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环境法论文 >

环境污染案件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

发布时间:2018-08-30 15:38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强调要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对污染环境的行为提起诉讼并使之受到司法裁处对建设美丽中国意义重大。然而近年,进入诉讼程序的环境污染案件总体上数量并不多,但案件审理过程中还存在原告资格认定、举证责任划分、损害赔偿确定、有关法律适用、调解和判决执行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应当健全和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从适当扩大损害赔偿范围、科学确定损失数额计算方法、进一步完善举证规则、加大案件调解和判决执行力度等方面进一步提高环境污染案件的审理效果,以环境司法的有效开展来推动环境污染诉讼实践的发展,促进实现生态环境健康、美丽的愿景。
[Abstract]:The report of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raised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o an unprecedented height, and stressed the need to strengthen the protection of natural ecosystems and the environment, to strive to build a beautiful China, and to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nation. Bringing a lawsuit against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subjecting it to a tribunal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building of a beautiful China. However, in recent years, the total number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ases entering the litigation procedure is not large, but in the process of hearing the case, there are still the qualification of the plaintiff, the division of the burden of proof,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damage compensation,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relevant law. Difficulties and problems in mediation and enforcement of sentences. We should improve and perfect the relevant legal system, expand the scope of compensation for damages appropriately, scientifically determine the method of calculating the amount of losses, and further improve the rules of proof.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litigation practice and realize the vis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ealth and beauty, we should further improve the trial effect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ases in the aspects of case mediation and judgment enforcement,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litigation practice with the effective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al justice.
【作者单位】: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基金】:2012年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CIS(2012)C83-1] 2012年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2BFX019)
【分类号】:D923;D922.6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耿培军;;浅议我国环境侵权民事救济制度[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2 赵薇;;论公众参与[J];科技经济市场;2009年08期

3 王宁言;;试析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J];知识经济;2009年17期

4 柏国运;;我国环境侵权民事责任制度的现状分析及完善[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年04期

5 王干;;我国环境侵权民事责任制度的现状分析及完善[J];科技与法律;2005年03期

6 宋海鸥;;论我国公害救济制度的完善[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7 尉兰琴;试论我国环境污染侵权民事救济制度的构建[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8 吕忠梅;;司法中的生态安全考量——兼论生态安全立法存在的问题[J];环境保护;2006年02期

9 魏峗;;浅析土壤污染防治中政府承担的责任[J];甘肃农业;2008年04期

10 张谦元;梁海燕;;西北地区土壤污染治理与制度完善[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0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宋海鸥;;论我国环境侵权损害赔偿法律制度的完善[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6年

2 王权典;;基于主体功能区划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之构建完善[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田红梅;;试论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A];环境保护法制建设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集(上)[C];2007年

4 朱晓勤;;我国海洋溢油生态损害的法律救济问题——以《海洋环境保护法》第90条第2款为中心[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梅宏;;生态损害:生态文明视野下环境法研究不容忽视的问题[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6年

6 乔琳;李希昆;;再论环境侵权因果关系推定之适用[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7 姜志兰;;精神科医疗废弃物管理的探讨与实践[A];全国精神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8 郭英华;李庆华;;试论环境公益诉讼适格原告[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04年

9 陈丽;;城市光污染问题的浅析[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8年

10 罗世荣;陈冯;;生态消费视野下的环境标志制度研究[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刘海燕;靠制度完善垃圾处理[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2 实习记者 盛瑜 通讯员 代俊叶;鄯善环卫部门“四化”保整洁[N];吐鲁番报(汉);2008年

3 本报见习记者 詹爱华;清镇环保法庭实行案件回访制[N];中国环境报;2009年

4 翁浩;看能力 看素质 看水平[N];中国环境报;2007年

5 徐光明;仗司法利剑 保青山绿水[N];人民法院报;2008年

6 记者 李禾;科技进步是铺就环保新路的基石[N];科技日报;2009年

7 王毅;以制度建设向“风暴”告别[N];嘉兴日报;2007年

8 左海;塔甸成为省级生态乡镇[N];玉溪日报;2008年

9 中国政法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所 杨素娟;正确理解和适用举证责任倒置[N];中国环境报;2010年

10 田恒慧;市污水处理厂绿色环保促和谐[N];济宁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邓小云;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2 卓光俊;我国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制度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辛孟怿;环境侵权救济之排除危害制度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7年

2 赵凌云;论环境侵权损害赔偿制度[D];黑龙江大学;2008年

3 崔冬;环境行政指导制度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4 阮志群;试论我国环境侵权的民事责任的完善[D];贵州大学;2006年

5 刘沐雨;建设项目环评报告书审批中的听证制度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6 杨宇静;环境标志法律制度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7 廖抒雪;代际公平立法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8 刘徽;环境侵权民事诉讼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9 张卉;环境纠纷解决机制的探讨[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10 刘丽丽;论环境侵权中因果关系的认定[D];烟台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2135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22135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df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