[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06年05期
3 ;上海长宁区机关、事业单位电子废物实行统一回收管理[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09年01期
4 黄丽华;;电子废物的二次使用[J];中国环境科学;2010年01期
5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电子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管理办法》的通知[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08年02期
6 ;全国人大环资委召开电子废物循环利用立法问题研讨会[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7年01期
7 ;电子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管理办法[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7年10期
8 ;电子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管理办法[J];广西节能;2008年01期
9 ;电子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管理办法[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08年16期
10 王岩;;电子废物回收处理在迷茫中前行[J];资源再生;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伏云辉;范娟;李希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电子废物越境转移的控制[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三)[C];2006年
2 樊旭;高山;;电子废物的危害与污染防治对策的探讨[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0年
3 吕彬;杨建新;宋小龙;;生命周期社会影响评价及其在电子废物管理中的应用[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二)[C];2010年
4 田岳林;杨永强;;电子废物资源化趋势与环境经济学研究[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1年
5 陈桂琴;;电子废物现状分析及管理对策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09年
6 张蕙;;电子废物与循环经济[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三册)[C];2005年
7 刘茹;;控制电子废物的立法与完善[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09年
8 刘儒清;;我国防治危险废物越境转移法律问题研究[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11年
9 王小钢;;改性活生物体越境转移之若干法律问题研究[A];适应市场机制的环境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2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2年
10 陈维春;;危险废物越境转移法律控制的国际法发展[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四)[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郄建荣;我国已着手开展电子废物立法[N];中国改革报;2006年
2 本报通讯员 王青颖 本报记者 高杰;电子废物回收谁“买单”[N];中国环境报;2004年
3 王冬梅;电子废物污染催生环保新理念[N];工人日报;2003年
4 记者 叶滨;每年7000吨电子废物危害环境[N];哈尔滨日报;2006年
5 张厚美 桂兰;广元电子废物安全处置还是空白[N];中国环境报;2008年
6 记者 宗建树;国家强化电子废物环境管理[N];中国环境报;2003年
7 记者 王春 实习生 毛蓉玉;上海:高科技探索电子废物无害化[N];科技日报;2009年
8 马峰;中国处在全球跨境污染的最终受害端[N];人民政协报;2004年
9 刘纯友;电子废物污染环境生产者要承担责任[N];安徽日报;2003年
10 记者 戴远程;广东电子废物拆解地环境恶化[N];南方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俊会;电子废物拆解区水稻田的重金属污染、生态毒性及其微生物修复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2 段华波;基于加热改性处理的废线路板资源化过程及作用机制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3 孙静;微波诱导热解废旧印刷电路板(WPCB)的实验和机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晓佳;控制电子废物越境转移的法律制度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2 钱蓓蓓;电子废物跨境转移法律规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3 张兴冬;电子废物管理的法律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宁伟;论美国电子废物规制的模式转型[D];郑州大学;2011年
5 李卓彬;《巴塞尔公约》框架下危险废物越境转移法律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2年
6 王徐苗;电子危险废物越境转移法律制度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7年
7 寇博阳;控制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法律制度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8 张国鹏;电子废物立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9 熊菲;我国进口农业转基因生物法律规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10 王兴霞;全球贸易中的危险废物越境转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0667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2066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