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森林法》的缺陷与修改对策
[Abstract]:The Forest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has played an active role in forest protection and resource utilization since it was promulgated and implemented in 1998. However, the changes of the background of the times, rooted in the background of the planned economy, the Forest Law gradually appear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ociety in China does not adapt to the place. The existence of these problems not only seriously hindered the development of forestry in China, but also made the forest resources unable to be effectively protected. The modification of Forest Law not only needs theoretical innovation, but also needs institutional reconstruction to meet the actual needs of forestry construction, forest resources protection and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作者单位】: 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山东省威海市人民检察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林权制度研究”(编号09YJC820008)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我国《森林法》修改相关法律问题研究”(编号BLRW2010-10)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22.63;F32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蔡守秋;《森林法》修改的几个问题[J];现代法学;2004年05期
2 高利红;森林权属的法律体系构造[J];现代法学;2004年05期
3 周训芳;林业的历史性转变与《森林法》的修改[J];现代法学;2004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健芸;田义文;唐晴晖;;森林权属的法律体系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0期
2 刘伟,黄桂田,李绍荣;关于我国转轨期所有制变化的历史“合理性”考察[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3 成志文,孙玲,,宋剑秋;体制转轨中高校教师流失的分析与对策初探[J];北京农学院学报;1996年02期
4 刘胜会;科斯定理的实际应用研究[J];商业研究;2002年13期
5 唐翌;关于企业性质的新解释[J];商业研究;2002年19期
6 陈金威;公司产权关系刍议[J];财贸研究;2003年01期
7 姚传江,肖静;企业兼并与边界重构:一个基于现代企业理论的分析框架[J];财贸研究;2004年01期
8 闫小龙,邓海兵;民法与经济法的经济学基础[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9 丁文;;权利限制论之疏解[J];法商研究;2007年02期
10 周珂;侯佳儒;;论林农合法权益保护[J];法学杂志;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江胜蓝;;循环经济运行模式的绩效比较[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建;当代西方法经济学的分析范式研究[D];西北大学;2001年
2 刘建武;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制度创新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3 秦俭;网络营销:国际营销发展的新趋势[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李光林;企业产权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5 张东江;商业银行安全运营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6 钟瑛;中国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机制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7 钟庆才;人力资本产权与实现机制分析[D];暨南大学;2002年
8 宋文兵;国际短期资本的流动机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9 陈朝龙;中国国企低效率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10 王玉霞;现代企业兼并理论--研究与探索[D];东北财经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振福;管理者收购及其法律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0年
2 纪平;我国投资基金若干管理问题研究[D];河海大学;2001年
3 谢国民;“两种分权”与地方政府职能市场化转变[D];厦门大学;2001年
4 胡爱民;中兴通讯产权结构、组织设计和员工激励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02年
5 朱志良;农地流转与流转需求[D];浙江大学;2002年
6 陈长彬;企业技术创新行为的制度分析[D];福州大学;2003年
7 李南;船舶开放登记制度经济分析——兼论我国船籍政策取向[D];上海海运学院;2002年
8 韩忠伟;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改革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9 张义栋;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创新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3年
10 郑江新;我国证券市场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孙宪忠;我国物权法中所有权体系的应然结构[J];法商研究;2002年05期
2 房绍坤;用益物权与所有权关系辨析[J];法学论坛;2003年04期
3 韩松;论集体所有权的主体形式[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0年05期
4 朱广新;农地使用权物权化建构的背景与思路[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1年04期
5 黄辉;农村土地所有权制度探讨[J];现代法学;2001年04期
6 李飞;动产与不动产划分标准之比较研究——兼论我国物权立法中相应标准的选择[J];学海;2003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礼权;;林业产权制度改革问题的经济学分析[J];江西林业科技;2006年02期
2 梁艳明;试论木材缺陷中环裂对材质的影响[J];林业勘查设计;2001年03期
3 江泽慧;吕文华;任海青;费本华;吴玉章;;棕榈藤材缺陷和分级[J];世界竹藤通讯;2006年04期
4 陈娟丽;张炳淳;;关于建立我国西部生态林补偿制度的思考[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5 刘宝铭,孙立人,黄瑞山;木材干燥产生缺陷的预防措施及补救方法[J];森林工程;2003年04期
6 王立海,杨学春,徐凯宏;木材无损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与进展[J];森林工程;2001年06期
7 薛长坤,高仁昌,陈士兵;落叶松人工纯林接续林培育技术的浅析[J];森林工程;2000年04期
8 杨春梅,胡万义,白帆,汤晓华;木材缺陷检测理论及方法的发展[J];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2004年03期
9 王金堤,姚树明,柴凤林;原木检验材质评定中的几个难点问题[J];森林工程;1998年02期
10 吴哲;;试述我国林业会计核算体系的完善措施[J];价值工程;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娄万里;任海青;王朝晖;;兴安落叶松规格材目测分等[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11 木材及生物质资源高效增值利用与木材安全论文集[C];2009年
本文编号:22843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2284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