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环境法论文 >

环境立法目的的批判、解析与重构

发布时间:2018-08-13 12:53
【摘要】:环境法以维护生态秩序、保障生态安全为价值取向;环境立法应当反映环境问题的本质,体现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的理念,遵循"生态优先"原则,确立以保护"环境",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为环境法之目的。本文以科学的发展观为视角,分析批判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观念对环境立法的不当干扰,从环境法的价值观出发,解析和重构环境立法目的。
[Abstract]: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environmental law is to maintain ecological order and ensure ecological security, and environmental legislation should reflect the essence of environmental problems, embody the idea of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and follow the principle of "ecological priority". The purpose of environmental law is to establish a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with nature in order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view,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criticizes the improper interference of the concept of economic construction in environmental legislation, and analyzes and reconstructs the purpose of environmental legislation from the view of the value of environmental law.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法学院;
【基金】:作者主持的教育部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环境公益诉讼法律制度研究》(项目批准号:08JA820022)的部分成果
【分类号】:D922.6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王小钢;;对“环境立法目的二元论”的反思——试论当前中国复杂社会背景下环境立法的目的[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2 陈泉生;论可持续发展与环境法的不断完善[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3 金瑞林;;环境法的适用范围、目的与作用[J];环境管理;1982年02期

4 王曦,陈维春;论1989年《环境保护法》之历史功绩与历史局限性[J];时代法学;2004年04期

5 黄韬;;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所长蔡守秋:下一个该轮到《环境保护法》了![J];环境;2008年04期

6 李挚萍;;环境基本法立法目的探究[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傅勇;地方政府追求GDP的成本收益分析[N];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杜群;日本环境基本法的发展及我国对其的借鉴[J];比较法研究;2002年04期

2 王曦,陈维春;浅论环境基本法的立法目的[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3 金瑞林;;环境法的适用范围、目的与作用[J];环境管理;1982年02期

4 付子堂,胡仁智;论法律的社会功能[J];法制与社会发展;1999年04期

5 唐荣智;钱水娟;;海峡两岸环境基本法模式与原则比较研究[J];太平洋学报;2007年11期

6 秦天宝;关于我国自然资源保护法律体系的评价及立法取向[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9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海;;环境法目标视野下的“权利平等”[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9年12期

2 王跃先;韩绍强;;试论环境法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中的作用[J];科技创新导报;2007年32期

3 陈文铂;;试论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环境法立法目的[J];兰州学刊;2008年S2期

4 毛原;对我国环境法制建设的几点思考[J];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1999年05期

5 蔡守秋;环境法学理论的要点和意义[J];现代法学;2001年04期

6 王树义,桑东莉;客观地认识环境法的调整对象[J];法学评论;2003年04期

7 王婷;;试论我国环境立法目的的完善[J];特区经济;2006年02期

8 陈泉生;略论环境法的目的和作用[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1999年05期

9 阮全民;;论可持续发展伦理观对环境法的影响[J];法制与社会;2008年28期

10 黄明健;;环境立法目的刍议[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俸俊玲;李文华;邵建忠;;浅论我国环境立法目的的修改[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07年

2 刘国涛;;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环境法体系创新[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04年

3 屈振辉;;生态文明需要环境伦理与法制保障[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屈振辉;;生态文明需要环境伦理与法制保障[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5 林萌;;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法制建设的完善[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04年

6 那力;;环境法三题[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周训芳;彭钰;;《环境保护法》修改中若干基本问题的定位[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07年

8 蒋宏奇;;论环境保护市场化的环境法对策[A];第二届环境保护市场化暨资本运营与环保产业发展高级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1年

9 胡静;;环境安全和环境法的价值追求[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10 周岚;;也谈环境法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唐晓燕;生态优先体现了科学发展观[N];中国绿色时报;2008年

2 福州大学法学院教授 肖剑鸣;为“人类中心主义”一辩[N];社会科学报;2003年

3 周珂;“天”“地”“人”与人大的环境法[N];法制日报;2010年

4 祝志兵;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N];安庆日报;2005年

5 吴福瑞 黄水林 杨晓勤;山绿 水美 人富[N];闽西日报;2005年

6 王喜绒 杨晔;人与自然对立中的和谐[N];中国绿色时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李莉;人与自然的和谐[N];周口日报;2008年

8 赵广平;科学发展需要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N];新疆日报(汉);2008年

9 本报记者 张翔;源自人与自然的心灵对话[N];青海日报;2009年

10 王树义 1953年生,湖北武汉人。现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所长。;需要就是选择[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时军;环境教育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2 李爱年;环境法的伦理审视[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尹志军;美国环境法史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4 吴椒军;论公司的环境责任[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5 于忠春;人权视角下的环境权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6 孟伟;人类中心主义视野中的环境刑法[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7 巩固;环境伦理学的法学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8 王军宁;生态视野中的新时期文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9 任正晓;中国西部地区生态循环经济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10 刘琳;行政法视野下的社会救助[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熊燕琼;项目融资环境法律制度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2 叶晨;中美矿山土地复垦立法的比较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3 肖小芳;权利诉求[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4 赵传朋;论中国环境法的非法典化[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郭晓雷;论环境权[D];山东大学;2006年

6 徐凤侠;山东省循环经济立法结构模式和内容选择[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姜津津;论环境法的区域控制原则[D];武汉大学;2004年

8 陈明;论污染者负担费用原则[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9 王民海;中日环境法调整方法之比较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10 陈梦源;环境法中的公众参与制度及其完善[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1810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21810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883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