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环境法论文 >

西双版纳生态保护法律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8-10-25 14:28
【摘要】:环境保护问题作为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日益得到人们的重视,对其进行调整的环境法也成为我国法制建设中非常重要的领域。特别是在民族自治地方,如何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发展当地的经济,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将直接影响到这些地方的经济建设与发展水平,因此,在民族自治地方加强环境法制建设成为了一个关键的问题。本文通过研究特定地区的生态保护法律问题,将为完善环境法制建设,为有效地预防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和恢复生态环境提供有益借鉴。 本文的写作围绕西双版纳生态保护的法律问题进行,探讨生态习惯法的传承,及其与现代法治的冲突与融合,个案与生态保护中的法律变迁等问题。通过研究在国家环境法制统一的大背景下,西双版纳传统生态观念的变迁、当地居民主动或被动接受现代法制的熏陶和洗礼过程,提出为了使生态环境不再恶化、恢复原有的生态环境,西双版纳只有坚持走生态与发展并重的道路,重拾原有的生态知识、重建原有的生态理念,完善环境保护的法律和政策,才能从多种途径恢复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从生态保护和人的生存、发展中找到二者的结合点,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本文包括导论、正文和结语等内容。 导论部分介绍了本文的选题意义、文献综述、基本概念的界定等内容。 正文包括六章内容。 第一章,西双版纳的生态环境及其变化。主要简述西双版纳的生态环境,并对近40年西双版纳生态环境的变化及其原因作了分析和探讨。造成西双版纳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是:人口的增长,带来土地承载力的下降;经济利益的驱使;国家法与文化传承的失位。 第二章,国家法对西双版纳生态环境的保护。主要从立法上探讨国家法和地方性法规对西双版纳生态环境的保护,并分析了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西双版纳生态习惯法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主要从生态规范中的禁忌及规定,保护生态的习惯法规定等角度探讨生态习惯法对西双版纳生态环境的保护,并阐述了西双版纳生态习惯法具有教育、维护集体利益、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重要功能。 第四章,西双版纳田野调查中的个案分析。通过最近两年笔者到西双版纳进行田野调查搜集的资料,整理的笔录,从对森林的保护、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对周围生态环境的认知、习惯法的变迁等内容进行个案分析。 第五章,生态习惯法与现代环境法律机制建设的关系。通过分析国家法对习惯法的吸收,习惯法对国家法制的认同和补充等问题,探讨现代法制背景下生态习惯法的主要功能。 第六章,完善西双版纳生态保护法律制度。西双版纳的生态保护法律建设应该兼顾发展和保护,在保护的同时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需要重视地方性知识、重构生态理念,完善立法、执法和生态补偿等法律制度,加强公众参与和生态保护的国际合作,从而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结语主要观点:西双版纳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目的在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因此需要通过国家法制和习惯法的结合,依靠政策制定者和当地政府、居民的共同努力才能达到生态保护的目的。
[Abstract]:As an important issue in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has been paid more attention to, and the environmental law for its adjustment has become a very important field in our country's legal system construction. Especially in national autonomous areas, how to use limited natural resources to develop the local economy under the premise of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improve the living standard of the local residents, directly affect the economic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level of these places, therefore, Strengthening environmental law construction in national autonomous areas has become a key issue. By studying the ecological protection law in a specific area, this paper will provide a useful reference for perfecting the environmental legal system, preventing and destroying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ffectively and restoring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legal problems of ecological protection in Xishuang, discusses the inheritance of ecological common law, and its conflict and integration with the modern rule of law, and the legal changes in case and ecological protection. In order to mak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worse and restore the original life, the local residents actively or passively accept the development and baptism of modern legal system in the background of the unification of the national environmental law. In the state-of-state, Xishuang has only adhered to the path of ecology and development, and restored the original ecological knowledge, rebuilt the original ecological concept and perfect the laws and policie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o as to restor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from various ways, protect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protect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from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of both human and nature can be realized in the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of human and nature. Harmonic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includes introduction, positive The introduction part introduc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topic selection, the literature review and so on. Definition of basic concepts, etc. Content. Body includes six chapters. In the first chapter,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its changes in Xishuang are mainly described in the paper. The change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its causes a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The driving of economic interests; the loss of national law and cultural inheritance. In the second chapter, the national law protects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Xishuang. It mainly discusses the national law and local regulations on the legislation. The protectio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achievements and the existing questions Chapter three, the protectio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by the ecological common law in Xishuang, discusses the protection of ecological and customary law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expounds the ecological habits of Xishuang from the angle of taboos and regulations in the ecological norms and the provisions of the customary law of protecting the ecology. Law has education, maintenance of collective interests, protection of biological diversity Chapter 4, the case analysis in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of Xishuang. Through the recent two years, the author collected the data collected by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the written record, the protection from the forest, and the wild movement. The protection of things, the cognition of surround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change of customary law, etc. Chapter 5,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logical common law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environmental law mechanism. On the identification and supplement of the national legal system,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The main function of ecological common law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rule of law. The ecological protection law construction should take into consideration the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and make rational use of natural resources at the same time. The main purpose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s to realize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human and nature, so it needs to be adopted.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922.68;D9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小茼;;全体总动员 “五一”齐踏青[J];体育博览;2009年04期

