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责任范式下生态利益损害的救济障碍及应对
[Abstract]:Ecological interest damage is an independent form of ecological damage, because at present there are some defects in public relief which are difficult to solve, so we try to seek a new remedy way under the paradigm of tort liability. Under the paradigm of tort liability, there are three realistic obstacles to the remedy of ecological interest damage.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explains how to measure the value of the damaged ecological interests and the three obstacles to the distribution of tort liability, and points out that ecological interests have independent value and accord with the goal pursuit of tort law. Should be protected by tort liability system; Because there is no recognized method system for the measurement of damaged ecological benefits on the technical level, but in the judicial adjudication, the public, potential and future aspects of ecological interests can come from the main discretion; The principle of risk liability should be adopted to share the tort liability for ecological damage to the perpetrator.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法学院;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经费项目(CDJSK100013) 司法部重点项目(07SFB1009) 重庆大学社科青年基金项目(0226001104306)
【分类号】:D91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志强,徐中民,程国栋;生态系统服务与自然资本价值评估[J];生态学报;2001年11期
2 宋宗宇,孙红梅,刘树利;环境侵权的归责原则[J];河北法学;2005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明发;;信用制度的民事法律保障机制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2 潘善斌;关于侵权法危机的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3 张志强,徐中民,王建,程国栋;黑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J];冰川冻土;2001年04期
4 石惠春,程国栋,徐中民,张志强,张勃;学习型组织与生态经济研究团队建设[J];冰川冻土;2002年04期
5 黄湘;李卫红;;荒漠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年07期
6 张铁薇;共同侵权行为的法理基础和类型化分析[J];北方论丛;2004年04期
7 张伟,杜军燕,张涛;归责原则的界定与我国侵权法的归责原则[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8 白晓飞,陈焕伟;土地利用的生态服务价值——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9 霍艳丽;浅论我国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中成员权的若干法律问题[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10 陈莺;完善我国证券民事责任制度的构想[J];财经科学;2003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饶胜;万军;张惠远;;关于开展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的总体构想[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2 李金平;王志石;;1983年-2003年:澳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3 沈荣华;;“赔偿与补偿基金”之理论基础探悉[A];中国律师2005年海商法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牛叔文;曾明明;刘正广;吴文恒;;黄河上游玛曲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估算和生态环境管理的政策设计[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经济高速增长与中国的资源环境问题专辑[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耿利航;法律移植与管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2 宋兵;太湖渔业和环境的生态系统模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校建民;密云集水区公益林补偿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4年
4 余振国;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及其经济学分析[D];浙江大学;2005年
5 俞文政;青海湖地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6 杨少南;证券侵权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7 汤小华;福建省生态功能区划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8 王军;论侵权法上的严格责任[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9 郑永宽;人格权概念解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10 李昭阳;多源遥感数据支持下的松嫩平原生态环境变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润发;论环境侵权及其救济[D];中南林学院;2003年
2 白晓飞;荒漠化地区土地利用的生态服务价值估算——以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为例[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3 贾海燕;黄土丘陵沟壑区安塞纸坊沟流域生态系统能流特征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4 廖德智;道路交通事故致人身伤亡之损害赔偿研究[D];湘潭大学;2003年
5 马翠欣;芦潮港地区城市化的生态影响及保护对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6 侯利阳;举证责任分配理论之重构[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7 李蕾;西部退耕还林还草效益评价与补偿政策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8 蒋凤玲;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理论与方法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4年
9 李志春;电子支付中网上银行的民事责任[D];湖南大学;2004年
10 贡璐;塔里木河上游典型绿洲景观变化分析及其生态价值损益估算[D];新疆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成克武,崔国发,王建中,李俊清;北京喇叭沟门林区森林生物多样性经济价值评价[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2 赵峰;私力救济的法理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3 宗跃光,陈红春,郭瑞华,徐宏彦;地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结构分析——以宁夏灵武市为例[J];地理研究;2000年02期
4 贺海仁;从私力救济到公力救济——权利救济的现代性话语[J];法商研究;2004年01期
5 蒋莉,马飞;构建我国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初探[J];理论与改革;2005年05期
6 韩维栋,高秀梅,卢昌义,林鹏;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生态价值评估[J];生态科学;2000年01期
7 欧阳志云,王效科,苗鸿;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的初步研究[J];生态学报;1999年05期
8 肖寒,欧阳志云,赵景柱,王效科,韩艺师;海南岛生态系统土壤保持空间分布特征及生态经济价值评估[J];生态学报;2000年04期
9 肖玉,谢高地,安凯;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土壤保持功能及其价值[J];生态学报;2003年11期
10 刘金源;;工业化时期英国城市环境问题及其成因[J];史学月刊;2006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付丽芬 ,刘福森;生态化:经济社会发展观上的一场革命[J];哲学动态;1995年05期
2 李天铎;组织和发展生态洁净的生产[J];管理科学文摘;1996年07期
3 吕拉昌;中国大流域生态恶性传递与对策研究[J];广州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1期
4 汪劲;论全球环境立法的趋同化[J];中外法学;1998年02期
5 王伯鲁;产业绿色技术化及其驱动机制的重建[J];环境保护;1999年03期
6 赵海月;论生态价值的特性形态与实现[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7 岳亮,贺红,陈本亮,汪应洛;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环保机制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1999年S1期
8 金瑞林;《环境法律的理念与价值追求——环境立法目的论》序[J];环境保护;2000年09期
9 赵海月;国际合作的自然法则:尊重和实现生态价值[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0年01期
10 何蒲明,王雅鹏;资源代际公平的研究[J];生态经济;200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谢慧;;中国加入WTO后的环境资源法制改革[A];适应市场机制的环境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2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2年
2 李丹;;海洋自然保护区立法基本原则研究[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3年
3 樊英;;论环境资源法的独立性之源[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04年
4 梅宏;;生态损害:生态文明视野下环境法研究不容忽视的问题[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6年
5 裴宏齐;;浅论环保法修改背景下的环境权——以环境权主体界定为视角[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07年
6 王超宇;邸永召;;生态补偿制度之探究——以正外部性的生态补偿为视角[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8年
7 周冲;;论刑法中受保护动物的范围——从生态利益的独立性角度[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本报记者 赵启文;推行绿色营销 发展绿色经济[N];云南政协报;2000年
2 小飞;荷兰经济为何出现强劲增长[N];中国经济时报;2001年
3 欧周;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N];中国民族报;2002年
4 记者 吴信华;生态园:有特色就有生命力[N];广东科技报;2002年
5 周训芳;《森林法》应修改为《林业法》[N];中国绿色时报;2004年
6 李培超;论生态正义[N];光明日报;2005年
7 牛艳玉;旅游开发应体现民众产权地位[N];孝感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春荣;生态政治的利益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2 马涛;中国对外贸易中的生态要素流分析[D];复旦大学;2005年
3 梅宏;生态损害预防的法理[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叶剑;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与我国的对策[D];厦门大学;2000年
2 戴尊红;生态道德教育与理性生态人的培养[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王婷;论可持续发展观下环境立法之目的及完善[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4 郜永昌;农地使用制度的法学分析[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5 李梓;环境资源物权法律制度的理论基础与民法构建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6 黄李焰;环境行政违法行为的效力研究[D];福州大学;2006年
7 王莉;违约非财产损害的合同法救济[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8 王婧;基于能值分析的中国对外贸易生态利益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3094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2309485.html