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擅自开工建设行为的法律适用分析
[Abstract]:For a long time, with regard to the illegal act of starting construction without submitting and approving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documents, the provisions of the "replacement procedure within a time limit" in Article 31, paragraph 1, of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Law of China, It is regarded as encouraging construction units to violate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system and has been widely criticized by academia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epartments. Article 61 of the newly amende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Law specifically solves the problem of "supplementary procedures within a specified period of time", but there are grea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Ministry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lo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epartments in whether or not to apply the "supplementary procedures within time limits" and how to impose fines. Since section 61 of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ct is a new provision specifically aimed at the drawbacks of article 31 of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Act, the application of its provisions not only solves the problem of the choice of law between the new general provisions and the old special provisions, And also fully in line with the legislative intent of the legislator. As a result, if an illegal act of construction starts without the approval of an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document is regulated, it may be considered that section 31, paragraph 1, of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Law will no longer be applicable. Section 61 of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ct is applied in conjunction with section 31, paragraph 2, of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Act.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环境法研究中心;
【分类号】:D922.6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杨登峰;;选择适用一般法与特别法的几个问题[J];宁夏社会科学;2008年03期
2 顾建亚;;“特别法优于一般法”规则适用难题探析[J];学术论坛;2007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全兴;黄昆;;劳动合同法律适用的若干规则[J];北方法学;2009年03期
2 杨立新;;论消费者损害赔偿请求权的法律优先保障[J];法治研究;2010年08期
3 杜平欢;;夫妻一方单独放弃继承的效力探究[J];福建法学;2015年03期
4 梁三利;;新《律师法》与《刑事诉讼法》的立法性冲突及化解路径——兼论我国法律适用规则的完善[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5 李常青;万江;;《价格法》与《反垄断法》的竞合与选择适用问题研究[J];中国价格监督检查;2012年12期
6 崔建高;;海关法扣留期限规定与行政强制法的冲突与解决——《行政强制法》对海关执行扣留期限的影响[J];海关法评论;2014年00期
7 李晓郛;;“特别规定”的理解——从《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角度[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1年02期
8 张志文;;法律发现的原则剖析[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9 田林;;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管问题的立法比较研究[J];食品科学;2015年09期
10 江保国;;迷宫中的路径:论《法律适用法》之适用[J];行政与法;2011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季奎明;金融创新的私法环境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2 彭中礼;法律渊源论[D];山东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杨筱宸;船舶留置权若干法律问题之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2 张月;物业服务合同规范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3 黄山;《婚姻法解释(三)》房产归属论[D];吉林大学;2012年
4 胡利刚;关于城管法律适用问题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5 梅钦;论我国航空设备融资租赁法律制度与《开普敦公约》的接轨[D];华东政法大学;2013年
6 杨阳;银行提前收贷与破产撤销权适用的冲突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4年
7 周璇;妇女婚姻权益中房产利益受损的法律救济研究[D];甘肃政法学院;2015年
8 孙璞;反价格垄断执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汪全胜;;“特别法”与“一般法”之关系及适用问题探讨[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尹士武;在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中关于标准应用问题的思考[J];石油化工环境保护;2002年04期
2 汪志军;什么叫环境影响评价[J];新疆林业;2002年06期
3 王孝武,孙水裕,王雄;环境影响评价的数字化方法[J];环境保护;2003年11期
4 魏正明;发展中国家的环境影响评价[J];上海环境科学;2003年02期
5 路月仙,陈振楼,王军,张垎,许世远;上海市排污口环境影响评价[J];环境保护科学;2003年06期
6 郭强;当前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3年02期
7 何德进;关于水环境影响评价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治淮;2003年02期
8 李方敏;道路交通环境影响评价思考[J];江苏环境科技;2004年S1期
9 吴素良,陈建文;环境影响评价中常规气象资料的提供[J];陕西气象;2005年05期
10 田萍萍,刘红,刘玉龙;浅析我国的区域环境影响评价[J];生态经济;2005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岳沙丽;;浅析环境影响评价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意义[A];四川省环境科学学会二0一一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周国富;;山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探讨[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09年
3 毛庆国;;粤港跨界环境影响评价问题研究[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4 郭波;纪江海;尹君;;关于两规中环境影响评价的比较分析[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5 林锦慰;;香港净化海港计划:环境影响评价[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6 杨越;;水泥项目矿山开采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几点建议[A];2009全国非金属矿产资源与勘察技术交流会论文专辑[C];2009年
7 蔡振民;谢腾飞;;二七二厂辐射环境影响评价[A];全国放射性流出物和环境监测与评价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8 陈启壮;;百色水利枢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回顾[A];庆祝广西水利厅成立50周年专辑[C];2004年
9 段勇;陈界江;李鱼;赵文晋;李海生;崔勇;王德秋;;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中环境影响评价的作用研究[A];发展循环经济 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李迎喜;蒋固政;;长江流域水资源开发骨干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A];湖北省农村水电发展行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高舜礼;旅游开发须做环境影响评价[N];中国改革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方芳;提高业务水平确保环评质量[N];中国环境报;2004年
3 记者 赵关良;上海将所有规划建设项目纳入环境影响评价范围[N];中国环境报;2004年
4 孔凡青;我国规范环境影响评价行业[N];中国审计报;2005年
5 李银月;沈阳实施环境影响评价[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3年
6 衷向东 吴爱明;环境影响评价:从源头避免污染行业发展[N];光明日报;2005年
7 安徽省泗县环境保护局 李刚;以环境影响评价促进产业结构调整[N];中国环境报;2007年
8 记者 张淑瑜;州环境影响评价所挂牌成立[N];甘南日报(汉文版);2006年
9 记者 叶平生 通讯员 穗环宣;环保总局局长作出七项环评承诺[N];广州日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谢勇;环境影响评价渐入法制化轨道[N];淮南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陈光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都生物研究所);2006年
2 宋欣;跨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3 杨晓艳;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4 李铁柱;城市交通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及预测技术研究[D];东南大学;2001年
5 林驰;桥梁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6 陈昕;基于有效管理模型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有效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7 黄正;我国建设项目健康影响评价的问题与对策[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yN;城市道路交通环境影响评价[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2 张景成;农安工业集中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与保护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杨李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塘沽区的实践与问题探讨[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4 龙素群;环境影响评价专家系统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5 周晓琴;工业园区环境影响评价中若干方法的研究[D];东华大学;2005年
6 师玮;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理论与实践[D];兰州大学;2006年
7 李丽娜;累积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2003年
8 吕晓君;环境影响评价有效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9 田颖;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研究[D];东北大学;2005年
10 陈德棣;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1803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2180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