2 赵兴华;;地球绿色在锐减[J];绿色大世界;1995年06期

3 ;亚马逊雨林在哭泣[J];重庆与世界;2005年Z1期

4 孙建新;杨跃军;赵廷宁;;大山的眼泪[J];环境与生活;2008年05期

5 元君;;探访原始部落[J];绿色大世界;1999年03期

6 王祖锐 ,万国富;热带雨林中的较量——武警西双版纳森林大队保护野生动物纪实[J];环境教育;2005年02期

7 ;国际信息[J];环境保护;2005年11期

8 姚星期;温亚利;;热带雨林破坏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关系研究[J];林业经济;2007年05期

9 林作新;;中国家具业用材的未来[J];家具;2010年01期

10 ;科学家在印尼热带雨林发现新物种[J];科技传播;2010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毛保豪;王升;王辉;郭欢欢;刘广甫;孙桂琴;林博;;温室热带雨林植物养护技术初探[A];中国植物园(第十四期)[C];2011年

2 唐晓阳;;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是海南国际旅游岛的特色名片[A];生态文明·绿色崛起——中国生态前沿报告[C];2010年

3 袁雪;;无需法律的秩序——当代社会中非国家法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探究[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4 朱华;曹敏;马友鑫;;西双版纳勐仑地区人为影响与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丧失——案例研究[A];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研究进展Ⅶ——第七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李秀娟;;论党内条规与国家法律相协调[A];“政党制度与中国特色——21世纪初政党发展与变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朱华;;云南热带雨林的生态学与生物地理学研究兼论与亚洲热带雨林的关系[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7 朱华;;云南热带雨林生物地理研究进展[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五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8)[C];2008年

8 顾延生;程洁;赵洁;;2000年来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沉积记录的古火灾事件及其环境意义[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5届学术年会——纪念中国古生物学会成立80周年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刘智斌;刀国栋;冯耀宗;张泰民;;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热带雨林申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的建议[A];银龄睿智——为“十一五”规划建言献策论文选编[C];2006年

10 张一平;马友鑫;刘玉洪;窦军霞;郭萍;王进欣;;热带雨林林缘不同热力作用面热力特征初探[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许宏治;墨西哥 紧急保护热带雨林[N];人民日报;2003年

2 卢家兴;走进热带雨林[N];大众科技报;2003年

3 刘婧;慈善公益要像“热带雨林”一样[N];中国企业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周 靖;热带雨林“搬家”到城市海滨?[N];大众科技报;2003年

5 于佳莉;杨澜:慈善犹如“热带雨林”[N];中国妇女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卢家兴;走进热带雨林[N];大众科技报;2003年

7 本报记者 卢家兴;走进热带雨林[N];大众科技报;2003年

8 本报记者 秦桂屏 宁彬 王义社;热带雨林中的华丽转身[N];中国石化报;2010年

9 特约记者 靳贵军;热带雨林的“第一桶金”[N];中国石油报;2003年

10 本报记者 赵叶苹 王英诚;海南:撩开热带雨林神秘面纱[N];经济参考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小华;西双版纳生态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曹迪;国家文化利益视角下的中国语言教育政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蒋英州;政治文化视角的国家软实力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4 吴礼宁;租税国家的立宪主义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5 葛先园;社会国原则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6 袁媛淑;社会主义国家宪法发展探讨[D];中南大学;2012年

7 杜军林;西北少数民族政治文化建设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8 张燕;云南几种特殊生境中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SE)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9 裴自余;国民国家与民族国家的融合:中国思想脉络中的张君劢之国家观念研究(1919-1938)[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10 张文香;蒙古族习惯法与多元纠纷解决机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艳锋;热带雨林植被在王晋元绘画中的技法表现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2 郭丽丽;西双版纳热带雨林题材花鸟画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3 张兴涛;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植物根内真菌多样性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4 蔺如;论习惯对完善当代中国法的意义[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建春;热带雨林中几种榕树隐头果内生真菌多样性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6 周杨杨;近代苏南地区乡规民约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7 杨丽静;西双版纳勐仑地区不同类型小流域氮流失规律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2009年

8 王春香;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及其木质素降解酶相关基因资源的宏基因组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魏茉;基于热带雨林的星载极化SAR定标方案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07年

10 卫玮;国家法与少数民族习惯法适用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2939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22939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ef5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